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我市在33个镇街建立了500个消费维权服务站。
服务站在消费维权、法律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服务站也存在运转不理想、分布不均、作用单一等问题。
本文结合东城区的实际情况,对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东城区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概况
2011年9月,东城区根据全市的部署,确立了东城市场、家乐福超市、沃尔玛超市作为第一批消费维权服务站建站对象,并在2012年6月底完成了3家服务站的建站验收工作。
2013年4月,东城继续推进服务站建设,与赛格电子市场、嘉荣超市等33家市场主体建立消费投诉处理对接机制,并在当年9月底前完成上述服务站建站验收。
至此,东城共建成消费维权服务站36家。
这些服务站,建在市场和商场的各占一半,而在18个市场中,农贸市场有10个、电子市场3个、其他专业市场4个、批发市场1个。
二、消费维权服务站的积极作用
经过近3年的不断发展完善,消费维权服务站的作用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消费维权网络。
以往,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要现场协商或调解,只能到辖区的工商部门或消委会,如调解不顺利,还要往返多次,比较麻烦。
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多线广的特点,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
服务站建在消费人群集中的场所,消费者遇到纠纷可以就近投诉、调解。
同时,为数众多的服务站,可以有机结合12315消费投诉热线、工商部门和消委会现场受理投诉等渠道,让消费者维权有更多选择。
(二)有效弥补工商部门和消委会人力时间上的不足。
工商部门接到消费投诉后,对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投诉件,可通过处理对接机制,推送到对应的服务站予以处置。
同时,每个服务站都配备固定工作人员,消费者发生消费纠纷,可以由服务站工作人员当场受理,及时处理。
通过服务站,大量的消费纠
纷直接在一线化解,为工商部门和消委会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成本。
2013年,东城工商分局共受理消费投诉477宗,办结474宗,调解成功367宗,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6.04万元。
其中,消费维权服务站受理消费投诉219宗,占总数的45.91%,调解成功219宗,占总数的59.67%。
(三)倒逼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服务站的建立,让经营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自身产品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同时,消委会指导服务站建章立制,明确了服务站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人员配置,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定期分析通报、加强考核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促使经营者落实商品质量承诺、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内部管理制度,推动经营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四)有效宣传了消费维权知识。
服务站的建立,让消费者真正实现“在家门维权”,提高了群众对消费维权的信心和认可度。
以此为契机,工商部门、消委会加强与服务站的日常联系,借助服务站扎根消费一线的特点,指导服务站通过派发资料、粘贴海报、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消费者宣传消费维权知识,较好地弥补了消委会一个口宣传的劣势,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消费维权的认知度。
三、消费维权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支持不足。
目前服务站创建工作,除南城等个别镇街已上升为地方政府层面行外,大部分镇街仍由工商部门和消委会推动,导致建设经费、教育培训、舆论宣传等保障不足,严重制约了服务站的推广和正常运作,影响了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整体运转效能。
(二)服务站运转情况不理想。
服务站的运转除了需要工商部门和消委会的指导外,很多程度上依赖于经营者对服务站的主观认识和重视程度。
以东城为例,经营者比较重视的8家服务站,较好地开展了受理和处理消费投诉工作。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经营者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站点指引、公示不规范,工作牌匾悬挂在不显眼的地方,没有设置独立的办公室或者将办公室位置指引不清晰,导致服务站处于只挂牌不运作的僵尸转状态,少数服务站在工商人员检查后,干脆将相关工作职责、投诉表等资料撤走,无心运作。
(三)服务站量少面窄、分布不均。
目前,服务站的建设仍处于逐步发展
和完善的阶段,受资金、人力等因素影响,服务站的数量仍然偏少。
同时,为了方便联系和指导,服务站一般建在工商部门联系较为密切的市场、商场、超市,对于一些消费纠纷比较集中的家用电子电器、装饰装修材料、交通工具、服装鞋帽等领域和行业,以及在一些城乡结合部,服务站的建设仍然比较滞后。
(四)消费纠纷调解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服务站工作人员变动频繁,调解技巧、法律知识能力欠缺,影响消费纠纷的调解效率。
同时,受企业本位思想和利益影响,服务站工作人员在进行消费纠纷调解时,容易从经营者立场考虑问题,无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少数服务站在服务消费者过程中甚至存在否定侵权事实、隐瞒误导哄骗消费者、拖延或拒绝受理等行为,致使部分消费者嫌麻烦或证据缺失而不得不放弃维权。
四、相关对策建议
(一)完善服务站建站基础体系。
适当提高服务站建站标准,提高建站质量,压缩水份。
可以参照深圳市建站要求,设置八个基本条件:一个工作场所、一套标识牌匾、一组工作人员、一块宣传栏、一部固定电话、一台计算机、一本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登记簿、一套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的工作制度。
在硬件及网络配置上,应要求配置电脑,开通网络,为下一步搭建消费维权信息化网络奠定基础;在人员配置上,可结合实际要求设置站长、协商和解员、产品质量或食品安全员、物价员等岗位。
(二)加强对服务站的培训指导。
加大对辖区各服务站的培训力度,通过微信平台、座谈会、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服务站工作人员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受理和调解消费纠纷的相关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技巧。
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加强对服务站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的教育,按照分片联系的方式,指派执法人员定期到各服务站了解工作情况,现场指导服务站工作人员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督促服务站建立健全消费纠纷处理机制,提高化解纠纷的能力。
(三)健全服务站考核督促机制。
借鉴黑龙江等省市先进工作经验,建立健全服务站督导机制,制定服务站考核方案,开展优秀消费维权服务站评选工作,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消费维权服务站,可以选择在3·15活动现场,以镇街政府的
名义进行表彰授牌,树立起优秀消费维权服务典型,充分激发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活力。
同时,对一些长期不运转,考核不及格的服务站,及时通报或淘汰,建立“能进能出、择优汰劣”的竞争机制。
(四)进一步发挥服务站的综合功能。
在服务站建立重点商品定点监管对象,指导经营者制定质量安全承诺书,对经监管不合格商品进行下架、退市处理,并向消费者公示;结合服务站点多面广的优点,推动服务站配合消委会向社会发布消费警示和消费提示,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欺诈等违背诚信、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予以披露,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把服务站打造成违法经营线索举报站,扎根一线收集各类违法经营行为案件线索,及时报送到有关行政职能部门进行查处,维护市场经营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