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的临床应用
描 照相和存储
定位相扫描
1.CT检查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CT检查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必然会带来病人辐射剂量 加大的严峻问题。
2.保证CT检查的完全正当化和准确性
对于每一选定的CT检查,都有必要设定特定的准备步骤。
(适应症、预先的检查项目、病人准备)
CT检查的扫描技术
1.常规扫描
骨骼、肺等密度差异较大的组织。适用于急诊检查及 对比剂过敏者
3.优点:良好的空间分辨力,显示细微结构优于其它扫描
方法。
4.用途:用于细微结构的普通扫描一种重要补充。
半规管细微结构结构辨认
(一)常规增强扫描:
1.常规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按普通 扫描的方法进行扫描
2.方法: ①静脉团注法。以2~4ml/s的流速注入对比 剂50~100ml,完毕立即扫描 ②快速静脉滴注法,即快速静脉滴注对比 剂100~180ml,滴注50ml后开始扫描
如空腔脏器胃肠道的CT检查,不能替代常规X线检查和内 镜检查。CT血管造影(CTA)检查,其图像质量仍不能超 越常规的血管造影 3.由于硬件结构上的限制,CT检查只能进行横断面扫描, 虽然机架只能倾斜一定的角度,但只是倾斜的横断面
为什么要学习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CT检查应在受过专业培训医师的指导下 进行,使用标准的检查方案。
放射医师必须具备能够解决可能影响影 像质量的技术和临床方面问题的能力。
CT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CT检查是一项大型检查,检查费用高,必须在检查 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有序进行。
1.预约登记 2.扫描前准备
核对检查资料 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异物,防止金属伪影的产生 不合作的病人,事先给予镇静剂
3.特点:
准确显示不同时期组织器官及病灶的血供特点,提高病 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
(一)螺旋CT主要特点
1.宽探测器结构: MSCT将横向探测器纵行向上扩展,从而形成即有横 排又有纵列的宽探测器结构。其设计分为对称与非 对称型
2.先进的旋转方式: MSCT采用磁悬浮方式旋转驱动,速度达 0.5s/转
②检出较小病灶 ③观察病变的内部细节,局部可加做薄层扫描 ④图像后处理,层面越薄,重组图像质量越高
(三)重叠扫描
1.要求: 2.优点:
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 扫描层面有部分重叠。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3.缺点: 扫描层面增加致病人的X线吸收
剂量加大。
(四)靶扫描
1.定义:兴趣区局部放大后再进行扫描的方法 2.方法:先行一层普通扫描确定兴趣区,局部放大后开始、三维图像,为临床提供
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4.功能成像技术:如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TP)已由单一形态学迈
向形态学与功能学相结合的新台阶,极大地丰富了临床诊断信息
CT检查的局限性和不足
1. 极限分辨率仍未超过常规的X线检查 2. 虽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但并非所有的脏器都适合CT检查。
Contents
1
概述
2 CT胸部和心脏扫描的临床应用
3
腹部及盆腔CT扫描临床应用
4 胸腹大血管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5
CT 灌注成像的临床价值
1
概述
1. CT平扫:横断扫描,密度分辨率高,可精确测量病变的大小、密度值 2.CT增强扫描:不但能分辨解剖结构,还能观察血管与病灶之间的关系,
病灶内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层厚、层距1~5mm的无间距逐层扫描
3.优点:增加了兴趣区的象素数目,提高了空间分辨力 4.用途:主要用于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
1.高分辨力扫描CT(HRCT):
通过重建图像所采用的滤波函数获得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 力CT图像的扫描方法
2.要求:
高电压120~140kV,高电流120~220mA,层厚1~2mm; 选用骨算法重建
(一) 普通扫描
扫描要求:
层厚5~10mm,层距5~10mm 管电压120~140kV,管电流70~260mA 扫描时间6~0.5s 矩阵256×256个以上,标准算法、软组织算法均
可。
薄层扫描
1.要求:层厚小于5mm的无间距或有间距扫描 2.优点: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真实反映组织密度 3.缺点:信噪比降低 4.用途:①较小组织器官
3.大容量X线球管
4.X线束为锥形束:
X线束为可调节宽度的锥形束,实现一次采集 可同时获得多层图像。
5.采集层厚与剂量
6.大容量高速计算机处理能力:每次采集到的 原始数据量大为增加。
1.同层厚时的扫描速度提高 2.检测效率提高 3.图像后处理质量提高 4.同层厚时X线剂量减少 5.对比剂用量减少
胸腹部检查的病人应进行呼吸训练 对腹部和盆腔检查的病人,根据检查
需要,事先准备好口服对比剂或水 需要增强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
物过敏史 做好病人扫描时的防护
3.扫描的基本步骤
输入病人的基本资料 摆放病人体位 扫描前定位:扫描定位片,确定扫描的起始线和终止线 扫描:CT主要的检查步骤,分为横断扫描(轴扫)、螺旋扫
1.动态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对兴趣区进行快速 连续扫描。
2.方法:每层扫描时间和间隔时间之和小于10s 3.对比剂:采用团注法静脉注入。 4.扫描方式有:
①进床式动态扫描
②同层动态扫描
③怀疑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采用 “两快一长” 动态增强扫描
(三)延迟增强扫描:
1.延迟增强扫描: 在常规增强扫描后延迟4~6h再行兴趣区扫
2.增强扫描
临床中螺旋CT结合对比剂的使用,以获取最优化的增 强影像。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对比剂注入人体内根据血供 多少表现为碘含量的高低,从而形成密度差,再依据病 变的强化特点,帮助病变的定量和定性。其中分为常规 增强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中必须准确地把 握曝光时机,避免重复或不必要的对病人的照射。
描的方法。
2.特点: 增强扫描的一种补充,观察组织与病变在不
同时间的密度差异。
1.双期和多期增强扫描:
一次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血供的不同时期, 对 欲检查器官进行两次或多次完整的容积扫描。
2.扫描方法:
①根据平扫选择增强扫描范围;
②高压注射器设定注射参数
③对欲检查器官分别进行两次或多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