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
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焦点形成的纪念空间,以林肯纪念馆 与国会大厦形成东西轴线,白宫与杰佛逊纪念堂为南北轴向,而 罗斯福纪念公园就位于特区的西南侧,于潮汐弯凸出的岸边与对 岸的杰佛逊纪念堂相望 。
麦克· 米兰(Mc ·MIllian) 的“风筝规划”(Kite Planning)平面 (1)美国国会大厦 (2)托马斯· 杰斐逊纪 念堂 (3)F· D罗斯福纪念 园 (4)亚伯拉罕· 林肯纪 念堂 (5)肯尼迪表演艺术 中心 (6)白 宫 (7)乔治· 华盛顿纪念 碑
从竖向的图腾树立在广场 中间,众多的竖向线条就 给人以强烈的紧张感,而 此时墙面为保持整体统一 仍然选用花岗岩石为材料, 但是在选材上明显比一区 要精细很多,以突出拘谨 的感觉。
•
哈普林在这个空间中通过一组雕塑集中表达当时的政 治事件和社会环境。第一个雕塑是一个名叫“乡村夫妇” 的主题雕像,描绘的是一对绝望的美国阿巴拉契亚乡村夫 妇,站立在倒闭了的农庄前,神情麻木,显得孤立无援; 其右边的第二个雕塑是一名叫“等待面包的队伍”的铜像, 描绘了5个身穿大衣和皱帽的工人排成一列,等待政府的 救助,他们全然不顾人格的尊严,只求一点施舍来度日, 这个雕像集中反映了从1930年以来席卷全美的经济大萧条 时期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政府的积极援助措施。
在这组雕像后面是一组表达对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社会改 革措施的纪念柱和墙体, 墙体上还可有反映新政改革措施 的浅浮雕, 如工具和工人劳动的场景等。五个独立的纪念 柱用凹形浮雕重现墙上的景象, 通过虚实对比引发人们去 触摸、探寻、思索的欲望。一个名叫“田纳西河谷流域水 利工程”的大型叠水瀑布用来象征新政改革中最大的水利 工程。穿过一个有条石铺装的曲尺式的过渡空间即来到第 三个空间。
开端 空间一:空间简洁,氛围轻松宁静
发展 空间二:雕像述说故事,纪念性空间氛围逐渐浓
郁
高潮 空间三:散乱堆放的大石块和轰鸣的叠水瀑布预示着高潮的 来 临,“送葬者的队伍”浮雕墙将纪念性氛围推向最高潮
尾声 空间四:欢快的叠水和开敞的空间环境预示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也成为整个纪念性空间序列的尾声。
视线的安排与组织
而水的应用则展现了积极 向上的乐观与活力。在表达缅怀、 纪念之情的同时也为参观者提供 了一个亲切、轻松的游赏环境。
• 哈普林将罗伯特· 格拉哈姆设计的名为“第一次就职”的 罗斯福半身雕像和同样象征第一次总统就职的一个喷泉瀑 布设为这个室外空间的主景, 整个空间简洁、朴素。
二区─经济恐慌
图腾与雕像所呈现当 时全球经济大恐慌所带 来的失业、贫穷、社会 无助与金融危机等种种 亟待解决的问题,柱式 的图腾与墙面的青石浮 雕,一幕幕的纪录前人 齐心为度过经济萧条, 各行各业艰困打拼的百 态。该区除了从浮雕、 图腾的图案展现当时经 济恐慌的紧迫感。
罗斯福纪念公园场地分析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市中心有一条河叫波托马克河,河的东面 是波托马克公园。这个公园定义为美国国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和名人的纪念园 用地。罗斯福纪念园正位于潮汐湖与波托马克河之间的西波托马克公园内的一个 狭长的地段上。在其周围已经坐落了三位美国总统的纪念园。罗斯福总统纪念园 的选址是在整个大的规划指导原则下确定的,横向延展,自由灵活的布局使得整 个纪念园空间与狭长的地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华盛顿市中心的一处优美而 独特的风景。
