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鉴别诊断


四、病例讨论
一、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2岁,农民。因“纳差、尿黄1周,发热4 d”于2013年3月2日入 院。患者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厌油,伴有上腹胀,同时尿色加深,偶有 脐周轻微阵发绞痛,未予重视。入院4d前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伴右侧膝 关节疼痛,无寒战,无咳嗽、鼻塞、流涕,无恶心、呕吐,无皮疹,无灰白便,无 皮肤瘙痒,自服退热止痛药两片,具体药物名称不详,仍有纳差、眼黄、尿黄、发 热,就诊于本院门诊,查肝功能异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史 。
不同类型黄疸的临床特点 (二)肝细胞性黄疸
因病因不同表现各异,通常有厌食、乏力、肝区
或上腹不适、尿深、肝肿大、慢性肝病有脾肿大
或腹水
生化检查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 ALT/AST增高幅度大于ALP。病毒性肝炎可测 到血清病毒标志。
不同类型黄疸的临床特点 (三)阻塞性黄疸
病因不同表现不同,可有瘙痒、大便色浅、尿色
<5 ×
↑/正常
<5 ×
正常
> 10 ×
↓(L ↑)
胆管扩张+肿块/瘘道 正常 脾大 Briggs CD, et al. Surery, 2007, 25(2): 74-80
非 驴 非 马 示 肝 黄
溶 黄 贫 血 和 浅 黄
阻 黄 疼 痛 加 瘙 痒
肝 黄 乏 力 纳 差 现
间 胆 为 主 示 溶 黄
发病先驱症状与黄疸发生的关系,黄疸的发展和演变,粪
、尿颜色,厌食,乏力、腹痛(部位、类型和程度)以及 体重减轻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全身营养和神智状态,皮肤和巩膜黄疸深度,皮肤和粘膜
出血倾向,皮肤抓痕,淋巴结,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 发育,腮腺肿大、腹水、肝脾大小、质地、触痛、腹部压
痛和叩痛、胆囊肿大,腹部肿块等。
既往有皮肤湿疹病史1年,间断应用外用药治疗,具体药物名称不详。否认胆囊炎病
史。否认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无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 好。
病例讨论
二、病例诊治过程
1.入院后查体:P:80次/min,R:20次/min,BP:110/70 mm Hg(
1mm Hg = 0.133 kpa) ,入院当时体温不高(在家用过退热药)。神志清楚
5.21 g/L,补体C3 2.03 g/L,C40.43 g/L,铜蓝蛋白0.84 g/L
,抗“O”128 IU/ml。血培养(-)。心电图、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 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弥漫性病变。腹部增强CT示肝、脾肿大,胆 囊壁增厚,稍强化,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胆管内未见异常密度影 。
病例讨论
3. 入院后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多
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退黄治疗。患者入院次日下午发热
,T:38.0~38.2 ℃,因患者入院前已发热4 d,查体 莫菲氏征(±),血常规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胆囊壁厚,考虑不能除外胆系感染,给
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5 d,发热未改善,每日 下午发热,最高体温38.5~38.9 ℃,持续4 h体温可自
深。
肝生化检查以ALP、5’-核苷酸酶、Y-GT增高
为特点,ALT/AST轻中度增高,尿胆红素阳性 ,粪内尿胆原减少。
常见黄疸病因的鉴别诊断
胆管结石 癌肿 药物所致胆汁淤积 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史
疼痛 体重减轻 皮肤瘙痒
消化不良,胆绞痛
绞痛(上腹到腹部) 亦可无痛 轻度± ± 50-150 + >3 ×
cholinesterase,CHE)6734 U/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227 μmol/L。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4.6 ng/ml,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CA19-9)242 U/ml。特种蛋白:免疫球蛋白IgG 17.1 g/L,IgA

肝性黄疸-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
主要见于肝实质性病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或乙醇引起的 肝病,先天性遗传性肝病等

