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冲突
一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全球化与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全球化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

二现实与想象的文化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密切渗透,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由此,文化全球化问题日益提上日程。

文化全球化是现实的。

首先,消费主义对民族文化的冲击随着文化消费的全球化,文化在全球迅速普及。

消费文化以其通俗性与普及性极大地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地球村”表明了文化全球化的现实性。

文化全球化又是想象的。

从消费文化的层次上看,具有混合化特征,。

从文化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角度来看,文化的生产和传播环境总会受到影响与制约。

所以,文化多元与文化多样是必然的。

但有一个前提同样重要,那就是文化多元与文化多样的前提——文化主体平等。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有真正的多元与多样。

文化霸权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是文化主体之间不平等的文化交往,是国际军事、经济、技术不平等格局在文化上的反映。

这种文化全球化也是我们必须予以抨击和坚决反对的。

三“全球文化”的构建,全球化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不同民族文化渐渐走向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与渗透日益广泛、深入,这也渐渐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全球文化的构建。

对此,也有不同观点。

第一,一元为主的“全球文化”。

第二,多元共存的“全球文化”。

第三,文化的冲突与对话。

文化之间冲突与融合,主要不是取决于文化自身以及各个民族的文化态度,而是取决于经济与政治的发展。

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既可能导致文化的冲突,也可能导致文化的融合。

二、全球化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三、全球化对民族认同的冲击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

国家安全利益等因素因为具有国际性、跨国性背景,在与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交流时,既可能产生冲击,也可能会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共生必须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一样置身于国际文化领域,坚持自身的文化立场,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促进一切阻碍社会前进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更新,使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文化冲突
不同的文化有各自不同的重要特征与内涵。

第一,特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集团、民族之间的文化对抗。

所谓文化冲突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之间因相互接触而产生的竞争、对抗状态。

第二,泛指则是指不同性质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对抗。

二、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指的是异质文化之间的彼此交流、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和推陈出新的过程。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中既对立,又统一,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两个辩证统一的矛盾方面。

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文化冲突必然存在,而且文化冲突由文化融合直接引发。

三、文化演进和发展的主流才是文化的融合。

由它所体现差异文化间的同一性在促成文化和谐以及相互依存中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积聚大量能够使得异质文化
互相吸取、互相利用的一些利于自身的发展因素,更加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代文化交流
一、人类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自从人类产生了文化,就有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每个民族、社会的文化都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的现象。

并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交流的地域愈来愈宽广,交往愈来愈密切,相互影响也愈来愈大。

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当代文化交流的新特点
方式不同、心态差异、范围和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结果不同
一、当代文化交流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的新时代展开的。

三、当代中西文化交流运用新的媒介
文化交流媒介是文化交流重要工具和手段。

文化交流媒介的变迁经历了从族群迁徙、战争到传教士,从商贸、书信往来、图书电影译介到卫星电视、互联网。

总的来讲,速度是由慢到快,范围是由小到大,程度是由浅入深。

目前互联网作为当代中西文化交流最便捷的新媒介之一,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呈现新的内容第一,政治机制上的借鉴创新,二,经济活动的跨国经营管理。

第三、文化艺术活动中的中西文化交流
五、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范围和社会参与程度大大扩展
六、当代中西文化交流仍以中国“吸收”西方文化为主中国处于以吸收、学习、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因素为主的阶段
七、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国文化逆差”
综上所述,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面临新的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由高素质、理性的主体来担当,运用崭新交流媒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景观、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时代对于中西文化交流,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既要看到大力吸收西方进步文化因素带来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也要看到在繁华背后西方文化霸权的阴影;既要看到中国文化传播辐射的成绩,也要看到中国文化“走
出去”的艰难和在一些方面的低靡、失语。

在当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如何在引进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抵挡住腐朽没落文化的侵袭,如何借助高科技传媒技术将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扩大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保障文化安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所以,建议: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中西文化交流重要意义的认识,把西方优秀文化因素融合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提高我党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第二,加大培养中西复合型人才的力度,适时组织中西和璧型人才的选拔,每年组织竞赛。

主要是把英语、西方文化与汉语、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相结合,并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

第三,构建适应“走出去”的新型文化,传统文化现代化,古老文化年轻化,先进文化普适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才能保证中国文化的生存、发展和持续繁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