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班级姓名学号时量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愠.色wēn睥.睨pì单薄.báo流水汤.汤shāngB.系.围裙jì哂.之shěn 拾掇.duō千乘.之国shèngC.拉碴.zhā饿殍.piǎo 喟.然wēī接踵.而来zhǒngD.嗥.叫áo 缟.素gǎo 车辆.liǎng 载.歌载舞zǎi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无耐旖旎B.眉梢安祥C.缀学狼籍D.缥缈雕琢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4.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B.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C.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等问题上,学校和企业的观点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D.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②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到大海里去了。
③清华园里谈不上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茵,校舍十分。
④我在这个地方不知了多少黄昏。
A.悲号冲刷简朴消磨B.悲鸣冲洗俭朴消耗C.悲鸣冲刷简朴消磨D.悲号冲洗俭朴消耗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B.老舍,现代作家,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C.《卖白菜》的作者莫言,当代作家,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老子是儒家代表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6分,每小题3分)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下面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鉴:镜子。
B.徘徊:来回移动。
C.渠:水渠,沟渠。
D.那:怎么。
8.下面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
首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
C.第三句,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写出了其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
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分,每小题3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日;‘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9.下列句子中“如”字的意义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句中“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 .尔何如C .宗庙之事,如会同D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0.下列句子的用法与“不吾知也”不相同的一项是()A .忌不自信B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 .唯利是图D .微斯人,吾谁与归?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三)古诗文默写:(3分,每空1分)12.(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氓》(2)爱而不见,。
《静女》三、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水啊在水边筑屋可能是人生的又一个梦想。
大都市的罪过之一就是远远地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
那些以水著称的城市,如果实地考察起来,会让人觉得那一点点水简直算不了什么,微不足道。
水啊,自然的心灵,大地的眼睛,可以洗涤万物的清澈之源,就这样不见了。
可能由于我出生在大水之滨,所以一离开了水就有一种焦躁不安,总害怕生活变得过于干枯。
许多年里几乎是一路逐水而行,水在不知不觉间牵引着人生轨迹。
行走在城乡之路,只要是眼前出现一片大水,立刻有一种愉悦和亲近感。
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一片水被污染了,心头立刻会泛起一种绝望感,这绝望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人类的恐惧不安和肮脏,这一切都等待水来洗刷,可是人类却先自动手把水弄脏了。
人的视野里如果能有一泓清水,就成了人生中最质朴最诗意的追求。
在小城南部山区,一个小村向阳一面是深深的大水潭,而且绝无污染,常年清澈。
一个朋友就在那个小村的南端居住,他热情地邀我去住。
这时恰好是我不得不搬离小城居所的日子,内心十分惆怅,所以这邀请就让我分外高兴。
我把简单的用具搬来,然后就在这里住下。
水潭是我的心情,它一直是那么清澈平静。
潭水洁净无污,鱼在深处都看得清楚。
这儿的水鸟总是单独行动,他们的模样在我眼前简直很少重复,每一次都是新的面孔,有的洁白,有的碧绿,有的长长的喙,有的高高的腿。
水鸟在潭边踟蹰的样子优雅之极,它们仿佛没有更多的急切心情,仅以漫步为主,狩猎倒在其次。
我每一次来到潭边都钦羡水鸟,先是盯视一会儿,然后就像它们一样悠闲地走起来。
在南部山区水潭边的幸福仅仅持续了一年,后来就因为具体工作的变更而不得不搬回小城。
可是我仍旧迷恋那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小城近郊有一座中小型水库,这儿有一片开阔的大水,有长满了半个堤岸的树和青杨。
主人欢迎我来这儿完成自己的部分工作,这使我满心感激。
这里就像南山的水潭一样,是又一处难得的安居之地。
但这美好的水畔只能让我留恋向往,而不能当成长久的居地。
它吸引我,让我来来去去,乐此不疲,未能割舍。
我向越来越多的朋友引见城郊这片亮水,介绍它奇迹般地沉寂。
也就在这些日子里,我顺着水的流向一直向前,不止一次绕到了小城东郊的一条河边。
我终于在河岸发现了一个小村,并在小村里找到了新的小屋。
我在小屋安居下来。
我常常不无自豪地说:我是河畔人家啊。
这条长满了芦荻的河日夜不息地奔流,它赶路的声音直传到我的窗下枕边。
这是那片大水对于我的问候,是它捎来的讯息。
我相信,即便是更远一些的那个水潭也与水库、与这条河相扯相连,它们是孪生兄弟。
河水在大雨季里咆哮,有时它会淹没河上的那座漫桥。
我曾在夜晚长时间站立在河边,看泛着白沫的水流沖淌而下,想像着远方的大海。
最大的水就是海,我终有一天会临海而居。
这就是我在漆黑的夜晚想到的。
苍茫无际的海,水天交接之处藏下了多少幻想,我会更多地停留岸边,去遥望邈远。
(选自张炜散文集《我又将逃往何方》,有删节)13.全文以逐水而居为线索,从水潭、、写到大海。
(4分)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6分)答:15.纵观全文,分析“我常常不无自豪地说:我是河畔人家啊”的含意?(6分)答:16.请谈谈这篇文章对你的启示。
(8分)答:四、语文综合实践(8分)17.(一)根据下文给出的情境,结合说话的技巧,为下面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话语。
(4分)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
请告诉老师一声。
再请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说到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二)仿写句子: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4分)句子:六、作文(40分)29.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