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 赵树理作品有感

读 赵树理作品有感

赵树理农民作品的语言风格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三是口语化,语言运用上,大量提炼晋东南地区的群众口语,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使小说表现出一种‚本色美‛,在艺术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他之前还很少有人完全做到使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

不但人物语言是农民的口语,就是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完全口语化了。

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话。

但这又是经过提炼的,纯粹、质朴、平易,描情状的,绘影传神,都能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在轻松幽默、风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

没有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也就没有赵树理的特殊的艺术风格。

如写老秦怕老婆说出地押给了谁,赶忙向老婆喝道:‚你这老不死,不知道你那一张疯嘴该说什么!可憋不死你!你还记得啥?还记得啥?‛一方面是责骂、恐吓老婆,制止她再吐露实情;另一方面暗示老杨,意思是她的话是因为老糊涂了一时胡乱说出来的,她再不记得什么了。

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了老秦胆小怕事的性格。

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具有口语化的鲜明特点,在赵树理的小说文本中,农民读者听到了自己钟爱的纯正的"乡音",亲切之情,油然而生。

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带着浑厚的土腥味儿。

在《三里湾》第二节里,介绍了王宝全、王金生的居住环境,按东西南北的顺序介绍了窑洞房子及使用习俗。

例如西边四孔窑洞的分工是这样的:金生、玉生兄弟俩已娶妻成家,各住一孔。

王宝全老两口住一孔。

女儿玉梅住一孔,但却是套窑,与父母住的那孔窑相通,有窗无门,进进出出必须经过父母的门。

这表明,一方面闺女大了,需和父母分开居住;另一方面又因她未出嫁,要谨防越轨乱礼,和父母的窑洞串在一起,一举一动都可受到父母的监督、约束。

在这里,窑洞已不是简单的物质客体,而是寄寓了传统的民俗心理,成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

《李家庄的变迁》里‚吃烙饼‛这一晋东南乡里民俗的描写,更富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赵树理小说的幽默语言特色1、异常我们知道,异常、特别是反常会令人发笑。

赵树理就是为了这种‚出乎情理之外‛的异常现象,但又使人在发笑的同时感到这些异常现象是‚在情理之中‛的,因而获得了艺术的真实感。

也只有富有真实感的表现异常的作品,才能真正有幽默感,赵树理有风趣的语言描写了他的人物与客观现实不协调的异常行动、表情,外貌及语言等。

二诸葛在久旱逢雨后竟念念有词地说‚不宜栽种‛,结果违背了自然规律,误了农时,这种与周围人们完全不同的反常言行愚蠢可笑,他还善于描写人物的蠢话、假话。

‚传家宝‛中落后守旧婆婆李成娘蠢话边篇,还自以为是,真是可笑至极。

她笑媳妇走路不像女人家,力气太大,使水费,使油费……当面撒谎,更使人感到荒谬绝伦:三仙姑装神弄鬼,口吐谎言说神非叫于福(小芹爹)‚马上打小芹一顿不可‛。

《李有才话》中描写得贵跟着恒元屁股转时引起发李有才的段快板:‚……恒元说‘砂锅能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恒元说‘公鸡能下蛋’,得贵就说‘亲眼见’。

‛恒元说的是谎话、假话,得贵则谎上加谎,深刻地揭示了张得贵丧失贫农立于场,与坏人互通鼻息的劣根性。

《小二黑结婚》中写二诸葛见儿子小二黑被抓后自己心中恐慌的一段话,搞笑至极:‚二诸葛连摇头说:‘唉!我知道这几天要出事啦:前天早上我上地去,才上到岭上,碰上个骑驴媳妇,穿了一身孝,我就知道坏了,我今年是罗堠星照运,要谨防带孝的冲了运气,因此哪里也不敢去,谁知躲也躲不过?昨天晚上二黑他娘梦见庙里唱戏,今天早上一个老乌鸦落在东房上叫了十几声、、、、、、唉!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异常会产生幽默。

