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速阅读培训

快速阅读培训


韩国
将阅读能力水平作为教师晋升 考核标准。不仅如此,在韩国不论是政界、 军警,还是企业界的各种组织,都希望通过 快速阅读训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持有 速读讲师证书的军官,除能得到技能徽章外 ,还能得到特别津贴。所以,传授快速阅读 的学校几乎遍布所有城市,仅汉城一地就有 几十家。在韩国,对快速阅读起巨大推动作 用的,还有每年一度举行的“最佳速读竞赛 大会”。从全国各地预选出来的200名左右选 手汇集在汉城,进行竞赛表演,大会由KBS( 韩国广播电视)向全国实况转播。竞赛时,根 据年龄层次分别制定规则、标准,比赛阅读 速度和理解记忆程度。
马克思是个名符其实的速读高手, 他读书的速度奇快:为了写《资本论》 ,他阅读点,留 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 列宁看书习惯于一目十行,迅速抓 住整段整页的意思。他在《列宁全集》 中引用自己看过的书竟达16000多册。 他在研究帝国主义这个专题时,读了 148本书,49种期刊中的232篇文章, 写下60多万字的札记。
•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 ---艾迪生 •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在我们这个 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歌德
读书的必要性
1.是学业有成的加速器; 2.是事业成功的助推器; 3.是幸福生活的催化剂; ……
玛利蒂斯是一位15岁的少女,出 生于菲律宾的马尼拉市。她在美国芝加 哥西北大学选修了速读课程,经过5个 月的学习后,参加了结业的公开考试。 当其他同学以每分钟3,000字符的速度 通过考试时,玛利蒂斯竟然惊人地35 秒钟内读完了40页书,共计31,350个 字符。也就是说,她在一分钟内能看 53,700个字符。更令人惊讶的是,她能 详细地说明文中的内容,并正确回答全 部测试题。
3.这是一个速读决定未来的时代
时代发展一日千里,现在全世界每年有 80多万种不同的书籍问世,如果你每天读一 本,需要2000多年;要读完一年的刊物、报 纸、网络信息等,又要耗尽几千年! 在这个速度决定着一切,影响着一切的 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正在发生 着深刻的变化。火车在提速,飞机在提速, 计算机在升级,生活讲节奏,工作讲进度, 学习讲速度,就连吃饭都要吃快餐,然而唯 有读书没有提速。今天,我们当中的大多数 人仍然停留在农耕时代老祖宗所使用的阅读 方式,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与叹息! 在知识信息更迭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 即使是精读也需提速,那种蜗牛式的阅读方 法已经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了。
怎么读
人脑的优势
• 人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 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储存信息。人 脑“计算机”远远超过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 。 • 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 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1000万册)的 50倍。 • 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递和 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 •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四本 书的全部内容。 • 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 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仅有10%。
心理学对速读的实验研究从 19世纪末就已开始,国外在速读 领域的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绩。对快速阅读技能的重 视和规模化研究与推广,应首推 欧美发达国家,至今已有数十年 的历史。它首先起源于美国,是 适应本世纪初由于“经济巨浪” 和“文化巨浪”的冲击导致社会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形势而产生 的。
2.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果你还不具备 快速阅读的能力,那么你将被时代所抛弃。 综观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 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10年翻 一番! 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 ! 20世纪末,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00年所 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 多! 进入21世纪,知识老化速度不断加快。 学科与学科之间,界限不断突破,渗透和融 合不断进行,大量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 断涌现。到目前为止,仅自然科学的类别就 已超过2000门。
读书的紧迫性
一般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速度仅为400 字左右/分钟,记忆率仅在20%左右。 效率之低,令人吃惊! 另据2000年公布的国际中学生评量 计划(PISA)研究报告:芬兰学生的阅读 能力排第一,依次是加拿大、新西兰、 韩国、英国、日本等。2003年由国际 教育成就评估协会比较组织实施的一项 对34个国家的4年级学生进行的研究结 果表明:美国4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 面比许多外国的同龄孩子要强得多。两 次评估中,我国均榜上无名,这不能不 令人深思!
视觉机能有两个指标。一个是视力 ,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这您已经很熟悉了。别一个是视野, 指当眼球向正前方直视不动时所能看见 的空间范围。距注视点30度角以内为 中心视野,此部分较为清晰;30度以 外为周边视野,俗称“余光”。 • 充分使用中心视野的清晰范围,可 让我们的阅读速度提高十倍以上。传统 的逐字阅读,只使用了中心视野的一个 点;阅读快一点的人,可一眼识别4-6 个字;经过训练的人,可在中心视野范 围内一眼识别30-300字以上。很简单 ,一眼能识别几十几百字,比一眼看一 个字,速度要快多少倍啊!
