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药剂学》课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提到了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这种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
制药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制药行业,我院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也已申请了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而《药剂学》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分析课程性质与内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药剂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技术学科,涉及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
学生不管是从事药品生产、研发、检验、销售等相关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药剂学知识,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必须的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入校时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因此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钻研程度也低于本科院校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尽可能贴近实际,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一)整合教材内容,进行项目引导教学。
打破章节局限,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明确教学重点,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项目。
本人在教学中是采取选取每种剂型中的典型案例,将每个案例设定为一个项目。
在每个项目中设定若干个学习任务,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获得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改变传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大部分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药剂学》这门课程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多学科交叉,知识系统性不强,初学者往往记不住,学习效果差。
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应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合理的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多媒体动画或短片的展示,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加以讲解,接受更快,学生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第三,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建立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通过习题检测、模拟车间等环节巩固知识。
(三)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企业是人才输出的终点。
首先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本门课程职业能力有哪些,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生毕业即可直接上岗。
其次,推行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针对《药剂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的
比重达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
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安排少量学时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参观;另一方面,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将课堂建到生产车间一线,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核是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以前的考核主要针对理论学习,大部分学生还是死记硬背,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首先应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但这个考察不是只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而是要求学生任意抽取一项学习任务,并且独立完成,根据完成的时间、质量来给分。
其次,在企业生产车间工作时,还要考察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企业的满意度也纳入课程的考核。
通过这样的考核,能够实现学生素质的考核,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一门课程的改革是需要经过很多次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想法。
作为高职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去了解学生,去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