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性病变CT诊断
浆液渗出而形成
治疗及预后: 传统手术切除,穿刺+硬化剂治疗,腹腔镜;复发率低。
2012年解放军309医院放射科全昌斌等人首次提出 的肾盂旁囊肿分型标准,将其分为二型:
Ⅰ型对应组织学上尿源性与非尿源性的浆液性囊肿, Ⅱ型应非尿源性的淋巴管囊肿。
Ⅰ型(单侧单发类 圆形):囊肿多为 圆形,常单侧肾窦 分布,数目单发, 肾盂多被偏侧性弧 形推压。
鉴别诊断 特异性
肾曲霉菌病 ()
一种少见的肾脏感染性病变,常见于糖尿病 、感染及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免疫功能受损的 患者,血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文献报道 很少,诊断通常是在尿透析或抽吸病灶后。
表现: 无特异性,与肾脓肿相似,表现为环形强化
的低密度肿块伴分隔,周围的肾实质可变现为局 灶性肾盂肾炎和延迟强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目前还认为和高血压间还存在相 关性。
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
位于肾内,也可突出于肾轮廓外
类圆形,薄壁,含液清凉
无强化
复杂性肾囊肿 ()
一般是在单纯性囊肿基础上合并出血、钙化、感染、分 隔等。
治疗和预后:
根据体积及伴发症状采取相应治疗方 法,如腰疼、血尿、高血压、压迫肾实质 、肾积水等。常用方法有:普通腹腔镜( 最常用),单孔腹腔镜,穿刺抽液 ,开放 手术及其他 。
2017年加拿大泌尿外科协会()复习 了1980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以英文 和法文出版的有关文献,提出了肾囊性病 变的管理的指南,优化和规范了其处理。
病 因
分 类
一般 囊肿
单纯性 囊肿 复杂性囊肿 肾盂旁囊肿
感染 相关
肾脓肿
肾结核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肾曲肾霉菌病 肾包虫病
继发 相关
及曲霉菌感染伴发热及腹痛
(a) 左肾单房囊性肿块伴环形强化。 (b)4月后,病变进展为多发性、复杂性、炎性肿块并肾周间隙 受累。
肾包虫病 ()
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人畜共患病,牧区多见,全身各个脏器 均可发生包虫病,肾包虫病较少见,约占全部包虫病的2%,疾病初期表现为单 房性囊性肿块,随病情进展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 表现:
肾盂难于分辨,肾窦脂肪减少、消失,肾实质单囊或多 囊变,常有结石(79%),增强病灶周边强化,后期累及肾 周,邻近脏器及皮肤瘘管形成,有一定特异性。 治疗和预后:
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切除,愈合较好,不易复发。
早期多发囊性低密度 影,分隔、强化,伴 结石, 难与肾结核、 脓肿及囊性肾癌鉴别。
后期向周 围侵犯, 有一定特 异性
影像学形态分类
博士于 1986年根据形态学表现提出了肾脏 囊性病变分级系统,对其进行初步评估,并对临 床的干预措施给出指导。
1997 年 博士 又在Ⅱ级、Ⅲ级之间又提出 ⅡF 级( ~需要随诊)使得该分级系统更加完善 。
目前常应用于肾脏囊性病变的影像评估,和 超声也借用,但有一定差异。
分级
指南
图1A、B 男 59岁 图2A、B 女 40岁
红色箭头:肾盂 黄色箭头:肾盂旁囊肿
Ⅱ型(双侧多 发蔓藤状): 囊肿多为蔓藤 状或不规则状 ,常双侧肾窦 分布,肾盂多 被包绕性变细 拉长。
肾盏憩室 ()
发病机制未达成共识,由先天性因素或后天因素导 致集合系统外膨出的罕见疾病。在 50% 的病例中发现存 在结石,此外肾盏憩室内含钙微粒组成的悬浊液称之为肾 钙乳征,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结石。
增强扫描可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并内部分隔明显强化。静止期或寄生虫 死亡时可出现钙化。 治疗及预后: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a) 平扫右肾复杂性囊性肿块 (b) 增强扫描病变环形强化伴分隔明显强化
29
肾小球囊肿病 ( ,)
一种特殊类型罕见的囊肿性肾病,以肾小球 囊肿形成为特征,病变主要分布于包膜下肾皮质 区,而肾单位小管部不受累。临床上新生儿表现 为高血压,腹部肿块,早发性糖尿病和不同程度 肾功衰;成年人表现为腰疼、血尿和高血压。 表现:
早期肾实质内略低密度影,轻度不 规则强化。
成熟期为类圆形均匀低密度影,增 强呈低密度影周围伴环形强化。
成熟期脓肿
肾结核 ()
肾结核早期在乳头部或髓质锥体的深部形成结核结 节或肉芽肿,中心发生干酪坏死,随着病变扩展与肾盏相 通,坏死物质经肾盏排出,形成空洞,病变进一步扩展可 自一个肾盏至一组肾盏,成为肾盂结核。
分类: Ⅰ型位于上极并且与肾小盏相通,最常见; Ⅱ型 与 肾 盂 或 肾 大 盏 相通。
治疗及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不需要治疗。手术干预适应
证包括慢性疼痛、复发性尿路感染、血尿或肾功能下降。
排泄期造影剂进入
肾内囊性病变,与肾盂肾盏相通
肾盏憩室伴结石
排泄期造影剂进入
肾脓肿 ()
肾实质感染所致广泛的化脓性病变,或输尿 管梗阻后肾盂肾盏积水、感染而形成的一个集聚 脓液的囊腔。
根据病情的发展不一样,形态学可分为:结节型,囊 肿型,积水型,积脓型,萎缩型,钙化型,混合型。 表现:
多发空洞,环绕肾盂排列,断面聚集成“花瓣状” 形态;肾结核晚期肾功能丧失,肾萎缩变小,钙化自截。 治疗及预后:
全程抗结核及手术,肾破坏轻者可完全治愈。
囊肿型肾结核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 ,)
常见于中年女性,病因不明,可能与尿石症,尿路梗 阻,感染,脂质代谢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等相关,因病理上 有大量富有脂质的瘤细胞而得名。病变始于肾盂而后侵及肾 实质,进而累及肾周及腹膜后,后期发生纤维化,常并有肾 结石及尿路梗阻。 表现:
肾小球囊肿病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获得性肾囊性疾病
局限性囊性肾病 锂肾病
遗传 相关
肿瘤 相关
多囊肾:成人型 儿童型 髓质海绵肾
,(希佩尔-林道综合征) 肾结节性硬化症
囊性肾瘤 混合性上皮间质瘤 囊性肾癌
其他:肾盏憩室(病因未达成共识)
单纯性肾囊肿 ()
单纯肾囊肿不是先天性,目前认为是后天形成的。有关其发生 机制的观点较多,如肾小管和周围血管闭塞,肾小管阻塞,肾小管和 集合管憩室转变而来等。
治愈率较高,复发很少。
肾盂旁囊肿 ()
邻近肾盂或位于肾窦内囊肿,曾被称为肾盂周 围囊肿、肾窦囊肿、肾盂旁淋巴管囊肿、肾门囊 肿及肾盂周围淋巴管扩张等。
尿源性:肾实质内囊肿向肾门延伸形成
组织学分源自非尿源性淋巴性:肾窦淋巴管的慢性炎症、梗阻导致局部 淋巴管扩张
类
浆液性:肾窦局部血管性疾病或血管废用性萎缩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