肝后性或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
a.小胆管病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b.肝内胆管阻塞:结石、肿瘤、寄生虫、免疫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 炎)、先天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 c.肝外胆管阻塞:结石、壶腹周围癌(胰腺癌、总胆管癌、壶腹癌) 和胆囊癌
直 胆 为 主 示 阻 黄
间 胆 贫 血 柠 檬 黄
直 胆 色 识 素 黄 特 魔 占 强
三、诊断方法 仍以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需的实验室
检查为基础,进行分析推敲,作出进一步
的检查
诊断方法
病史
年龄、性别、接触史、服药史、职业史、家族史,过去类
似发病史,饮食史(生食贝壳类、海鲜、河鲜、烧烤、火 锅等)、外出史和饮酒史等
素原0.3 ng/ml。PTA 95.7%。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EB病毒、巨细胞病毒抗体-IgM (-)。自身抗体(-),ENA谱(-)。结核抗体(-)。血沉79 mm/60 min。异型淋巴细胞7%。
病例讨论
肝功能:ALT 226.5 U/L,AST 185.1 U/L,TBil 147.5 μmol/L,DBil 110.7 μmol/L,ALB 36.5 g/L,球蛋白( globulin,GLB)46.2 g/L,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805.7 U/L,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329.5 U/L,胆碱酯酶(
葡萄糖醛酸 +
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肝脏是摄取、处理和排泄胆红素的重要器官
LOGO
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
胆红素-白蛋白
×
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
尿胆原
粪胆原
LOGO
胆红素的正常来源
• 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00~250mg • 80%~90%:衰老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被破坏而来
行下降,遂于3月7日将抗菌药物升级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
,同时保肝治疗(药物同前)。
病例讨论
此期间患者黄疸稍有消退,体温高峰下降至38.0~38.4 ℃,发 热持续时间也缩短,每日2 h左右,腹部体征好转,压痛减轻, 莫菲氏征(-),但GGT、ALP仍进行性升高(GGT 1337.3 U/L、ALP 830.1 U/L)。3月11日复查血常规:WBC较前 升高(8.95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稍有下降(71.2%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5.3%,轻度贫血(Hb 107 g/L), RBC 370 × 109/L。CRP升高(68.3 mg/L)。肝功能提 示胆红素明显消退,但转氨酶有所升高(ALT 303.2 U/L,
,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右前臂及左侧小腿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 退色,伴有脱屑,疹间皮肤正常(皮肤科会诊考虑为湿疹),肝掌(-)、蜘蛛痣 (-),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剑突下轻压痛,莫菲氏征(±),肝脾肋下未触
及,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扑翼征(-)。
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WBC 7.8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 77.3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1%,RBC 4.18 × 1012/L,Hb 130 g/L, PLT 257 × 109/L。尿胆原(3+)。C反应蛋白(CRP)29.12 mg/L。降钙
二、不同类型黄疸的临床特点 (一)溶血性黄疸
乏力、皮肤黏膜苍白、脾肿大
血液检查可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
胞明显增加;骨髓检查红细胞系增生;肝生化检
查间接胆红素轻、中度升高,直接胆红素正常。
在代偿性轻度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正常, 但网织红细胞增高。 新生儿或婴儿溶血性疾病,胆红素常显著增高
黄疸的分类
(二)根据临床发生概率分类 1.最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胆道结石、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炎、 药物性肝病和壶腹周围癌 2.常见病因: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手术后黄疸 、败血症、溶血性疾病和原发性肝癌。 3.较少见病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 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Wilson病、转移性 肝癌、胆道寄生虫、淋巴瘤、先天性胆红素代谢 病以及静脉内高营养。

上腹到腹部(持续) 亦可无痛 明显 + 稳定上升>200 >3×
药物史(常≥半年)
无 轻度± + 可变 早期(-) >3×
输血史、药瘾、 接触史
右上腹不适 或无不适 轻度± 一过性
实验室检查
血清TB 尿胆元 ALP 可变 早期(-)后期 (+) < 3×
AST
WBC B超
<5 ×
↑/正常(N ↑ ) 胆管结石+胆管扩张
• 10%~20%:其他物质(“旁路性”胆红素, shunt bilirubin)
- 骨髓内血红蛋白前质
- 过氧化氢酶 - 过氧化物酶 - 细胞色素 - 肌红蛋白
LOGO
一、黄疸的分类
(一)根据胆红素代谢和胆汁排泄过程分类

肝前性黄疸-胆红素产生过多
主要见于溶血,还见于骨髓无效造血、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和巨大血 肿吸收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
基本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尿常规加尿胆原定性,粪常
规加隐血,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ALT/AST、 ALP、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A、M以及凝血酶时间(
IRN)。
诊断方法
进一步检查
1.考虑病毒性肝炎时测血清病毒标志
2.考虑肝癌时查甲胎蛋白 3.考虑胆道结石或壶腹周围癌时作超声波、CT检查 4.如疑为胆道或胰腺疾病引起阻塞性黄疸,进一步可作 MRCP或ERCP 5.以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时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 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抗体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