异常有种种,有异常的表情,异常的动作,异常的语言等。

异常的语言也可以叫异常说法,有时候人物的语言与身份、地位、文化程度不相协调,失去了常格。

人们往往适应常态、不适应异常、反常,所以异常就法会引人发笑。

如:(1)他一见老杨同志,就满面陪笑道:‚这位就是县农会主席吗?慢待、慢待!……晌午我就听说你老人家来了,去公所望发好几次也没有遇面对面……(2)二诸葛发急道:‚千万请区长恩典恩典,命相不对,这是一辈子的事!‛(《小二黑结婚》)例(1)张得贵本来是穷人,一个大字不识,可是多年跟着地主恒元转,耳濡目染,学会了几句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让人听起来觉得好笑。

例(2)‚恩典恩典‛是动词的重叠用法,是‚给予恩惠‛的意思,但是这种词并不经常使用,而动词用法,特别是重叠用法则更少见,令人发噱。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物的话虽然因异常而令人发笑,但这些说法又是协调的,合乎情理的,他们不就这样的话谁说!所以说异常会产生幽默,也只有‚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异常,才能产生幽默。

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调也会产生幽默。

比如‚小黑结婚‛中与区长问二诸葛收的童养媳几岁的时候,二诸葛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属猴的,十二岁了。

‛除了笃信属相的二诸葛,谁能说出这种话呢?所以这些都与二诸葛的人物性格是相符的。

同时这些说法又是异常的,一般人不这样说,所以好笑。

既不协调(异常)又协调,既协调又不协调,辨证统一于一体,幽默始生矣。

2、降用有不少语词,其基本义素相同,但在份量上却有轻重大小之别。

利用这一因素‚降级使用‛(也就是‚大词小用‛)词语也是转移语义而求诙谐的好办法。

‚降用‛在他的作中呼之欲出,俯拾皆是,可以说是赵树理独具特色的幽默风格之一。

说孟祥英的婆婆找牛差差老婆商量对付媳妇的对策是‚开个座谈会‛;说《三里湾》中描写能不够教唆小俊与玉生闹,说‚以上还只是她一些原则指示,后来的指示就更具体了。

‛中的‚原则指示‛,《‚锻炼锻炼‛》中写李宝珠长得好‚论人才是‘争先社’数一数二的‛。

可惜她这个优越条件变成了她自己的一个很大的包袱中的‚包袱‛;当描写到李宝珠对丈夫张信不满意,‚只把他作为一个‛‘过渡时期’的丈夫,因此她安排了一套对付张信的‚政策‛中的‚过渡时期‛和‚政策‛。

《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在区上遭嘲笑后,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回去对照镜子研究了一下,真有点打扮得不象话。

中的‚研究‛等等词语就是采用‚降用‛手法,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表面上看来好像用得不尽恰当,但仔细玩味,却是幽默有味,具有一种引人看下去或听下去的趣味和力量。

3、飞白所谓飞白就是‚明知其错,故意仿效‛。

飞白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和逻辑飞白。

赵树理多采用词语飞白。

例如:(1)‚地主刘石甫在太原混了几天,学了一套‚官腔‛,我们的中央军‘进行’到我们的‘原籍’来了。

他们的共产党都被捉住了。

我们国民党又都‘秩序’了。

我们的吴参谋来给你们训话。

大家要‘严肃’地听!越‘严重’吴参谋越喜欢。

就是这个‘问题’!‛(《灵泉洞》)(2)‚老相好都不来了,几个老光棍不能叫三仙姑满意,三仙姑又团结了一伙孩子们,比当年的老相好更多,更调皮.‛(《小二黑结婚》)(3)‚三仙姑见二诸葛老婆已经不要了命,自己先胆怯了几分,不敢恋战,少闹了一会就出来走了.‛(《小二黑结婚》)在赵树理的笔下,如例1‚进发‛、‚家乡‛、‚恢复统治‛和‚严肃‛,分别被飞白成‚进行‛、‚原籍‛、‚秩序‛和‚严重‛,极其有力地暴露了财主的贪‚官‛不化,无知可笑。

