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基础达标]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解析:选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解析:选C。

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

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

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B.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糖和蛋白质的含量C.③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多D.①②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解析: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组织液,②为淋巴,③为血浆。

其中X细胞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即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血浆渗透压较高,通过神经调节,会使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水盐平衡;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

4.(2019·湖北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B.缺水时,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C.长期缺少食物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解析:选C。

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某些代谢活动会加强,A错误;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导致尿量减少,B错误;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使血浆中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5.(2019·北京师大附中期末)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

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解析:选B。

由表格分析可知:血浆中,注射食盐水后Na+浓度降低了,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注射食盐水后膀胱贮存的尿液体积增多,说明尿液增多,则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减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该过程无关。

6.(2019·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某人感染流感病毒,下图表示其一段时间内的体温变化曲线,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AB段,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B.BC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CD段,产热增多,出汗减少D.AB段温觉感受器兴奋,CD段冷觉感受器兴奋解析:选B。

已知当体温相对恒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图中可知AB段体温升高,此时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原因是在病毒影响调节中枢的情况下内脏、肌肉代谢加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结果,A项错误;BC段体温调定点上移,但依旧维持高温不变,产热量仍然等于散热量,B项正确;CD段体温下降,产热减少,出汗散热增加,C项错误;AB段和CD段体温都高于正常值,说明都是温觉感受器兴奋,D 项错误。

7.(2019·山西孝义质检)已知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

现分别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忽略实验操作本身对动物产生的影响)( ) A.甲组小鼠的尿量增加B.乙组小鼠的体温升高C.乙组小鼠血浆pH减小D.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组小鼠注射的是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所以血浆的渗透压不会发生变化,尿量不会增加,但Na+的数量增加了,A错误,D正确;乙组小鼠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渗透压不变,细胞呼吸速率不变,所以乙组小鼠的体温不会变化,血浆的pH也不会发生改变,B、C错误。

8.(2019·四川成都龙泉驿一中入学考试)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解析:选D。

由于甲引起的变化是渗透压升高,所以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了过咸的食物。

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中,所以乙是下丘脑;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丙是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所以丁是肾小管与集合管。

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9.(2019·广东深圳耀华实验中学期中)为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五组,1为对照组,2、3、4、5为实验组,饲养于实验室,每天记录动物排尿量并测量尿液中Na+含量。

下表为各组处理条件(“+”表示施加条件,空白表示不施加,“?”表示请判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B.2、3、4、5组摘除肾上腺,1组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C.1、2组尿量变化对比可说明肾上腺对水代谢的影响D.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解析:选D。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肾上腺分泌的盐皮质激素对动物水盐代谢的调节作用,盐皮质激素为自变量,故实验组2、3、4、5都要摘除肾上腺,排除自身肾上腺产生的盐皮质激素的影响,对照组1经相同手术创伤但不摘除肾上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自变量不同,B正确;无关变量要等量控制,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1、2组自变量为肾上腺的有无,因变量为尿量变化,C正确;4、5组摘除肾上腺,一组仅施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仅施加生理盐水,有两个自变量,不能相互对照,应该是4、5组摘除肾上腺,都施加生理盐水,一组加盐皮质激素,另一组不加,D错误。

10.(2019·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高三调研)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

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3)过程b由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C最可能是__________细胞,胰岛素可促进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

解析:(1)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管和血管中,其内环境是淋巴、血浆。

淋巴循环为单向的,只能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①③。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

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来反映。

(3)过程b为糖原分解的过程,可由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进;当细胞中产生过量乳酸时,可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稳定。

(4)细胞C内可进行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故最可能是肝细胞,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即a、c过程。

答案:(1)淋巴、血浆①③(2)细胞内液物质成分及理化性质(3)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 (4)肝a、c11.(2019·辽宁葫芦岛高三模拟)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多肽化合物。

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抗利尿激素由________细胞内的核糖体合成。

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图中的B________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

(2)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C即________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

(3)正常人一次饮用100 m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少;此时图中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________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

尿量超过3 L/d称为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抗利尿激素有关,则引起尿崩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