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专题训练一、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一、解释加点字。

⒈太丘舍去⒉尊君在不⒊下车引之⒋陈太丘与友期行⒌去后乃至⒍相委而去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2、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

⑵元方入门不顾。

七、《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⑴《咏雪》:⑵《陈太丘与友期》:二、完成下列各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2)尊君在不(3)去后乃至(4)下车引之2.翻译句子。

(3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3分)三、完成下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对:错: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四、完成下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完成下题:[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语病训练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

B、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2、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A、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穿着格外舒适,也格外爱惜。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C、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D、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

3、下列病句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他的崇高精神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B、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C、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D、这时要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情绪。

4、与“练武术跟练舞蹈,完全是截然不同。

”一句错误相同的一项是()。

A、学习是否努力,是学习成绩好的关键。

B、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C、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确切需要大大提高。

D、市纪委严肃处理了天海公司经理贪污腐化。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你的艰苦努力,又为国家节省了300万元的损失。

B、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人们引起安静闲适的感觉。

C、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他能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

D、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职能。

B、公安机关将涉嫌贩买盗版光盘的11人拘留接受调查。

C、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D、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革命。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运动会上,我班男女运动员一共夺得8枚。

B、1960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成了危房。

C、我看到阔别多年的老师,那充满希望的笑声。

D、今天的青年肩负着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

《陈太丘与友期》参考答案:一、⒈放弃⒉同“否”⒊拉⒋约定⒌才⒍舍弃、丢失;离开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①那朋友;②太丘那朋友四、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五、⒈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2.对比六、①舍:放弃;②房屋顾:①照顾;②回头看;③拜访七、(1)惭愧。

(2)轻视。

八、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九、(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

(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参考答案:8.(2分)B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2分)谈感受(2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7.答案:①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

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解析D.A、B选项的句子是典型的状语前置而缺少主语的类型,而在口语中又常被滥用,因此易判断错误。

C、句有歧义。

2、解析B.B句的错误属动宾搭配不当,谓语“看到”不能与“乡音”和“笑声”搭配,修改办法是可增加一个谓语“听到”。

3、解析A.A“品质”与“浮现”不搭配,属主谓不搭配;B用“日新月异”修饰“奔驰”不恰当,属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C“先进经验”只能用“学习”来支配,不能用“参观”支配,属动宾不搭配;D也属于修饰语“以偏概全、一叶蔽目”与中心语“急躁”不搭配。

4、解析 D.例句的错误是缺少宾语中心语。

A选项的错误是前后表达不一致,主语包含两方面意思,谓语只有一方面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