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
著作:《理想国》、《法律篇》、《政治家篇》二、国家的理论和正义的国家1、坚持整体主义。
2、城邦政治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应该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
3、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4、一个灵魂包含包含理性、激情、欲望。
应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
三、哲学家治国1、现实中四种政体的弊端。
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⑴造成统治者的无知;⑵社会的动荡;⑶人民品质下降。
2、哲学家的含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道德和绝对的权力相结合。
3、对城邦的社会改造人有知识就是美德。
在哲学家和军人内,要废除私有财产。
理想城邦最重要的基础是三个等级不能乱动。
要求解放不是为了人的平等,是为了城邦。
重视教育,理想城邦需要理想公民。
同时有文化专制主义精神。
四、政体思想1、五种政体: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2、当一种政体下的统治者和公民的品质发生变化的时候,政体也会发生变化。
3、柏拉图批判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
4、按按照政体是否依法统治将政体分为两类:守法政体:王制、贤人政治、民主政治不守法政体:平民、寡头、僭主政体。
五、第二等好的国家1、实行法治2、实行有限民主制和混合政体3、在社会经济制度上放弃了共产共妻的主张,坚持三个等级的划分。
第一等级:公民;第二等级:工匠商人;第三等级:奴隶。
亚里士多德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政治学》,《雅典政制》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分为三类:理论的、应用的、生产的。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城邦。
3、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前人关于政制问题的研究。
考察什么样的政治保全城邦,什么样的政治破坏城邦,理想的政体是什么。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
将城邦分解为最基本的要素,通过最基本要素的分析而认识城邦本质,分析城邦起源而研究城邦本质。
(溯源法)三、城邦的起源、本质与目的1、三种善业:人的目的就是要完善三种善业。
包括: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良好的道德。
城邦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
起源:家庭——村庄——部落——城邦的自然演化2、个人和城邦的关系: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指城邦公民。
3、公民的本质:指能参加司法事物和治权机构的人。
享有自由平等的人。
城邦的本质:公民的自治团体。
四、对城邦的经验研究⑴亚里士多德区别政体的标准:A、城邦区分的宗旨是统治者只照顾自己的利益还是全邦人的利益。
正宗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王制政体、共和政体。
划分标准:掌握最高权利人数的多少。
注: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利,但都以城邦公共利益为宗旨。
变态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注:分别由一人,少数人,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利,但都以掌权者自身利益为宗旨。
B、掌握城邦最高治权的人数多少。
分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一人统治。
⑵党派力量对比是影响政体变更的重要原因。
⑶重视对城邦的经验研究和历史分析。
五、理想城邦的设计1、坚持温和的整体主义,城邦要统一,但不能极端。
反对消灭私有制,提出私有公用。
2、理想城邦的基础是奴隶制。
3、理想城邦的政体是以中庸为基础的混合政体。
4、包含最基本的民主原则。
5、理想城邦要坚持法治。
6、教育是实现理想城邦的根本途径。
马基雅维利一、生平和著作意大利,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君主论》在这本著作中,马基雅维利一反古代和中世纪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摆脱了道德和神学规范的束缚,开始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
二、权力政治观1、对经验教训的重视不注重书本重实际,从人们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研究政治问题,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出发点。
“谁打算预知未来,就必须研究过去。
”2、性恶论一旦有了适宜的机会,人心就会自然堕落。
3、国家观国家的形成:人们为了更好的保卫自己而联合起来,从自己的队伍里选举最有力,最勇敢的人担任领袖,服从他的领导,于是颁布了反对欺凌弱者的法律,确定了刑法,产生了国家。
财产因素在国家中起到重要作用。
他将财产看作国家生活的重要内容,认为国家应保障每个人自由的使用财产,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国家的根本问题——统治权。
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
权力就是使人畏惧的实力或者暴力。
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
主张君主应该用法律来治理,并且需要训练一支自由市民组成的义务军队。
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要重视战争的艺术,将一切注意力和心思用在这方面。
战争的成败将决定君主全部事业的成败。
意义:马基雅维利的国家观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马基雅维利从人的经验出发,丢弃了人天生是一个政治动物的命题,将国家建立在人性和人的行为的基础上。
他提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以强有力的法律与军队作为权力的构成要素。
他在近代最早将政治的目标与道德区分开来,从此权力便成为国家一切相关机构、职能及法律体系的基础。
三、共和理想与君主专制马基雅维利虽然认为共和制是一种合理的政体,但主张它必须在一种有序的社会中才能实行,应该建立在人民道德水平上。
为了建立秩序,就要建立君主专制的政府。
