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最新版

政治经济学最新版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考试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1月10日 8:40-10:40考题的类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导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英)威廉.配第;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完成者:大卫.李嘉图;最早提出:(法)物安.德.蒙克莱田;P2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P53.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4.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5.规范分析法:是指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P12实证分析法:是指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假设前提出来分析人们的经济活动,并预测经济活动的后果的方法。

P12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节1.自然经济组织具体表现为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共同体的集体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

P17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中社会劳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自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接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不是为了出售和交换,即不是为了他人而生产的。

即使生产者的劳动是为了他人而进行的,其劳动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让给它作为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中,也不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实现的,而是直接的转让或索取。

P18第二节1.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形成使可供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交往的扩大和经济联系的增强,人们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了,对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即商品经济)p192.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二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三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四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老师课件上是1交换性2等价性3开放性4开拓进取性5扩张性6利益性7自主性)p21第二章第一节一使用价值的特征:1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3是社会的使用价值4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P26二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1不由使用价值决定的2不由供求关系决定的3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活动即价值决定的 p27三价值的特征:1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 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是在交换中表现出来的p27第二节一具体劳动的基本特征:1 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类对自然关系2 具体劳动决定社会分工3 是个永恒的范畴p29二抽象劳动的基本特征1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2 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3 是个历史范畴p29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 相互区别相互对立p30四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最大的贡献1 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3 为其他的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p30第三节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P33第四节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基础,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且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价格波动中心是价值2涨跌部分抵消与价值一致3 总价值=总价格p33第三章第一节一等价形式的三个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p38二商品的价值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的缺点和局限性:各种商品的价值没有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因为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都是一个不同于任何别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的无穷无尽的系列,它们没有一个一般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等价形式。

相对价值的表现仍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P39 三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面。

第二节1.商品的价格主要决定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价格的变化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

2.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3.信用货币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中产生的第四节1.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账、分期付款和发放消费信贷等2.赊账、分期付款都属于商业信用范畴,分期付款多用于耐用消费品的交易。

第四章第一节1.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第二节一商品流通形式(商品—货币—商品:W—G—W)与资本流通形式(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G—W—G’)的区别:前者从形式上看先卖后买,从内容上看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从交换的目的上看是取得使用价值;后者从形式上看是先买后卖,从内容上看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其目的不是取得使用价值,而是增值价值。

P61二“价值增值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的原因: P621等价交换不能带来剩余价值;2贱买贵卖也不能带来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不会发生在购买阶段上;三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劳动者有权出卖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P62四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3.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除了依靠延长劳动日的方法外,还靠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实现,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范畴。

4.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

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循环论证2与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相互矛盾。

3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

在生产过程开始前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劳动是潜在的,不能出卖;买卖结束后,工人的资本归资本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无权出卖自己的劳动。

第三节一决定所以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P691m’(一个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次数(n)的多少;4不变资本的节约。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不是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一定背离只有依据价值规律来说明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点:1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短暂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使用,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

3借贷资本具有独特的运动形式四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3习惯和法律等传统因素4其他因素(政策、借贷的时间等)五级差地租是投入到等量面积的不同土地的等量资本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造成生产率的差异而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即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和土地位置不同。

条件: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有机构成。

经济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P74六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是农业劳动者创造的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体现土地租用者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七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八土地价格的高低于:1 地租额的大小 2银行利息率的高低 3经济增长的速度 4城市化进程 5土地产出的效率 6地理位置 7地产市场的发育程度第四节1.再生产按规模来划分,可以区分为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简单在生产就是原有规模不变的在生产:扩大再生产是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特征。

2.资本积累是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总额,即本来意义的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受到剩余价值量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缓慢。

3.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1资本积累加速资本集中 2资本集中促进资金积聚。

(一方面,资本积聚越多,大资本经济力量增长月迅速,能够增强资本竞争的力量,因而可以通过竞争加速资本集中,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资本积聚水平决定资本集中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资本集中,使得大资本的生产和经营规模、范围不断扩大,新的技术开发与运用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利润的增加可以促进资本积累)第五章第二节1.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1剩余价值生产方面的结合。

包括向私人垄断资本低价出售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向私人垄断资本提供补贴、资助、优惠贷款,向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基础设施、社会保险等良好环境;2剩余价值实现方面的结合。

国家订货、采购,国家出面协调国际贸易中的摩擦,促进私人垄断资本扩展国际市场;3剩余价值分配方面的结合。

通过减免税帮助私人垄断资本获取超额利润。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P89-90解决生产盲目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矛盾的需要;②协调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要求;③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的需要;④科学研究社会化的要求。

3.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调节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际经济调节的一种主要形式。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在私人垄断的基础上国家日益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国家作为总资本家,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有利条件。

5.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为经济发展提供共同条件,以加强国家调控能力;③与克服经济危机、稳定经济的需要有关。

第七章第一节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这是有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节1.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是: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标志。

2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才能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所谓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1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力,主要是指控制那些能够影响和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产业。

2是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决定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3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态势的控制力。

4.国民经济发展方向:1重点加强那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 2.抓大放小,实施战略重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