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贵阳市白云一中李秀华学生分析: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
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文言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
本文将继续积累文言文的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办法,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一、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
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
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
(优缺点。
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
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三、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
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
(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
读出语气,重音,节奏。
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
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文,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过程,为背诵作准备。
)四、背诵课文。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五、品悟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课件展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
——孔子●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2、学生写或交流自己写的名句。
七、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八、作业布置。
继续背诵全文。
读读《世说新语》。
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主讲:王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课文注释与工具书疏通并理解文意,争取背诵下来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教学重点:诵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请发表你的看法。
(开放性)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通句子,读懂文意(2)讨论法:将学生分小组讨论,集合小组智慧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有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船家说:“船小负载重,客官必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船家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才有得。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年轻人,你会舍弃哪个背囊呢?你会留下哪几个背囊呢?为什么?好的,既然大家都觉得诚信应该留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诚信的一则文言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既聪明又讲诚信的小朋友陈元方,请大家翻开书129页,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二、初读感知1、首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2、在黑板左边抄下来,思考题:(1)文中主要讲了哪几个人,讲的一件什么事?(2)题目为“陈太丘与友期”为题而正文主要写的却是陈元方与友人,丘与友期,题目是否合适,为什么?3、点两个学生当堂朗读,让其他同学点评。
(优缺点,你最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有读好,该怎么读)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注意:不通否,读fǒu通假字4、全班朗读要想把课文读得好,我们还要明白课文的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字词顺的翻译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一起解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把难点字音提出来先在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小组代表提出后全班一起解决。
重点词句:尊君、家君、君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期行”和“期日中”是不是同一个意思?不是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三、译读课文:清楚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我们请一位同学把全文翻译一遍。
点名回答(1)译:陈太丘和(一位)朋友相约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门外玩。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
”客人便发怒道:“(真)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出行,(却)丢下人家而离去。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径直走入家门。
(2)解决思考题:(1)主要讲了陈元方和友人,相约日中,友人失信,友人骂元方父亲,元方反驳,友人知错的事情。
(2)古人很多文章是没有题目的,这个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一般题目与课文主题相扣,而这篇文章是将事件发生的原因拟为题目,不是事件的内容和事件结果,体现了人们的另一种拟题思维。
四、分角色朗读:我们把元方与客人的对话读一遍。
左边组读客人的话,后边组读元方的话,老师读旁白。
(一)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客的两处语言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第一处:询问,很客气。
第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师:元方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答呢?生:第一处:很有礼貌,客气的说。
第二处:声调不高,但是义正严词。
师:非常好。
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用这种语调读一下,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二)师:对于元方的回答,客人的反映是什么?生:“惭”,“下车引之”。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友人为什么会羞愧?生:元方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说服力,客人知道自己错了,要表示歉意。
师:元方接受了客人的歉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生:没有,他头也没回就进自己家门去了。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友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元方:聪明,诚实,刚正不阿(入门不顾)友人:不讲信用,无礼,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五、品悟课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学到了什么道理呢?点同学回答,引用名言来回答,在右边写上学生所说的名言,边说边写。
要求学生抄在积累本上有关诚信的名言:言不行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孔子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三)师:你对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怎么看的?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先来举下手,赞成的举手,反对的举手。
看来,大部分的同学支持元方,不过也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元方做的不好,我们先来听听反对的意见。
生1: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已经放下架子主动认错了,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不应该不给别人台阶下生2:我不同意,客人做得很过分,古代讲究孝,友人在儿子面前骂父亲就是不对的,所以不应该原谅。
生3:我们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岁,心里是不能原谅就怎么样做,我们应该为他的元方的坦诚,率真而鼓掌!师:我应该为你们的精彩辩论而鼓掌,大家一起给自己一次响亮的掌声。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元方的做法,符合了他年龄的特点,也反映出了他的坦诚,率真。
当然,我们也希望元方能够原谅友人,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对吗?老师想用一句名言来表达:比陆地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师:让我们带着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课文再读一遍,一定要读出感情。
六、背诵课文:这篇百来字的课文,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背下来呢?有没有信心,大声的告诉我。
好,现在,我们全班一起试着把它背下来好不好?七、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表明了诚信的重要。
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摆正自己的立场,信守诺言,把诚信美德发扬光大,成为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八、作业设计:课文中的陈太丘一直都没有出现,我们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这位友人某天遇见了陈太丘,他将对陈太丘说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局,字数要求一百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