倒映池(静水)
瀑布(倾泻而下的动水)
瀑布(倾泻而下的动水)
跌水(欢快雀跃的溪水)
墙体
花岗岩墙体的运用在整个纪念园纪念空间的构成、纪念空 间氛围的营造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墙体的设置和布局 也极具艺术特色,它自身就如同一个艺术精灵:时而突兀、 时而平缓;时而赫然在目、时而消因于大地,再加上平面布 局上的凹凸有致、曲折向前,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个跳跃的 精灵、空间的劲舞者,极有韵律和节奏感。墙体将纪念园主 体空间划分成四个小的室外空间,这些小空间之间彼此互相 掩映,层层渗透,通过墙体质感的变化和水声的不同效果将 空间氛围逐渐引向高潮,让人们在这些流动的空间中逐步抛 开杂念,慢慢进入到具有强烈纪念意义的空间氛围中来。这 些墙体就像导游一样将游人带进了一个历史的故事空间之中, 默默地述说着故事、表达着情感。
十三、空间与活动、体验
罗斯福总统纪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空间的设计,它对 纪念性这一主题的表达与以前历史上很多名人的纪念园、 纪念馆最大的区别在于:罗斯福总统纪念园是由一系列空 间组合而成的雕塑事件的形式,像一个个舞蹈排练场,游 人是剧中的一个角色演员,人们只有通过亲身的参与、交 流去体验剧情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体会出剧情的内涵。
使用者和使用状况分析
罗斯福纪念园与众多纪念园呈规则状分布在白宫附近, 不仅为游人和居住在其周围的人们游览、观赏,更作为美国 政府的标志性纪念性园林给予政府官员启示和警惕。
布局
整个纪念园的平面布局是狭长的、曲尺形蜿蜒伸显得很细碎、自由。展 的,与基地的现状结合得非常完美。纪念园的设计从平面形式上看没有规 整的广场、笔直的纪念大道和统筹全园的构筑物。从纪念园西侧进入园内, 一侧是曲折向前的花岗岩墙体,一侧是自然种植的乔木和灌丛,两者之间 的铺装场地分布着的浮雕墙、雕像、浮雕柱与一侧石墙上的跌水、瀑布和 石壁内的一系列雕塑等纪念要素一起构成了纪念性空间的主体。这些时而 壁立于场地中央、时而与大地融为一体的墙体成为整个纪念性空间的划分 者和空间的引导者,这一侧的墙体和另一侧的植物一硬一软两种要素围合 出主要的纪念空间序列。Fra bibliotek景观分布
空间分布
空间一 (1933年-1936年)空间二 (1937年-1940年) 空间三 (1941年-1944年)空间四 (1945年)
3 2 1
4
第一区─罗斯福总统上任初期
人们一进入公园的印象 就是从岩石顶倾泻而下的水 瀑,平顺有力,象征罗斯福 就任时所表露的那种乐观主 义与一股振奋人心的惊人活 力。
与传统纪念性空间视线安排突出中轴线不一样,园中没有一 个明显的视觉轴线,墙体、树木和灌丛将整个纪念空间安排得 非常引人入胜,人们在时而凹进、时而凸出曲折向前的墙体的 引导下,从一个空间走到另一个空间时,由于墙体、树木和雕 塑的遮挡,人们的视线总是时断时续,隐隐约约,有一种期待 感,而这种视线的引导是在非常自然的空间布局下完成的,人 们可以随意选择行进路线,参观者可以随着墙体的引导从一个 空间向另一个空间参观,也可以选择位于潮汐湖边的游步路和 公园中的小道来参观,这种多视角、多种游览路线的安排让人 们在轻松自然的空间氛围中完成对纪念园的参观,达到了解历 史、传承伟人精神的游览效果,而不是在威严冷峻的视轴线景 观和令人敬畏的建筑空间氛围中被动地接受历史故事和人物精 神,这与罗斯福总统的崇尚民主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一致的。
