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这一领域的设置使学生能针对问题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的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其基本特征是具有:问题性、探索性、联系性、综合性。
总体目标:
( 1 )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 2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3 )初步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 4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 5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6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 7 )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第一学段:
( 1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 2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 3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
(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学段:
( 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3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建议: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
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开展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
数学思想方法
综合与实践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分类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优化的思想等
在用数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时,会逐渐形成程序化的操作,就构成了“数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而学会思考的重要方面是学会数学抽象、学会数学推理、学会数学思维,这些,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数学活动经验
1、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积累用实验和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学习的活动经验。
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基本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 1 )选一选、问一问
( 2 )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 3 )试一试、做一做
( 4 )讲一讲、评一评
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实施基本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1)提出研究问题
(2)确定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