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

一体化刑法学复习资料解析

浙工大一体化2011/2012年刑法学复习资料姓名班级学号成绩--------------任课教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外,另外—个特点是()A、处罚方法最多B、强制性最为严厉C、具有阶级性D、可以剥夺人身自由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5年B、10年C、3年D、1年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4、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D、阶级性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6、主刑的特点是()A、对同一犯罪可以适用两个主刑B、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C、对同一行为人可以适用两个以上主刑D、可以附加适用7、下列可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情形是( )A、正在实施赌博罪B、正在实施抢夺罪C、正在盗窃小额财产D、正在进行暴力绑架8、具有犯罪目的的犯罪是()A、直接故意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D、疏忽大意过失犯罪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采取的并罚方法是()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C、限制加重D、并科10、在我国刑法中,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其处罚原则为()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1、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A、从旧兼从轻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12、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命题中,不正确的表述是()A、有了因果关系,就有刑事责任B、因果关系中,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多个结果C、有了因果关系,并不能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有犯罪的故意D、因果关系是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1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与丙()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甲单独构成犯罪14、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A、犯罪故意B、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C、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D、谋取正当利益的目的15、抢劫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A、公私财产的所有权B、公民的生命权C、公民的健康权D、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16、对于教唆犯,应当:()A、按照他(她)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B、与被教唆者同等处罚C、按照主犯处罚D、按照首要分子处罚17、甲某晚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第二日,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邻居,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

甲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可以不认为是犯罪18、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受害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19、甲在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运输毒品,乙见状上前实施抢劫,甲用暴力加以反抗致乙死亡,甲的行为()A、是故意伤害行为B、是正当防卫C、是紧急避险D、因为运输毒品属于犯罪行为,甲对乙的侵害加以反抗不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所以,不成立正当防卫20、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A、盗窃B、制造毒品C、投毒D、破坏交通工具1、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2.关于被害人承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赵某卖至富贵人家。

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B.在钱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钱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

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钱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C.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一星期。

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D.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丁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3.我国刑法理论将危害社会的行为分为()A.直接故意行为和间接故意行为B.作为和不作为C.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D.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4.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5.甲与乙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

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

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A.过于自信的过失B.疏忽大意的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6.下列关于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一说法是对的?()A.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各共犯人既有可能都是主犯,也有可能都是从犯B.乙以绑架甲满周岁的幼子相要挟,逼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在一周内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单位公款10万元。

甲无奈,盗窃10万元后如数交给乙,自己未留一分钱。

甲的行为实属无奈之举,虽然不妥,但尚不能构成犯罪C.甲为乙组织卖淫提供帮助,甲构成组织卖淫罪共犯D.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成为主要的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认定为主犯7.假想的犯罪是指()A.行为不构成犯罪却误认为是犯罪B.行为构成犯罪却误认为不是犯罪C.凭空捏造的犯罪D.对犯罪的处罚轻重产生错误认识8. 某仓库保管员被两名犯罪分子捆绑在门柱上不能动弹,只得任凭两名犯罪分子从仓库取走价值2万元的货物。

该仓库保管员的行为属于()A.不作为犯罪B.胁从犯C.过失犯罪D.不构成犯罪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A.12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14周岁10.当某一犯罪行为构成时,可能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

()A.继续犯B.连续犯C.法条竞合D.集合犯11.甲因邻居丁曾揭发其犯罪行为,遂对丁产生杀意,但考虑到自己不便行动,就找来乙、丙,商定由乙、丙将丁杀掉,甲共付1万元作为报酬。

某日夜,乙、丙携带凶器跟踪丁到某偏僻之所,欲下毒手时,丁苦苦哀求,并提出当场给乙、丙每人1万元,求二人放过自己。

乙、丙二人在利益诱惑下,遂放弃杀人计划。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对的?()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D.乙、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12.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

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

甲的行为属于()A.牵连犯B.想像竞合犯C.吸收犯D.连续犯13.某甲意图杀害乙,在乙就餐的食堂的饭菜中投毒。

某甲的行为属于()A.想像竞合犯 B.连续犯C.结合犯D.结果加重犯14.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抢劫数额巨大,对其可以判处罚金一万元并处没收财产B.乙犯诈骗罪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时,法院对乙未满18周岁的子女应当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对乙的成年家属不必考虑C.丙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即便其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亦应当判处没收财产D.丁为治病向李某借款五万元,一年后丁因犯罪被判处没收财产。

无论李某是否提出请求,一旦法院发现该债务存在,就应当判决以没收的财产偿还15.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

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

甲构成累犯B.乙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2002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07年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乙构成累犯C.丙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06年4月20日再犯同罪。

丙不构成累犯D.丁因失火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 月14日。

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

丁构成累犯16.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对累犯以及杀人、伤害等暴力性犯罪,不得宣告缓刑B.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C.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17.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死缓的罪犯的减刑,需要报请高级法院核准18.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唆使不满16周岁的乙强奸妇女丙,但乙只是抢夺了丙的财物一万元后即离开现场,甲应成立强奸罪、抢夺罪的教唆犯B.教唆犯不可能是实行犯,但可能是帮助犯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教唆犯D.有的教唆犯是主犯,但所有的帮助犯都是从犯19. 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

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

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20.关于强奸罪及相关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欲强奸某妇女遭到激烈反抗,一怒之下卡住该妇女喉咙,致其死亡后实施奸淫行为。

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B.乙为迫使妇女王某卖淫而将王某强奸,对乙的行为应以强奸罪与强迫卖淫罪实行数罪并罚C.丙在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强奸了被组织的妇女李某。

丙的行为虽然触犯了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强奸罪,但只能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定罪量刑D.丁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了该妇女。

丁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但根据刑法规定,只能以拐卖妇女罪定罪量刑——强奸罪结果加重犯的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