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

难点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正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新中国的诞生,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掀开历史的尘封,走进作品当时的岁月,感受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①、首先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

②、接着整体感知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③、在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再细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课本的空白处,读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④、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文章的写法。

⑤、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

2、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词语。

Jūn fá jiān ruì kǒng bù fěi tú( ) ( ) ( ) ( ) shū jí chōu tì mó guǐ kù xíng ( ) ( ) ( ) ( ) (2)、填写查字典的有关情况。

“魔鬼”的“魔”字是结构,应该查部下。

“魔”可以组成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和下面的句子照应的句子。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4)本文通过对的回忆,展示了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

(5)本文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

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疑问一:疑问二:疑问三:第二课1、认真读课文思考: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三、拓展阅读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1928年初,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了。

在刑堂上,敌人满脸杀气地问:‚你姓什么?‛夏明翰若有所思地说:‚姓冬!‛‚胡说!‛敌人拍着惊堂木,‚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讲?‛夏明翰从容不迫地说:‚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成‘姓冬!’‛敌人无言以对,硬着头皮继续问:‚多少岁?‛‚共产党万万岁!‛‚籍贯?‛‚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夏明翰越说越激昂,‚我们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红旗一定插遍全球!‛敌人慌了,急欲收场,便匆忙问道:‚有无宗教信仰?‛‚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像你们一手捧圣经,一手拿屠刀!‛敌人别有用心地说:‚那你没有信仰啰。

‛‚怎么没有信仰?‛夏明翰大声宣布:‚我信仰马克思主义!‛夏明翰入狱后,敌人企图多他口中得到党的大量机密,特地派人到狱中‚规劝‛,遭到夏明翰严厉痛斥,又施加以各种酷刑逼问。

可是软硬兼施,均告无效。

1928年3月20日,便对夏明翰下了毒手。

临刑前,敌人问他有无遗言,夏明翰厉声喝道:‚给我拿纸笔来!’他接过纸饱蘸浓墨写下了使革命者振奋使反动派丧胆的五言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面对敌人的枪口高呼着共产主义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了1、短文是以___命题。

2、把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和词语。

(1)从容不迫:(2)无言以对:(3)别有用心:(4)严厉痛斥:4、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用‚‖‛把短文分成四段。

再用短文中的一个词语给每段加个小标题。

(不得超过4个字)6、在刑场上,作者对夏明翰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反映了夏明翰的精神?四、作业及活动设计1、必做题:⑴写出课后第二、三题的意思。

⑵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题:阅读《中国革命家故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一下。

*11.灯光: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读课文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

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

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下面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课文要做到五读。

一读:自由读,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有积累价值的词语。

结合课文多读几遍,读不准的查字典,或请同桌帮助。

二读:朗读,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三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读:精读,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读:浏览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在学案上做好记录,课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2、基础达标(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阔——()暴露——()挺进——()璀璨——()黑暗——()漆黑——()(2)、连一连,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微弱的时刻宽阔的知识漆黑的朋友宏伟的战斗危急的夜空激烈的建筑年轻的亮光丰富的马路(3)、根据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①自己对自己说话。

()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③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先专职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④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疑问一:疑问二:疑问三:第二课时(1)、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题目,有什么含义?答:(2)、你能背诵课文6-9节吗?并试着写出各段的意思答:三、拓展阅读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杜鹃花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

有一天,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

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

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

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讲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悲壮场面。

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一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

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

那么美好,那么可爱。

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并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2、注意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语,写出这段话的深刻含义:3、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_的思想感情。

4、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爱杜鹃花:5、写梗概:四、作业及活动设计课下阅读王愿坚的作品:《七根火柴》、《三人行》。

12.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是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预习导航:1、课文导读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首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方法:这是一篇议论文,学习议论文,首先要认真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只有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同学们反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论述了什么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接着认真读课文,圈点批注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2、基础达标(1)、读一读,写一些。

bō xuē xīng wàng āi sī chuīshìyuán( ) ( ) ( ) ( ) jīng bīng jiǎn zhâng qīng yú hóng máo wǔ hú sì hǎi( ) ( ) ( )(2)、按不同查字法的要求填空。

①用数笔画查字法,“鼎”字应查()画,读音是()。

②用部首查字法,“鸿”字应查()部()画,读音是()。

(3)、认真读课文,填空。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所著的。

这句话中“固”的意思是,“或”的意思是,“鸿毛”用来比喻。

整句话的意思是。

②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是指,“彻底”是指。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疑问一:疑问二:第二课时(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2)、找出这篇演讲词在语言表达方面你最欣赏的语句。

(3)、这篇演讲词在语言上除了严密外还有什么特点?二、拓展阅读欣赏是一种善良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