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会计专业,参考学时: 60 学时)一、课程简介《会计电算化》,就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属于必修课。

本课程在教学中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依托财务核算软件按照系统初始设置、建账、算账、结账、报表输出的过程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利用财务软件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整个课程以突出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特色。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

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账务处理系统,会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实务模拟等内容的教学,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软件进行操作,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要求。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用友财务软件的财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月末处理;UFO K表;综合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的电算化会计核算;掌握设计会计报表的能力;最终达到熟练编制会计报表。

具体要求如下:1 、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 、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 、学会使用指定的通用财会教学软件;4 、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中,有关概念、工作原理、软件特点、功能结构内容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方法、规则、流程、操作技能等内容按“熟悉、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教学方法1、本课程是理论知识教学与上机操作练习相结合的课程。

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两者兼顾,既要切实保证足够的上机实验时间,又要保证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教学3、采用顶岗实习、预就业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实践动手能力4、为使学生直观学习财务软件操作流程,使用了通用财务软件作为示范进行讲解5、文字输入方法与技能是进行本课程实验的基本保证。

在正式进入电算化操作之前,尽量能安排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充足练习。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部分会计电算化初始化工作第1章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概述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掌握不同会计主体的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解决方案;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成及分类;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层次;熟悉会计主体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条件。

教学内容: 1.1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1.1.1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1.1.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1.2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成及分类1.2.1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物理构成及分类1.2.2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分类1.3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层次1.3.1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实施队伍1.3.2 编制详细的费用预算1.3.3 会计电算化软、硬件配置1.3.4 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试运行1.3.5 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1.4 会计主体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条件1.4.1 企业的客观需要1.4.2 管理层的重视及企业内部的协调1.4.3 良好的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1.4.4 合理的专业人员配备1.4.5 足够的资金1.5 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电算化解决方案1.5.1 工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解决方案1.5.2 商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解决方案教学要求:了解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成及分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层次、会计主体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条件;掌握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电算化解决方案。

第 2 章会计信息系统概念框架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系统学习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个概念框架,要求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及会计业务循环,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

教学内容:2.1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2.1.1 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概念2.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2.2 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业务循环2.2.手工会计业务循环2.2. 2 会计信息化会计业务循环2.2. 3 会计信息系统2.2. 4 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业务循环2.3 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2.4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2.4. 1 硬件设备2.4. 2 软件系统2.4. 3 会计人员2.4. 4 会计数据2.4.系统规程教学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概述;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业务循环、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第 3 章数据库管理系统与 EDI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能利用简单的 sql 语言对 u8 数据库进行维护,包括数据更新、查询、恢复和备份,能解决用友数据库常见的错误等。

教学内容:3.1 数据库系统概述3.1.1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3.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3.2 数据模型概述3.2.1 概念模型3.2.2 关系模型3.3关系数据库SQL语言简介3.3.1 SQL 语言概述3.3.2 Transact-SQL 语言3.4、U8数据库简述与维护3.4.1 U8 数据库简述3.4.2 U8 数据库维护工具简述3.4.3 SQL 维护案例3.5 EDI 概述3.5.1 EDI 概念3.5.2 EDI 的产生和发展3.5.3 EDI 的工作原理3.5.4 EDI 的效益3.5.5 EDI 标准3.5.6 EDI系统的安全和法律问题3.5.7 EDI的未来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概述、关系数据库SQL 语言简介、EDI概述,掌握U8数据库简述与维护。

第4章建立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着重介绍如何建立你的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具体内容包括:系统安装和系统初始化的方法,以及系统管理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建立账套和基础信息设置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账套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了解系统安装的知识及系统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内容:4.1 教学系统安装4.1. 1 硬件组装及操作系统的安装4.1. 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4.1. 3 财务软件的安装4.2 用友ERP-U8.5软件系统安装4.2. 1 系统运行环境4.2. 2 系统安装4.3 新建账套和基础设置4.3. 1 数据资料4.3. 2 系统管理4.3.基础设置教学要求:掌握系统安装、用友 ERP-U8.5软件系统安装、新建账套和基础设置。

