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师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教师版)

江苏省南通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教师版)(请将客观题对应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启碇. / 金锭.汲.水 / 趿.拉殷.红 / 殷.切期望B.缱绻. / 蜷.缩齑.粉 / 韭.菜负荷. / 荷.枪实弹C.睥睨. / 亲昵.愧怍. / 酬酢.冠.冕 / 峨冠.博带D.攻讦. / 诘.责嵯.峨 / 嗟.叹稽.首 / 有史可稽.【答案】C【解析】A项dìnɡ;jí/tā; yān/yīn。

B项quǎn/quán;jī/jiǔ;hè。

C项nì;zuò;ɡuān。

D项jié;cuó/jiē;qǐ/j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冈峦徜徉层峦叠障云蒸霞蔚B.罡风蹙眉别出新裁呕心沥血C.取缔媲美雷霆万钧颓垣断壁D.晨曦国粹步履蹒跚残羹冷灸【答案】C【解析】A层峦叠嶂 B别出心裁 D残羹冷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A.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扶贫检查,弄虚作假,其行为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B.“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

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答案】D【解析】A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这里褒词贬用。

B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这里应用“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C贻笑大方:是被内行人笑话之意,已含有“让人”之意,与“让人”重复。

D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句意明确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B.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C.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答案】A【解析】B成分残缺,“互动”后加“方式”,“营造”缺少宾语。

C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递进关系复句,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D表意不明。

“公开谈及”和“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在野党”还是“财务大臣”表意不明确,存在歧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三传”之一。

B.司马迁所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C.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离骚》是现实主义杰作,和《诗经》形成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

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答案】C【解析】《离骚》是浪漫主义杰作。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A.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答案】D【解析】A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B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

C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D归:动词使动用法。

例句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所以选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而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因①不如因.善遇之②因.击沛公于坐D.且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答案】C【解析】A若:①连词,如果;②代词,你。

B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

C因:都是趁机的意思。

D且:①副词,将;②连词,尚且。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璧有瑕,请指示..焉..王。

B.吴之民方痛心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C【解析】A指示:指给……看。

B痛心:痛恨。

C以为:认为,与现代汉语的“以为”意思一样。

D 非常:意外之事。

9.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求人可使报秦者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C.夫晋,何厌之有?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答案】B【解析】A项定语后置句;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

”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守西河而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

”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①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

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 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

以此卜之。

’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

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

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之于子乎属:劝请、邀。

B.捐.不急之官捐:除去C.北并陈蔡,却.三晋却:使……退却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因犯……罪【答案】A【解析】属:通“嘱”,委托、交付。

11.以下六句话中,全都..属于吴起离开魏国去楚国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②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③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④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⑤吴起惧得罪⑥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⑥【答案】C【解析】①是吴起对田文为相的反应;③是公叔仆人的话;⑥是楚王对吴起的重用。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吴起在魏国任西河守,在楚国任相。

无论在魏国还是楚国,吴起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B.魏国让田文作相,吴起认为自己功大,应居相位,所以很不高兴。

当他与田文论功后,认识到自己不如田文,说明吴起不乏自知之明。

C.公叔的仆人向公叔献计,让他利用吴起有“节廉而自喜名”的性格,挑拨武侯与吴起的关系, 武侯果然中计,吴起只好逃到楚国。

D.吴起到楚国后,进行政治改革,壮大了军事力量,但是悼王死后,宗室大臣作乱杀死了吴起,太子即位,杀死吴起宗族七十多家。

【答案】D【解析】D项中“太子即位,杀死吴起宗族七十多家”错,太子即位后被灭族的是射杀吴起的人。

【译文】吴起担任西河郡守,很有名气。

魏国设丞相职,以田文为相。

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允许我和你比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率领三军,使士兵以效死拼命为乐,敌国不敢打我们的主意,你和我哪个更强?”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管理百官,使百姓亲近,使府库充实,(在这方面)你和我相比哪个更强?”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进犯),韩国、赵国归顺,(在这方面)你和我相比哪个更强?”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说:“这三点,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何道理?”田文说:“国君年幼,国人疑虑,大臣尚未亲附,百姓尚不守信,在这个时候,是把国政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半天,说:“交给你了。

”田文说:“这就是我位居你上的原因。

”吴起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担任丞相,娶了魏国公主,而妒忌吴起。

公叔的仆人说:“吴起很容易除掉。

”公叔说:“怎么办呢?”他的仆人说:“吴起为人节廉而喜欢名声。

你趁机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人,而你的国土太小,又与强秦为邻,臣私下担心吴起不会有久留的心愿。

’武侯会说:‘那怎么办呢?’你趁机对武侯说:‘可用把公主嫁给他的理由邀请他,吴起有久留之心就会接受,无久留之心就会拒绝。

用这种办法来猜测试探。

’你再叫吴起一起回你家,然后叫公主对你发脾气,表示看不起你。

吴起见公主轻视你,就一定会拒绝娶公主。

”于是吴起看到公主轻视魏国的丞相,果然拒绝了魏武侯。

魏武侯起了疑心,不再信任他。

吴起害怕获罪,于是离开魏国,立刻前往楚国。

楚悼王平素就听说吴起贤能,一到楚国就让他当了楚国的丞相。

吴起申明法令,除去多余的官位,废除公族中的疏远子孙,(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养兵。

南面平定了百越;北方吞并了陈蔡,击退了三晋;向西攻打秦国。

诸侯担心楚国强大。

楚国原先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

等到悼王死后,宗室大臣作乱,攻打吴起,吴起跑到悼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悼王的尸体上,讨伐吴起的人因为射杀吴起,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