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化学探究题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解释与结论)依据实验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判断,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答案】CaO+H2O=Ca(OH)2CaCO3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Na2CO3、NaCl;NaOHCa(OH)2、Ca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_____
猜想1不成立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成立
(反思与评价)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理由是_____。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_____溶液。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用文字叙述)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先变红后变紫
猜想2不成立
3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氮气,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
4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再改通入_____,最后用酒精灯微热
_____
猜想3成立
(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4)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F中含有Na2CO3,同时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NaCl;还可能含有①中反应生成的NaOH;
解释与结论:
样品中含有0.2g碳酸钙,如果除去碳酸钙外全部是氢氧化钙,则氢氧化钙质量为:0.94g-0.2g=0.74g,氢氧化钙中的钙元素经过反应后全部转化到滤渣E中。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3)②中,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因此反应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然后逐渐变成无色;
【答案】2NaOH+CuSO4═Na2SO4+Cu(OH)2↓产生蓝色沉淀CaCO3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钙。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
【分析】
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设计实验)取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讨论与分析)
(1)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0.2g滤渣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久置的生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是NaOH。
猜想2: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溶质是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化学实验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酸雨形成”的相关实验。
(联想与实验)模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进行如图一所示实验:
(问题与猜想)亚硫酸不稳定,为什么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其原因可能为:
猜想1:加热不够充分猜想2:与空气中的氮气有关猜想3: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实验与验证)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详解】
(1)、由题意可知氢化钙(CaH2)在常温下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
(2)、[猜想与假设]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Na2CO3和Ca(OH)2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
②当Na2CO3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③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是:Ca(OH)2和NaOH;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菠菜中的草酸盐与豆腐中的钙盐反应生成草酸钙使M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CO2+Ca(OH)2=CaCO3↓+H2OCaCO3+2HAc === Ca(Ac)2+CO2↑+H2OCaC2O4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
【解析】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步骤I: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步骤II: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_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______成立
(拓展延伸)
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3)②中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混合物C、D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g滤渣E和红色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还可能含有________.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
[实验过程]
步骤I:因为猜想二不成立,滤液中没有氢氧化钙,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步骤II:因为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根据现象可知滤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
[反思与应用]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减少菠菜中草酸盐的含量。
5.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氯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产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粮食、蔬菜、肉类、豆制品等食物是我们日常营养的主要来源。菠菜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等,但民间有“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说法。某化学兴趣小组针对此说法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②草酸钙(CaC2O4)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吸收;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点睛】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和氧气高温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会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制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设:氢氧化钙质量为x。
x=0.74g,由计算可知,0.94g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分析与结论)红色液体微热后不变为紫色的原因是:H2SO3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另一种酸,进一步实验证明是硫酸。
(应用与拓展)收集某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附近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05
5:15
5:25
5:35
5:45
pH
4.95
4.94
4.86
4.85
4.85
(1)分析表中数据,5:15至5:25时间段内水样中主要酸性溶质有______;
(2)实验社团提出一种处理废气的方案如图,利用CaCO3粉末、空气为原料在高温下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先变红,后变紫O2先变红,加热后仍为红色H2SO3、H2SO4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
【详解】
[实验与验证]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加热易分解。
编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将图一中红色液体继续加热至沸腾
仍为红色
猜想1不成立
2
如图二所示,先通入适量的SO2,然后用酒精灯微热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宜同食”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实验探究)
(1)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