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析+例题

主题三 生物与环境考点分析+例题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考核内容思维导图考点一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Ⅰ)(1)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3)生物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互助和斗争)和种间关系(捕食:吃与被吃;竞争:植物争夺水、光等,动物有共同食物;寄生:昆虫幼虫与寄主植物;共生:互惠互利等)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组成(Ⅱ)(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而形成的简单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的书写:起点为生产者;用“→”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食物链要完整,生产者到该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为止。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顶级消费者体内的有害物质积累最多。

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自我调节(Ⅰ)(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都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而且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3)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换和输出的全过程,成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单向、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考点四人对生物圈的影响(Ⅰ)(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

(2)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圈产生影响。

(3)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控制人口增长、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物资源(对于濒危物种,可采取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例题1.(海淀二模)研究发现,一种通体碧绿的软体动物——海兔,能在取食藻类后,将其叶绿体保留在体内合成有机物。

此外,它还取食海葵和水螅等可口的“小点心”。

由此推测这种海兔()A.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体内能进行光合作用C.其结构比海葵更为简单 D.与藻类是合作关系答案:B的是()2.我国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下列叙述不合理...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C.自然资源取之不尽,人类可随意利用D.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答案:C3.(西城二模)2018年4月3日,来自北京南海子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47只麋鹿被野外放归鄱阳湖湿地公园,鄱阳湖区消失已久的麋鹿重新出现。

(1)麋鹿俗称“四不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放归前给麋鹿群中的部分个体戴上卫星定位项圈,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研究麋鹿群体的活动范围与行为习惯,其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2)鄱阳湖也是白鹤的越冬栖息地。

麋鹿和白鹤都喜食湿地植物芦苇,它们之间为_______关系。

作为消费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和能量流动。

(3)鄱阳湖滩地中腐生细菌和真菌丰富,它们利用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进行_____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

(4)鄱阳湖湿地公园物种丰富,生活在这里的470余种植物和780余种动物,构成了庞大的食物网,使其具有较强的_____能力,但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外界干扰超过其限度,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答案:(1)B (2)竞争循环(3)呼吸(分解)分解者(4)自我调节(自动调节)4.(西城二模)近几年,一些珍稀物种逐渐在北京回归,下图所示的三种生物就是其中的代表。

(1)2018年3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在房山区附近首次被发现。

该鸟为全球濒危鸟种,体长20厘米左右,虽然体型较小,但胸骨附着发达的,通过收缩,可牵动肱骨绕活动,产生飞行运动。

(2)扇羽阴地蕨和北京无喙兰是两种珍稀植物,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答。

若两题都答,以第Ⅰ题作答计入成绩。

(3)上述生物都对生存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只在北京部分地区出现。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答案:(1)肌肉(胸肌)关节(3)环境影响生物,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才能使生物得以更好的生存(合理即可)5.(东城二模)河蟹,俗称“大闸蟹”,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大家喜爱的佳肴,养殖河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塘中种植的水草既能作为河蟹的食物,还可以为河蟹提供遮蔽的环境。

(1)蟹塘中种植水草供河蟹采食,河蟹与水草的关系是________。

(2)河蟹是节肢动物,体表有__________。

河蟹蜕皮时,可以隐蔽在水草中躲避敌害。

(3)当蟹塘的水草种植过密时,水草产生的氧气没有增加,反而通过___________消耗了更多的氧气,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

另外,被螃蟹夹断的水草茎叶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容易败坏水质,进而导致河蟹的死亡。

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

答案:(1)捕食(2)外骨骼(3)呼吸作用分解者6.(丰台二模)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下列对该诗句解释合理的是A.黄蝶体色与油菜花颜色较为接近B.食物链可描述为:黄蝶→油菜花C.油菜花会使儿童视网膜成像异常D.黄蝶的一生包括:卵→若虫→成虫答案:A7.(丰台二模)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子《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已于1999年进人老龄社会,75岁以上老人比例逐年增多右图中,最可能为我国社会人口情况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8.(朝阳二模)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的盐沼湿地,其中禾本科、莎草科为主要植被类型。

研究人员连续多年对此地遗鸥进行调查,发现鄂尔多斯繁殖群为现存遗鸥的最大种群。

遗鸥繁殖地的选择与生态环境、觅食行为密切相关。

遗鸥孵卵或育雏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障,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度差与湿度差较大,这给遗鸥的繁殖带来很多困难。

它仅以荒漠——半荒漠环境条件下的湖泊湖心岛或半岛为繁殖地。

在盐沼湿地,遗鸥以豆娘为主要食物,并以摇蚊幼虫补充。

豆娘以蝇、蚜虫、摇蚊等为主食,摇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

由于当地生态环境恶化,水体pH值已临近豆娘生存的上限。

如果豆娘濒临消失,遗鸥将失去其主要的食物。

(1)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在内蒙古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2)遗鸥与豆娘之间的关系为,写出一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豆娘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

经过多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豆娘的发育类型属于。

(3)造成遗鸥濒危的原因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遗鸥对繁殖地的要求十分苛刻B.水体环境逐渐恶化C.遗鸥属于迁徙物种D.此生态系统为盐碱地,植物种类较少(4)近些年,由于降水减少等原因,部分湿地干涸接近消失,给遗鸥生存繁殖带来重大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答案:(1)生产者(2)捕食藻类→摇蚊幼虫→豆娘→遗鸥(或,藻类→摇蚊幼虫→遗鸥) 不完全变态(3)C(4)有限的9.(昌平二模)生物课上制作生态瓶,老师给出的材料用具有透明且可以密封的广口瓶、蒸馏水、河水、菹草、金鱼藻、沙土、小鱼、小虾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馏水比河水更干净,所以用蒸馏水做生态瓶更好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瓶维持的时间越长C.生态瓶太小,所以其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不会流动的D.太阳的光能是生态瓶中所有生物的根本能量来源答案:D10(顺义二模)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图7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答案:B11.(顺义二模)图12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推测图12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B是。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它也是植物进行时水分散失的通道。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填字母)。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气孔蒸腾作用(3)B (4)植树造林等合理即可“低碳生活”方式的是12.(门头沟二模)“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下列属于..A. 购物时自带环保袋B. 晚上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C. 每天上学由家长开车接送D. 用餐时习惯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答案:A13.(门头沟二模)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关系,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C可以表示..A.甲→乙→丙→B.乙→丙→丁→甲C.丙→甲→乙→丁D.丁→甲→乙→丙答案:C14.(门头沟二模)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植物种类有130科,1100种,如金莲花、胭脂花、有斑百合、丁香、芍药等。

动物种类有47科1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褐马鸡、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

(1)在百花山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植被,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A.空气B.温度C.水分D.阳光(2)树林里生长着蘑菇。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蘑菇属于。

一些大树的基部长着绿色绒毯状的东西,最有可能是植物。

(3)根据双名法判断,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山丹(Lilium pumilum DC)、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三种植物中与有斑百合(Lilium concolor var. pulchellum)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4)金钱豹身上有许多环状斑纹,很像古钱币,利于其隐藏。

它的体色和形态是经过长期的形成的。

(5)你认为建立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

A.促进生态旅游B.把濒危动植物迁到保护区C.加强依法管理D.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1)B (2)分解者苔藓(3)山丹(4)自然选择(5)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