马基雅维利拥护君主制度,实际上是要借助王权的形式,建立近代的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四、君主的统治方法在君主采用什么政治权术的问题上,马基雅维利极力主张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1、伪善一个君主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如果真的具备各种美德并永远遵行的话,那对君主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然而,马基雅维利又提出君主必须表面上装成具备这些美德,要做到在人们看来是仁慈的、忠实的、合乎人情的、虔诚正直的。
2、背信弃义背信弃义的君主才能征服信守诺言的君主,一旦因遵守自己的诺言而要损害自己的利益时,君主就应随时抛弃自己的诺言。
布丹一、生平和著作法国人,近代主权学说的创造人,重商主义代表。
从历史经验出发来总结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
代表作:《国家论》(《共和六书》)二、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本质1、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国家是家庭的汇合体。
国家是多元起源学说,从家庭到群体是一个自然生长过程,暴力使征服者在被征服社会中建立秩序走向国家,但要通过契约形式正式建立合法国家。
2、国家的本质是主权和理性所统治的,是许多家庭及其公共财产的混合体。
三、主权理论1、主权就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2、主权内容:⑴立法权⑵宣战讲和权⑶任命官吏权⑷最高裁判权⑸赦免权⑹铸币权、度量衡的选定权⑺有关忠节、服从的权力⑻课税权3、主权特征:⑴绝对性⑵永久性⑶完整性即不可分性4、主权受限因素:⑴主权者受到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
⑵必须遵守与人民订立的契约。
⑶布丹认为,主权者不能侵犯人们的私有财产,主权者要受到国家基本法《宪法》的限制。
5、国家形式与政府形式(国体与政体)布丹根据权力的行使方式把国家分为三类:⑴君主制(又分为正统君主制、民主君主制、暴君君主制)⑵贵族制⑶民主制布丹认为正统的君主制是最佳的统治形式。
6、地理环境论包括地理、地形、气候类型及物产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思想、文化、心理、体型、生活方式。
进而影响到政治。
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差别是最基本的;因经度不同产生的差异不是十分确切的。
布丹是政治地理学的创始人。
格劳秀斯一、生平和著作荷兰人。
历代国际法的奠基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近代最早将几何学的演绎方法引入法学和政治学的思想家,他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他在西方传统的自然法学说中最早提出了人权原则。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法》二、自然法理论1、自然法是正确的理性命令,理性是人人都具有的天赋技能,人类假设没有上帝,也能够依据自己的理性行事。
2、格劳秀斯虽然认为人类不能改变自然法,把上帝放在理性之后,但他并非无神论者。
3、自然法是合理的、永恒的和普遍的。
由自然法所规定的权力也必然是合理的、永恒的和普遍的。
演绎方法的运用(理性、公理、逻辑方法)造成思想世俗化。
缺陷:1、他虽然对神学政治观进行了批判,但是他仍然为上帝保留了位置。
2、他把人类的社会性作为其政治学说的基石,说明他仍然受到古希腊时期的伦理政治观的影响。
三、主权理论1、国家起源: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2、国家本质:国家是一群自由人为了享受公共权力和利益而结合起来的完善的团体。
3、主权是国家的灵魂,主权不仅对内最高,在对外方面也能够独立行使。
4、反对人民主权,主张君主王权。
原因:1、他否定了革命权力论。
认为人民无权反对主权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才可以行使革命权。
2、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有两种:一是平等权;二是优越权;这两种权都符合公道,而君主主权都是建立在优越权之上的。
3、主权是一种私权。
四、国际法的政治基础——理性自然法1、国际法的类别:一类由理性的自然法推论出来;另一类根据各国共同意志制定出来。
2、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标准:为了保证身体和财产,恢复被掠夺的财产而面对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战争。
3、在战争中要恪守人道主义原则。
4、主张公海自由。
5、中立思想。
非参战国对于无正当理由而发动战争的国家不应采取任何行动,对于有正当理由而发动战争的国家不应采取任何阻止行动。
斯宾诺莎一、生平和著作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
代表作:《神学政治观》二、自然权力观1、人性论是斯宾诺莎政治思想的起点。
2、自我保存是普遍人性。
3、人类的自我保存需要理性指导。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三、社会契约论1、自然状态是一个没有是非善恶观念,没有私有财产的一种社会形态。
2、契约立国说:人们通过契约组成社会,把一部分权力让出来,由国家行使,同时公民保留有思想、判断之权。
3、国家必须强而有力。
人的理性弱而欲望强。
4、政体:政体类型包括:君主政体,共和政体,民主政体。
其中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类型。
民主政体在理想中是最好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四、思想自由权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1、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自由是最珍贵的事物。
原因:⑴人们缔结契约组成国家时,交出的只是部分权力,没有人愿意把他们的天赋的自由思考主权转让于人。
⑵把意见当成了罪恶的政府是最暴虐的政府,反之,允许自由思辨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2、在任何社会中,自由都是有限度的。
⑴在公民的言论自由中不包括煽动颠覆国家的言论。
⑵公民应放弃自由行动之权。
即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⑶强调了自由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3、自由与法律间的关系:越自由→越遵守法律→更自由霍布斯一、生平和著作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