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各种概念名词,如:“区位”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等。

学生对此较为陌生,而教材介绍得又很简略,因此在教学中投影大量的图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运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区位”的知识。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
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城市的区位选择不是本节课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识记一些特殊区位的城市,熟悉世界政区、气候、中国地形、中国城市分布、中国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等地图,为学生进行其它相关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做重点分析,并注意比较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等地理分布图,设计“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的问题。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6 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每个小组确定1 名小组长,1 名记录员,1 名发言人,1 名纪检员。

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 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平原地区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对外联系方便。

河流: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三个方
向的航运便利。

到讲台来在图中指出各类区位及代表城市
[总结归纳]
(1)河流汇合处城市:宜宾—岷江重庆—嘉陵江通过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强化提取信息及图文转化能力与表达能力,加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认
师点拨:在城市的形成过程中河流和地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中的B 地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供水”和“航运”的
功能,因为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便利,成为客货的主要集散地。

在实际中这样的城市也有很多,比如在中国
活动2、多媒体展示:中国部分地区的河流分布图
活动3、引导学生思考:【思考】1、举例图中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城市。

瑞士
的伯
尔尼位于曲流处;美国的波士顿位于半岛;英国的伦敦位于河心岛;护城河
一、城市 承转:刚才咱们我们在探 究中得出城市多分布除了收到的河流的影响外,还有地形的影响,以地势平坦开阔最佳,比如中国的
城市分布
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
三大阶梯城市分布的比例
东 部 : 67% 中 部 :
32% 西部:1%
结论:平原是城市布局的最优区位
承转:但是,是否只有平 原才适合建设城市?让我
们接着往下探究 探究活动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
考】假设图中 B 地区分别是 的区位选 择—自然 因素
2、地形 看图加深印象,
总结结论
看图思考,小组讨
调动了 论
学生已 代表出示答案,其 有的知 他小组补充
识储备 [归纳总结] 激发了 渭河平原
学生思 山区的城市一般沿
维的积 河谷或在比较开阔
极性
的低地分布。

如西安 、
水适度中低纬度的
沿海地带;
一、城市
的区位选
择—自然
因素
4、矿产
资源
承转:在对前面的区域探
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
的条件下 A 区域是不可能
发展为城市的,可是后来
我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
矿产。

探究活动三、多媒体展示
图片
【小组讨论】若A 村附近发
现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
且政府将投资兴建钢铁公
司, A 村是否可能发展为
城市?为什么?你能说出
这样的城市么?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可以
因为:资源丰富地
区,工矿业发展迅
速,人口集聚,形
成工矿城市。

①以煤炭开发为基
础形成的城市:如
我国大同、鹤岗等;
②以石油开发为基
础形成的城市:如
我国的大庆、东
营、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开发为基
础形成的城市:如
鞍山、包头、攀枝花
等。

矿产资
源的开
发,影
响口的
迁移,
从而影
响城市
的区位
通过中
国主要
矿业城
市的展
示,让
学生自
主学习
教材并
学会举
例说明一、城市
的区位选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哪些自
然因素也影响城市区位?
通过培
养学生
择—自然因素
5 、地质条件案例:台湾大城市主要分
布在西部,东部断裂带上
就很少有大城市分布,这
说明城市区位选择还要考
虑什么因素?
唐山就
是位于断
裂带上,1976 年的大地震
就是惨痛的教训。

实在避不
开的话要增强抗震能力。

思考总结:
地质条件稳定
小组合
作及读
图分析
能力,
有利于
以学知
识的拓
展和深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承转:在前面开发A 区的
时候,遇到了很尴尬的情
况,大家观察一下出现了
什么情况?
(二)、社会经济因素
探究活动四:多媒体展示
图片
[思
观察思考:
交通
充分发
挥学生
的积极
性、主
动性和
创造性
启迪学
生智慧
锻炼学
生思维
考]1、从图中看,目前要开发A 城矿产,主要限制条件是什么?
【思考】2、铁路建成后C 村有可能发展为城市吗?为什么?
媒体展示:我国铁路与铁路枢纽分布图,分析我国城市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哈尔
格尔郑州
沈滨
木株阳

的严谨
性和全观察思考
面性结论:
可以。

城市多分布在重要
交通线上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社会经济条件2 、其他因素除此以外,还有那些社会
经济因素会影响城市的形
成?请阅读课本40 页找

阅读课本提取答案
[归纳总结]
经济基础、生产方式
政治、文化历史、军
事、宗教、科技、旅游


学生在屏幕上动手
连线
二、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承转: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化的。

随着
、旅游等区位的新 、宗教等

多媒体展示:京杭大运河
看图文资料,思考总结:
大运河的淤塞,京沪铁路的修建,海上运输的发展
学 生 活 动 ( 连 连
看)

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思考】京杭运河,分析济 宁、扬州等城市一度衰落的
原因。

老师点拨:影响城市区位
的因素是不断变 时代的发展,科技 已成为影响城市 的重要因素,军事
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 响已经减弱,而经济、政治 交通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
位产生着巨大影响。

小结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主要
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
素两大方面去分析,大家
对照笔记本构建知识结构, 建模, 并进行记忆。

巩固当
堂的知

展示威海市的图文资料 主要因素,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地。

威 海 别 名威 海 卫 , 位 于 山 东
半岛东部、黄海之滨,属起 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 陵区,平原面积少,多为 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 , 河网密布,河流畅通,海 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多 港湾、岛屿。

与韩国隔海相 望,是我国距韩国最近的 地区。

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 经济开放城市。

威海总面 积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 人口七十万,海岸线总长 达到一千多里。

三面环海, 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名 胜古迹众多。

威海市大部 分地区为北温带季风气候
【板书设计】 城市的区位选择
区位的含义
城市区位的含义
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地形经济基础
河流生产方式自然气候社会交通矿产资源经济政治
地质历史文化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