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药剂学-液体制剂第六章- 乳剂
药剂学-液体制剂第六章- 乳剂
液滴 大小 外观
液滴大小与乳剂外观的关系 0.050.1-1m > 1m 大滴
0.1m
<0.05m
可分辨 的两相
白色乳 状液
蓝白色 乳状液
灰色半 透明液
透明液
(三)乳剂的特点
① 液滴的分散度大ー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 用度高; ② 油性药物的乳剂ー计量准确,服用方便; ③ 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 ④ 外用乳剂ー改善皮肤、粘膜的透过性,减少 刺激; ⑤ 静脉注射乳剂ー体内分布快、药效高,具有靶向 性。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乳的特点
①复乳具有两层或多层液体乳膜结构,故可更有效地控制药物 的扩散速率; ②复乳在体内具有淋巴系统的定向作用,可选择分布于肝、肺、 肾、脾等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器官中; ③复乳中的小油滴与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成为良好的靶 向给药系统;
④复乳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失活,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乳化剂溶解度也影响乳剂形成:易溶于水的乳化剂有助于形成 O/W型,易溶于油的乳化剂有助于形成W/O型
四、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2、相体积比
油、水两相的容积比简称为相体积比(phase volume ratio)。
相体积比在40%~60%之间比较稳定。 相体积比<25%乳滴容易分层,分散相的体积超 过60%时,乳滴之间的距离很近,乳滴易发生合 并或引起转相。
(二)絮凝
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
乳剂现象。——可逆聚集现象,乳剂合并的前奏。
絮凝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
2. 天然乳化剂
天然乳化剂亲水性强,在水中粘度大,对乳化液有较强的 稳定作用,宜新鲜配制使用或加入防腐剂。 (1)阿拉伯胶(acacia gum) : 为阿拉伯酸的钙、镁、钾等盐的混合物,适用于乳化植物油、 挥发油形成O/W型乳剂,作为内服乳剂的乳化剂,常用浓度为 5%~15%。 在pH4~10范围内乳液较稳定,单用时易分层,常与西黄蓍胶、 果胶、琼脂等合用。该胶含有氧化酶,易使其酸败,故用前 应在80℃加热30min以破坏之。
四、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乳剂的类型:O/W、W/O、W/O/W、O/W/O。 决定乳剂的类型的因素: ①最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和乳化剂的HLB; ②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积比、温度、制备方法。 1、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乳化剂亲水、亲油性是决定乳化剂类型主要因素:亲水性大, 形成O/W型,亲油性大,形成W/O型
⑵西黄蓍胶(tragacanth):
O/W型乳化剂,其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pH值5时,溶液粘度最大,乳化能力较差,常与阿拉伯胶混合 使用,增加乳剂的粘度以免分层。 ⑶明胶(gelatin) O/W型乳化剂,用量为油量的1%~2%,明胶为两性化合物,易 受溶液pH值及电解质的影响产生凝聚作用;
磷脂易氧化水解,需加抗氧剂,还应加防腐剂。
系由羊毛脂皂化分离而得,其主要成分为羊毛醇,具有吸水 性,为W/O型乳化剂。 白芨胶、果胶、琼脂、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 素钠等均为弱的O/W型乳化剂,多与阿拉伯胶合用起稳定剂作 用。
(6)胆固醇
(7)其它
3. 固体微粒乳化剂
这一类乳化剂为微细不溶性固体粉末,乳化时吸附于 油-水界面,能形成固体微粒乳化膜,形成乳剂,防止分 散液滴彼此接触合并,且不受电解质影响,和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合用效果更好。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可以口服、外用或注射给药;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酸、碱、辅助乳化剂等; 稳定性好。
上述条件可作为选择或评价乳化剂的标准。
(二)乳化剂的种类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2. 天然高分子乳化剂
根据乳滴的大小分类: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
根据结构分类
基本型
复合型
O/W 内相 外相 水包油
W/O
W/O/W
O/W/O
水相 油相 内相 外相 内水相 外水相 内油相 外油相 油包水 水包油包水 油包水包油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O/W型乳剂 外观 稀释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W/O型乳剂 接近油的颜色 可用油稀释
O/W型乳剂:接触角<90,易被水润湿,Mg(OH)2、 AL(OH)3、SiO2、皂土等 W/O 型乳剂:接触角>90,易被油润湿, Ca(OH)2、 Zn(OH)2、硬脂酸镁等,
4.辅助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auxilialy emulsifying agents) :指与乳化剂 合并使用能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一般很弱或无乳化能力,但能提高乳剂 的黏度,并能增强乳化膜的强度、防止乳滴合并。 (1)增加水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 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琼脂、西黄蓍胶、阿拉伯胶、 黄原胶、瓜耳胶、果胶、骨胶原(collagagen)、皂土等。 (2)增加油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鲸蜡、蜂蜡、单硬脂酸甘油 酯、硬脂酸、硬脂醇。