例2中的引诱被飞白成‚团结‛,表现了三仙姑的心灵的丑陋。

赵树理通过词语的飞白技巧,使一些平常的口语产生幽默的情境.4、绰号在赵树理的小说中,给人物起绰号是幽默讽刺常用的手段,也是他的一种幽默方式,这些绰号常常使人永志不忘,如:‚二诸葛‛,‚三仙姑‛,‚小飞蛾‛,‚小腿疼‛,‚吃不饱‛,‚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老定额‛,‚牛差差‛,‚老驴‛,‚一只虎‛,‚杂毛狼‛等等。

这些实际上是作者用以揭露人物思想,刻画人物个性,漫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

如《‚锻炼锻炼‛》中有段对‚小腿疼‛什么时候‚腿疼‛什么时候不疼的介绍,它诙谐地说明了和‚吃不饱‛其实吃得很饱一样,‚小腿疼‛其实腿也不疼,那些无非都是他们用来对付集体图谋私利的一种手段罢了。

所以这些颇具幽默韵味的外号,不仅有助于显示人物的本相,而其中又是饱含着作者对落后行为的揶揄之情的。

他把自己的爱憎鲜明的感情注入这些绰号。

这种起绰号的形式无疑是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

绰号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象概括或突出特点的形象反映。

中国人的姓名以三字格为多,赵树理的人物绰号也多是三字格,因而比人物的正名生命力强。

它们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和含蓄性:每个绰号能引出一段或几段有趣的故事,它吸引人们去看故事,去思考绰号的精妙之处;它诙谐风趣,引人发笑。

5、谐音赵树理喜欢唱戏,他的家乡戏——山西上党梆子,他几十年来未与之断绝关系。

15岁学会了打上党戏的鼓板。

鼓板是指挥乐器的,要掌握好全剧的节奏,才能指挥好整个乐队,因此往往要把唱词和对白完全背诵下来。

他也喜欢曲艺,如快板、小曲等,有些曲艺内容也能背诵。

他在《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作品中写了多段快板以及近似快板的其它韵文,除了内容的诙谐幽默外,音韵和谐的本身就显示出奇巧,使人觉得有趣。

相同韵脚的回旋反复不但奇巧,而且通过声音的反复又使语势增强,从而引导人们在反复回荡的旋律中深深体味,使人感受道袍无限的情趣。

例如《李有才板话》中有一段快板是讽刺刘广聚的:‚刘广聚,假大头;一心要当人物头;抱粗腿,借势头,拜认恒元干老头。

大小事,强出头,说起话来歪着头,从西头,到东头,放不下广聚这颗头。

‛这是谐音手法,‚头‛压韵,‚头‛的音同义各异,读来使人忍俊不禁。

《‚锻炼锻炼‛》开头也写了两段快板,有助于引出矛盾,揭示人物性格,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

有时候顶真与谐音或回环联用,更是趣味横生。

例如《罗汉钱》就用这种手法介绍人物:‚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

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

赵树理善于利用谐音来增强幽默感,而且这种幽默感总是拌着讽刺而生的。

此外,赵树理还善于利用民间的‚快板‛形式来揭露矛盾,进行对比,显示实质,达到嘲讽的目的.例如《李有才板话》中阎家村政策不纯,被坏人操纵,但反而被不明真相的上级封为‚模范村‛.对此,小说主人公李有才编了一首快板说道:‚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东边吃烙饼,西边吃稀饭‛.群众苦乐不均,则有怨言,这算哪门子‚模范‛?这首快板将农民的怨气巧妙的发泄出来,因而不胫而走.书中这样的快板还不少.它既揭露了矛盾,有增添了文章语言的幽默色彩.(二)赵树理小说语言幽默特色的修辞构成幽默作家在创造幽默作品的时候,都要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但各有各所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