第一部分是一个较小的安静的空间, 一面墙上的浮雕名为“送葬者的队 伍”,讲述的是罗斯福去世人们为其哀悼的场面, 正下方是一个小小的长方 形倒影池, 静水通常被视为是逝者世界的象征, 而浮雕倒映在水面上, 与墙 上的浮雕形成虚实对比, 引人深思, 更突出了该空间的氛围。第二部分是个 相对较大的开敞空间, 是设计的重点和高潮, 主要内容是大型跌水和广场, 象征着经过了艰难、动乱的战争年代, 人们迎接和平新生活的欢快心情。在 这第四个空间中, 为了隐喻这种乐观、和平的氛围, 哈普林再次运用水景叠 水的设计来表达, 建造了一个象征“四种自由”的叠水在这个空间中营造一 种自由、快乐、祥和的空间氛围。
四区─和平富足
历经经济恐慌与二次大战的浩劫后,转之而来就是战后建设全 面复苏,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舒适的弧形广场空间作开放辽阔 的效果,对角端景是动态有秩的水景衬以日本黑松,产生一种和谐 太平的景致。 该区也有水景,但是与一区相比既有前后呼应的作用,又显出 不同。一区的水欢快愉悦,而该区的水则更为平静,这也是为了展 现在人生不同时期,随着经历的不同而心态有所不同。二战以后, 一切都变得平静和谐,也更成熟了。 此处植物既有墙外的 ,也有墙内的,除了常用到的乔木外, 还有红叶的树种,与女贞等低矮灌木想搭配,显得更有生机。
设计师劳伦斯· 哈普(Laurence· Halprin) 设计作品风格特点
1.对自然形态的钟爱
他设计的波特兰系列广场从平面形式到空间特征给人的都是 一种自然活泼的感觉;哈普林在深深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过 程与形式的基础上,以一种艺术抽象的手段再现了自然的精神, 而不是对自然简单地移植或模仿; 2. 对公共空间中人的参与和行为体验活动的关注 他认为室外空间就好像是一个舞台,参与其中的人及其活动 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的参与,作品就不完整,风 景园林师在此时的作用就如同一个舞蹈编排者,去安排、组织 空间中人的活动。在他的广场作品中,喷泉、混凝土平台、挡 墙等不仅仅是景观要素中用来给人观赏的,更重要的是给人们 提供一处休息的场所,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从中受益,这时 景观要素实现了与人的互动。
• 哈普林曾说:“与华盛顿其他纪念园中那种光滑的精细 花岗岩材料相比,罗斯福总统纪念园中由这些原始自然 的花岗岩构成的空间本身就具有永久的原始品质。”而 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风雨的侵蚀,岁月的痕迹会 使这些原始的特质愈发变得突出起来,这种原始空间的 品质会让人联想到在人类的远古时期,人们用巨大的石 柱、石块等垒成阵列、图形来祭拜自然之神的那种空间。
材料
运用原始的自然材料,自由的空间形式等,其中最主要的 就是:参观者是在通过运动的过程中去体验纪念性空间的 ,是在一系列彼此相互联系的空间里穿行时慢慢获得纪念 性情感的体验的。由此哈普林首先选择了外形粗糙、凹凸 不平的看上去非常自然原始的花岗岩石材作为墙体的贴面 材料,从而为整个空间的环境氛围奠定的一个原始、质朴 、自然的基调。在这样一个整体的空间氛围中,哈普林充 分发挥了他运用墙体的创造才能,他用墙体将整个纪念空 间围合成一些列的凹凸有致的小空间,并通过雕塑、水景 、植物、铺装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流动的空间序列。这 样人们便仿佛走进了一个远古的纪念空间环境中,在一个 个自然原始的空间中穿行,在运动中体验历史,慢慢经历 纪念性情感的高潮以至最后的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