二、乳化剂
乳化剂:除水相、油相外,加入的可以阻止分散相聚集而使乳剂稳定的第三 种物质。 乳化剂的作用: 降低表面张力,有利于形成乳滴、增加新生界面,使乳剂保持一定的分 散度和稳定性。 乳剂制备过程中不必消耗更大的能量,用简单的振摇或搅拌的方法就能 制成稳定的乳剂。 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药
剂
学
(Pharmaceutics)
§ 7. 乳剂
一、概 述
分散介质、外 相、连续相 (external phase)
定义:乳剂(emulsions),又称乳浊液,系指 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 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 分散体系。
特征: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聚集)
导电性
水溶性染料 油溶性染料 滤纸润湿法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液滴迅速铺展、 中心留有油滴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不能铺展
复乳(multiple emulsions) 复合型乳剂 (multiple emulsion) :简称复乳,也叫二级乳, 是由O/W或W/O的初乳(一级乳)作为分散相进一步乳化形成的 以 油 为 连 续 相 的 乳 剂 ( O/W/O ) 或 以 水 为 连 续 相 的 乳 剂 (W/O/W)。粒径一般在50μm以下。
使用时需加防腐剂,常与阿拉伯胶合用。
(4)杏树胶 为杏树分泌的胶汁凝结而成的棕色块状物,用量为2%~4%, 乳化能力和粘度均超过阿拉伯胶,可作为阿拉伯胶的代用品。
(5)卵黄: 含7%卵磷脂,易成O/W型乳剂,常用量1%~3%,为内服或外用 制剂的良好乳化剂; 精制的豆磷脂或卵磷脂可与泊洛沙姆188合用,效果更好,常 用于制备静脉脂肪乳。
3. 固体微粒乳化剂
4. 辅助乳化剂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外用乳剂)
O/W型:硬脂酸钠、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W/O型:硬脂酸钙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W/O型:聚甘油硬脂酸酯、聚甘油油酸酯、脂肪酸山 梨坦Span(20,40,60,80) O/W型:单甘油脂肪酸酯、三甘油脂肪酸酯、聚山梨 酯Tween (20,40,60,80)、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Myrij(45,49,52)和Brij(30,35)、聚氧乙烯聚 氧丙烯共聚物类Poloxamer 188/Pluronic F68
和动力学不稳定体系(沉降或漂浮)
分散相、内相 或非连续相 (dispersed phase)
(1)乳剂的基本组成
缺一 不可
水相 water phase(W)—水或水溶液;
油相oil phase(O)—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 乳化剂emulsifier—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
(2)乳剂的类型
根据结构分类: O/W、O/W、W/O/WO/W/O
W1/O/W2 依次称为内水相、油相、外水相,内外水相的组成可 以 相 同 , 若 W1=W2 , 叫 二 组 分 二 级 乳 , 可 用 W/O/W 表 示 ; 若 W1≠W2 则称为三组分二级乳。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W/O/W 型复乳, 其中的W/O液滴称为复乳滴。 复乳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通常外水相的 W/O/W 型复乳可用于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外油相的 O/W/O型复乳只可用于肌内、 皮下或腹腔注射。
②多分子化膜
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乳化剂时,被吸附于油滴的 表面形成多分子乳化膜。 高分子化合物被吸附在油滴表面时,并不能有效地 降低表面张力,但能形成坚固的多分子乳化膜,就 像在油滴周围包了一层衣,能有效地阻碍油滴的合 并。 高分子化合物不仅阻止乳滴合并,还可增加连续相 的粘度,使乳剂更稳定,如明胶、阿拉伯胶等。
五、乳剂的稳定性
Creaming flocculation Phase inversion
分层
絮 凝
转 相
合并与 破裂 酸 败
acidification
emulsion
(一)分层
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也叫乳析。
分层的主要原因: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分层特点
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
①单分子乳化膜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被吸附于乳滴表面,有规律地 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明显降低了表面张 力,防止液滴合并,增加了乳剂的稳定性。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化膜 是离子化的,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乳剂更加稳 定。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化 膜,由于从溶液中吸附离子,也可以带电使乳剂更 加稳定。
⑤复乳可作为药物超剂量或误服引起中毒的解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