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 (3)

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 (3)

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增强了①的总量B.增强了③的辐射量C.减弱了②的辐射量D.增强了对④的吸收有专家发明的屋面积蓄雨水系统与中水联用的工程设计(中水指工程用水、生活用水等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屋面集蓄雨水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大气降水B.水汽输送C.径流D.蒸发4.该工程设计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5.此时是()A.1月B.7月C.4月D.10月6.甲地此时的天气特点是()A.高温晴朗B.寒冷干燥C.阴雨连绵D.狂风暴雨7.此时,④地的风向是()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

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9.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最大的是()A.1958年B.1965年C.1975年D.1985年10.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题。

11.该工业可能是()A.家具厂B.炼铝厂C.电子元件厂D.制糖厂12.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A.地租费用.市场近便B.市场近便.工人工资C.工人工资.政策影响D.地租费用.交通费用2011年2月15日中国政府门户网消息,截止2010年底,中国新建高铁营业里程达到5149千米,其中时速350千米的有2154千米。

目前中国高铁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居世界第一。

下图为我国2011年将形成的高铁运营网络。

据此回答下题。

13.下列关于我国高铁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铁作为一种新的铁路运输产业,是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一个很重要的补充B.高铁的发展会造成公路及民航的衰落C.高速铁路利于保证城镇人口的大量流动,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的合理布局D.高铁可以大大缩短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14.图中显示2011年我国高铁运营网东部稠密、西部稀少,主要是因为()A.东部地区为平原,利于高铁建设B.东部地区的商业网点比西部稠密C.东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高D.东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西部优越图a、图b为世界上两岛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据图推测,甲岛山地走向为 ( )A.东西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C.南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16.乙岛位于甲岛的 ( )A.东南方B.西南方C.西北方D.东北方17.关于甲乙两岛共同地理特征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河流河道短、水流急B.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C.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D.城市都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如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S点在T点西南方向B.T处是分水岭C.在P点不可以看到T点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19.(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大)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A. B. C. D.读图回答20-23题。

20. 在①点东南方向的是()A.③④B.②④C.②③D.③⑤21. 从①到②最短距离的路径方向是()A.先向西南后西北B.先向东南后东北C.先向正南后正北D.一直向东南22. 关于①②③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都在东半球B.全部在北半球C.②③在东经范围,①④在西经范围D.②③在西经范围,①④在东经范围 .读下图,图中L表示洋流,M为晨昏线,a为最冷月等温线。

完成23题。

23.对图中地理现象的正确叙述是()A.图中晨昏线为晨线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C.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D.图示区域在南半球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24-26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速度: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 为昏线D.NO 为昏线25.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Q 点的地方时为17时B.N点地方时为6时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26.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P、Q昼长相等B.M昼夜等长C.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读我国某省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示意图(如图),完成29~30题。

27.该省最可能位于( )A.嫩江流域B.黄河下游C.长江中游D.珠江上游28.该省工业园区甘薯生产产业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业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②该生产企业为动力导向型③体现了物质的综合利用④企业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30.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⑧B.⑦C.⑥D.⑤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共14分)(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并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

(6分)(2)估算甲聚落与朝阳峰之间的相对高度。

(2分)(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

请说出他不能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

(2分)(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4分)32. (12分)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

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

载重在25万吨以上的巨轮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读下图及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共16分)材料一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m-6m高,强则高达15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材料二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到l千米以下甚至更低,给海上交通和作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杀手”。

(1)西欧为什么把经过好望角的海上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2分)(2)试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

(5分)(3)好望角航线上的G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5分)(4) G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33.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共10分)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4分)(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A、B两地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6分)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5.BBCDA 6-10.BBCBC 11-15.ADBCA16-20.AACAB DCD 26-30.BBCAD二、综合题31. (1)地势、地形特征:该区域为盆地地形(2分);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2分)。

AB段河流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2分)(2)800-1 200米之间。

(2分)(3)看不到丁村,有山脊(体)阻挡视线。

(2分)(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量小。

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

(4分)32. (1)西欧由亚洲运来的原料和产品要通过该航线,出口到亚洲的工业品也要通过该航线;(1分)中东的石油运输要通过这条航线运往西欧,因为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过大的运输船。

(1分)(2)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旁边,风力强劲,风浪大;(1分)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

(2分)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

(2分)(3)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2分)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1分)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1分)容易出现各种海上交通事故。

(1分)(4)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1分),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1分),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

(2分)33. (1)断块山(2分)冲积(洪积)平原(2分)(2)A地:内力作用形成断层(1分),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1分),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1分)。

B地: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1分);后流水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冲积平原(2分)。

【解析】一、选择题1 ~ 2.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给近地面大气。

图中热量传递顺序是①-④-②-③,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①-④-②, B对。

2.地膜覆盖类似温室效应,地膜太阳光能够透射,地面辐射热量不能散出,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补偿给地面,从而有效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所以是增强了③的辐射量,B对。

不能增强①的总量,也不会减弱了②的辐射量A、C错。

大气对太阳辐射④的吸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