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学 –期末复习资料 (2)(最新汇编)

刑法学 –期末复习资料 (2)(最新汇编)

刑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不定项选择题(有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是()。

A、属地原则
B、属地原则为主,属人原则为辅
C、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
D、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2、下列机关中,()有权进行司法解释。

A、公安部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抢劫罪
C、放火罪
D、敲诈勒索罪
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按我国刑法规
定,下列情况不予追究()。

A、最低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
B、最高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
C、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
D、最高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
5、(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非法拘禁罪属于()
A、持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惯犯
6、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应当从轻或减轻
B、可以从轻或减轻
C、应当减轻或免除
D、可以减轻或免除
7、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8、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B、作为和不作为
C、教唆行为和实行行为
D、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
9、甲和乙素有仇恨,为了报复,甲在日记中写下了对乙的诅咒,并表示一定要杀死乙,还
在日记中列出了几种杀人手段。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意表示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10、刑法列举的贪污方式有:()
A、窃取
B、受贿
C、侵吞
D、骗取
二、(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属人原则
2、犯罪中止
3、假释
4、合同诈骗罪
5、滥用职权罪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2、简述犯罪既遂的类型。

3、简述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试述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构成要件。

五、案例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李某,男,25岁。

因有盗窃嫌疑而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如实交代了盗窃行为,同时还交代了曾经抢夺他人财物的罪行,经查属实。

请问:李某交代抢夺他人财物罪行的行为是否属于自首?为什么?
2、刘某,男,26岁,工人。

一天晚上9点多,刘某在骑车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某饭店财务科会计李某在路旁往前走,刘经过李身边时将其手提包抢了就跑。

李大声呼救,周围群众纷纷拦截,刘加快车速逃跑。

当刘跑到一桥头时,被民警吕某拦截,刘某便骑车向吕猛撞。

吕被撞倒,头部受到重伤,经抢救无效当天夜里死亡。

请问: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
刑法学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
2、BC
3、BC
4、C
5、A
6、C
7、A
8、B
9、B 10、ACD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属人原则:指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制度。

4、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5、滥用职权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主要有:
(1)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

明知必然或可能发生;明知可能发生。

(3分)
(2)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

希望;放任。

(3分)(3)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这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决定了间接故意的成立与否。

(2分)
2、犯罪既遂主要有四种类型:
(1)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即以法定的犯罪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标志。

(2分)
(2)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这类犯罪的既遂以行为的完成为标志。

(2分)
(3)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2分)
(4)举动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既遂的犯罪。

(2分)
3、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是:
(1)犯罪主体不同。

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则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4分)
(2)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

贪污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廉政制度,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客体是单位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单位财物。

(4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2分)
具体成立要件包括: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的产生和存在。

(2分)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2分)
(3)对象条件:不法侵害者本人。

(2分)
(4)主观条件: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2分)
(5)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2分)
五、案例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1)李某交代抢夺犯罪的行为属于自首。

(4分)
(2)李某交代的抢夺犯罪属于司法机关未掌握的他种犯罪,符合特殊自首的条件。

(4分)
(3)对于李某的抢夺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分)
2、(1)刘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4分)
(2)刘某抢夺财物后为抗拒抓捕将他人撞伤致死,其行为符合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条件,构成抢劫罪。

(4分)
(3)刘某的行为属于提高法定刑的情形,应依加重法定刑处罚。

(4分)
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

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天道酬勤。

加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