第二部分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第五章:帐务处理系统教学目的及要求:账务处理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起到核心作用。

通过学习,熟悉帐务处理的手工流程和电算化流程,掌握帐务处理软件模块的主要功能及其日常业务的处理方法;重点理解初始设置的意义、方法以及与手工的区别;熟悉该软件初始化设置的步骤;比较熟练地使用教学软件处理一般帐务的建账和系统初始化过程。

掌握日常凭证处理、往来辅助核算与管理、现金管理与银行管理、期末业务处理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步骤。

体会电算化帐务处理的优越性,进一步了解帐务处理软件的基本思想与模式。

5.1 账务处理系统概述教学内容: 1、账务处理系统的概念及特点;2、账务处理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地位;3、会计电算化处理流程和手工账务处理流程的区别;教学要求:对账务处理系统有初步了解,并理解账务处理系统的重要地位,并与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对比,了解二者间的差异。

5. 2 账务处理初始化教学内容: 1、账务处理初始化的意义;2 、账务处理初始化模块功能结构;3 、初始化前的准备工作:会计资料、人员分工和系统运行环境的准备;4、初始化设置工作(1)设置簿(2)人员管理(3)科目设置(4)凭证类别设置(5)录入科目余额(6)常用摘要定义(7)常用凭证定义(8)汇率管理(9)结算方式设置5、建账正确性检查教学要求:初始化设置是账务处理系统最基本的初始设置工作。

要求熟练掌握务处理软件的初始化功能的操作,充分认识初始化的作用和意义;结合上机习题,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初始设置(建账凭证种类, ?系统人员权限,、外币汇率及摘要等),其中科目设置是重点。

5. 3 凭证处理教学内容: 1、凭证处理的作用和内容;2 、凭证输入:( 1)凭证基本内容的输入;( 2)辅助核算数据的输入;(3)辅助凭证输入功能。

3、凭证的修改:(1)错误凭证的“无痕迹”修改(2)错误凭证的“有痕迹”修改4、记账(记账原理、记账过程、记账的要点等)教学要求:进一步熟悉务处理软件的凭证输入功能,结合上机习题比较熟练地进行凭证输入和修改,掌握记账和反记账的方法。

5. 4 往来辅助核算与管理教学内容: 1、“往来”概念的差异;2 、通用财务软件对往来科目的管理方式(常规方式、往来方式);3 、往来核算与管理的主要功能;4 、往来设置(建立往来一览表,输入各往来单位期初余额)5 、往来核算(往来余额表、往来明细、核对往来账);6 、往来管理(两清账自动勾销、往来账清查、打印催款单、账龄分析表)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往来款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熟悉往来业务核算的手工流程和电算化流程的区别与特点;能够结合上机习题,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往来前的准备工作,往为户的管理,往来款余额初始设置及数据输入,往来款核销和查询往来款的练习。

5. 5 现金管理与银行管理教学内容: 1、现金管理与银行存款功能;2 、现金、银行存款日报表;3 、支票登记簿;4、银行对账(录入日记未达账、录入银行对账单、自动对账、手工对账、编制余额调节表、查询对单勾对情况、查询日记勾对情况、删除已达账);5、长期未达账审计。

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现金管理与银行管理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以及与共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能够结合上机习题,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现金日记、日报表、支票登记簿的使用和查询,完成银行未达项的建立,输入银行对单,对和输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的练习。

第七章工资管理系统教学目的及要求:工资管理系统是运用较为广泛。

通过学习,了解工资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特别是与总系统的关系。

了解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工资核算处理流程等。

熟练掌握工资管理系统建立工资账套、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的内容和方法,会进行工资表和工资分析表的查询统计。

7. 1 工资管理系统概述教学内容: 1、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特点;2 、工资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3 、工资核算的业务流程4 、工资管理系统启动前的准备工作教学要求:了解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特点,掌握工资核算的业务流程,理解工资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