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8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8月份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8月份考试高三历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它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传统戏剧不同,没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形象和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

这种戏剧产生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B.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D.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冲击2.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3.有学者提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该论断的依据是( )A.使欧洲在美国协助之下恢复发展以抗衡苏联B.该计划将东欧国家排除在外C.标志着美国与欧洲结成了军事同盟D.欧洲的政治局势从此得到稳定4.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开始收复所失去的帝国领土,并且复兴帝国最伟大的智力成就……使之永载史册”。

其完成的“智力成就”是()A.颁布《十二铜表法》B.定基督教为国教C.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D.编撰《民法大全》5.《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B.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6.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

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

”此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7.“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文字出自( )A.《共产党宣言》B.《国富论》C.《四月提纲》D.《资本论》8.下图为1988年长江大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

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方面内容()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9.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下列对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包括( )①小农经济逐步形成②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11.《明史》中记载:“科举必由学校……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

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

”由此可见明朝改革科举特点( )A.入国学的都能当官B.与学校教育相结合C.分榜取士D.保证科举取士的区域公平性12.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列宁此话的意图是( )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分卷II二、非选择题13.(1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指出材料“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14.(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李自成率部从湖北房县出发,进入河南,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到处传唱着“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

三月十九日晨,大顺军攻入(北京市)内城,崇祯帝在万寿山(煤山)自缢,统治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

四月三十日,大顺军撤出北京市。

五月初二日,清军入京。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

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

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40年代发生在中英两国的重大政治事件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的观点的看法。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

至是条例司言:“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敛散,未得其宜,故为利未博。

今欲以见在斗斛,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可通融转运司苗税,及前钱斛就使转易者,亦许兑换。

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

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

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

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又,常平、广惠之物,收藏积滞,必待年凶物贵,然后出粜,所及不过城市游手之人。

……从之。

……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法不能禁。

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棰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选自《续资治通鉴》(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李参青苗法被推广的积极影响。

(2)苏辙对青苗法持什么态度?他说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回忆说:“那时候,北约办公室特别大。

东亚问题的办公室也不小。

我就问:‘海湾办公室在哪里?’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噢,我们并没有海湾计划。

’这是1977年的事情了。

我想,这其中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越南问题。

另一个对外公开的原因是则是伊朗国王在帮我们看守着海湾。

我说:‘得了,这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做法。

’”——吴麒敏《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比布什更想“倒萨”》材料二虽然布什一再否认有经济企图,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布什倒萨,意在石油,他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换句话说,布什打的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而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

——阮次山《第三次海湾战争:全方位解读美国“倒萨”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的战略目的及特点。

(2)材料二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之为“第三次海湾战争”,请写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次大规模战争的名称。

并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地区战略的阶段性侧重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詹天佑与他的小伙伴们生活、学习在美国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中,在系统地学习英语与各种科学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接触与逐步接受西方的各种社会知识、风俗习惯、政治文化直至人生价值观与宗教信仰等。

在不知不觉间,他们的思想观念、言谈礼仪、行为举止直至衣着打扮等,都开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他们时常脱下长袍马褂,换上西装革履;他们爱好与积极参加西式的各种文体活动……他们对中国的四书五经与传统礼仪越来越不感兴趣。

——经盛鸿《詹天佑评传》材料二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通过数学被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这一定律既可适用于整个宇宙,也可适用于最微观的物体……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以分解为少数简单而统一的有理性的人能够发现的定律。

随后人们就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运用于包括思想和知识在内的所有领域,而不仅仅是物理领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背景是什么?(2)简要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分别指出詹天佑和牛顿对本国或世界作出的贡献。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描述,这种戏剧的文学特色是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

答案为D。

2.【答案】C【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副油箱”,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

排除ABD项,选C项。

3.【答案】A【解析】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马歇尔计划催生的美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持续到冷战终结,同时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遭到了东欧国家拒绝,而不是该计划将东欧国家排除在外,故B项错误;北约组织的成立是美国与欧洲结成军事同盟的标志,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