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座位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须将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上方横线上。
(2)请你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请用黑色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 学习隋唐史后,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民族政权并立B.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中外交往与冲突2.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洛阳、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余杭、涿郡3. 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4. 中共中央颁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从简”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隋炀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5.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6.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歌曲中的“唐三藏”到达西天(天竺)后,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A.《大唐西域记》B.《史记》C.《西游记》D.《唐诗三百首》7. 如果你穿越到盛唐时期,你会看到哪些景象()①农民在使用曲辕犁耕地②唐三彩的制作过程③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④一些妇女在骑马、打球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这是杜甫在《无家别》里描绘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社会局势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这个使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动乱是()A.靖康之变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10. 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这首诗的作者曾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他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11.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其实质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12.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
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
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13. 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14. 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15.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A.金灭北宋B.宋金和议C.澶渊之盟D.元灭南宋16.如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错误的是()17.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18. 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经济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查明属实的是()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②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④中国商船已远达非洲东海岸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江南战乱少相对安定20. 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们是()A.岳飞和寇准B.文天祥和寇准C.文天祥和秦桧D.岳飞和文天祥21.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
材料反映了宋代()A.统一国家建立B.江南地区开发C.商品经济繁荣D.民族政权并立22.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这则记载说明当时()A.成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打破了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线D.经商时间不受限制23.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
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哪一组人物()A.李渊赵构铁木真B.李世民赵匡胤铁木真C.唐玄宗赵构忽必烈D.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24.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至淮水一线被划为分界线,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A.宋金和议B.辽宋和议C.宋夏和议D.金灭辽25. 下列选项发生在元朝的是()①灭亡西夏②灭亡南宋③杀害文天祥④灭亡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是()A.北魏B.辽C.金D.元27. 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地。
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
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A.山东山西河北B.山东山西河南C.山东山西陕西D.山东山西北京28. 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行政区划的局部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历史地图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个朝代?()A.周朝B.秦朝C.宋朝D.元朝29.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西汉B.唐朝 C.元朝 D.清朝30. 学习宋元时期的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社会变化和民族关系发展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题:31题14分,32题11分,共25分。
31.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图一图二材料二经过……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三: 见下图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2分)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分)(2)材料一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
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2分)(3)材料二和三共同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哪个时期?(2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2分)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2.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材料一: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 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昭昭天监,当共殛之。
远具披陈,专俟报复,不宣,谨白。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幅图反映了唐朝和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2分)请举出和这个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一个具体事例。
(2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盟约? (2分) 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2分)(4)从以上几则材料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1分) 三、小论文题:1小题,共15分。
33.进入新世纪,东莞致力于发展模式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松山湖高新区因此顺势而生。
松山湖(生态园)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地处东莞几何中心,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开发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4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松山湖高新区、东莞生态园统筹发展,打造成为东莞的科技中心和创新中心。
今日之松山湖,人才与产业齐聚,科技共山水生辉。
这里,自然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研发机构荟萃,科技精英云集。
这里,崇尚创新,崇尚竞争,崇尚包容。
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前景无限的科技投资沃土、财智聚集高地;美丽的松山湖,已成为创新创业者展现身手、追求成功、实现梦想的乐园。
------摘自《东莞地方历史读本》(1)你认为松山湖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你对松山湖的规划和建设还有哪些建议和看法呢?请你以“松山湖的今天和明天”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