1966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阅 读协会,许多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 生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阅读 的本质、阅读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效果 最优化等问题,用于解决读物设计、阅 读指导等具体问题,并设计出各种快速 阅读与快速学习的训练程序。同年,《 快速阅读课本》被定为教科书向全国发 行。到20世纪70年代,快速阅读法在 法国成为独立学科,并被列入国家重点 科研项目。80年代初,法国在全国小 学推行“创造性阅读法”,其目的在于 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 力,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沉睡的巨人 !
人眼的优势
• 人的每只眼睛有1亿3千万个光接收器 ,每个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5个光子( 光能量束),可区分1千多万种颜色。 • 人眼通过协调动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 以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以超级精度 对一幅含有10亿个信息的景物进行解 码。 • 要建造一台与人眼相同的“机器人眼” ,科学家预计将花费6800万美元,并 且这台“机器人眼”的体积有一幢楼房 那么大!
快速阅读培训
主讲人:高培林
一、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二、怎么读?
三、读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可以增长知识,增长知识可以提高能力,提 高能力可以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才有好 生活? 读书让我们在喧闹的世界里变得宁静 ? 读书中发现快乐,得到真理,找到寄托 ? 产生自己独特的思想?
少而不学,长而无能。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孔丘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美国
上个世纪末,美国80%以上的高校 和中小学要开设快速阅读课程。2002年增加 投入50亿美元进行速读研究,进一步提高小 学生阅读能力。2003年,美国再次推出“阅 读第一”计划,并投入巨资用于开发儿童早 期阅读。
英国
剑桥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引进 了哈佛大学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并用电 影教学方式开办成人快速阅读训练班,使这 一方法有了新的发展。
法国
日本
速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 之、田畸仁等分别从韩国、美国引进快 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进 行快速阅读的研究和普及,并培养出成 千上万的速读能手。为了推动快速阅读 的发展,日本速读协会还制定了类似围 棋段位的速读段位,对达到不同阅读速 度的选手分别授予一段至四段的称号。
中国
快速阅读和高效记忆在我国也逐渐开展起 来,研究、推广的成果越来越显著,这一新 兴学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1980年,王秉钦翻译了前苏联库兹涅佐夫和 赫莫罗夫合著的《速读法》。 1981年,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 先生指出:“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的能力,已经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个 人都能并且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同年, 吕缜毅、黄少良、张学仁、徐道明、张建敏 等合作翻译了美国速读学院院长卡特勒博士 的专著《加快您的阅读》。黄少良、吕缜毅 、徐建民、徐道明等编译了《汉语快速阅读 》。 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同 青年干部谈话时指出:“我认为,应该培养 快读的能力和习惯。有许多书是可以快读的 ,快读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1984年,河南省成立快速阅读研究会,并在




• 1993年,知识出版社出版了程汉杰、 石鼎风编著的《超快速阅读法》。它的 特点是不仅有一般的快速阅读法,而且 有各种文体的快速阅读法。山西教育出 版社还出版了由王宇鸿等主编的《现代 快速系列学习方法》,快速阅读是其中 的重要内容之一。 • 1993~现在,已成为国家教育部十五计 划中的重点科研项目。不断发展中,为 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练习。
读书的重要性
1.是激发思想的源泉; 2.是立身安命的宝典,是行走世间 的利剑,是修炼内心的熔炉; 3.是道德提升的扶梯; 4.是立身处世的良方; 5.是心灵自由的呼唤; 6….. 7…..
1.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的时代
信息时代,只有具备了比别人学得更多更 快更好的能力,才能保持不变的竞争优势。 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 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一个硕 士研究生毕业三年内,一个博士生毕业四年 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 知识将全部老化。按照知识折旧定律:如果 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 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 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 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
我们要做的:
1.开发右脑 2.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 3.视读节奏的训练 4.集中注意力(记忆的灵魂)的 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