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操场调研报告
风雨操场是学生进行室内体育活动的场所,是功能相对简单而个性比较鲜明的中小型体育建筑。
它多为集体操、篮球、乒乓球、礼堂、演出、集会、体育器材存放、体育教师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的体育教学建筑。
风雨操场与体育馆的区别在于,风雨操场一般不设观众坐席,有时可设活动看台,采用自然采光,主要供教学、训练使用。
因此,风雨操场的设计可以类似于体育馆的设计。
一、风雨操场设计分析
(一)、风雨操场的定义和功能
我理解的风雨操场就是在室外天气条件不适宜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一个可以进行各种基本体育运动的室内空间,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小型的体育馆。
现代体育馆设计应首先研究功能结构问题,它对体育馆的品质和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
响。
现代体育馆功能结构实
现综合化应包括四方面内
容:体育比赛、文艺和展览、
群众锻炼、娱乐和服务。
功
能结构的优劣还取决于各方
面活动项目丰富程度、场地
面积数量和平面空间布局。
而体育馆因所在地点不同,
服务对象也不同,对体育馆
的使用要求也就不一样。
学
校型体育馆基本是以体育课为主,其次是师生课余锻炼,而吸引大量观众的体育比赛则比较稀少。
(二)、风雨操场的设计要点
1、风雨操场的面积应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需要,也应考虑全校师生聚会的需要,在面积上应符合建设标准的规定,在设计上应符合规范要求。
2、风雨操场可具备满足学校举办各种集会、活动的使用要求,在纵轴线一端设置简易型舞台,并考虑在适当位置设置存放活动座椅的库房。
3、风雨操场的位置应与室外运动场地靠近,以便二者连成一体综合使用。
4、为方便使用,风雨操场内应设置必要的辅助用房,如体育器材室、体育教研室、更衣室、淋浴及卫生间等。
5、出入口的数量和宽度,以满足最大容纳人数的紧急疏散要求。
6、当风雨操场有对外开发的可能性时,应考虑其出入口的位置与学校出入口的关系,不应使外来使用者的交通流线穿过教学区。
7、风雨操场应采用自然采光通风,主要采光面为南北向,即风雨操场的长轴为东西向,但东西山墙上不得开设采光窗以防止产生眩光。
8、风雨操场的室内空间应满足下表要求
项目面积m2 净高m
使用说明
小学中学中师幼师
类型
小型360 不低于6.0 容1-2班-
中型(甲) 650 不低于7.0 - 容1-2班
中型(乙) 760 不低于8.0 - 容2-3班
大型1000 不低于8.0 - 容3-4班
9、运动区四周(沿墙边)可布置活动座椅。
可利用层高设置跑马廊,用来
观看比赛及休息。
10、根据建筑功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处理好大小空间的有机转换。
充分利用建筑层高的变化及结构特点,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及建筑形象。
11、处理好风雨操场和校园整体环境的关系,对建筑风格和尺度准确定位;结合周边运动场地,合理组织各种流线设计,避免交叉干扰;优化场地设计,满足疏散及消防要求。
二、风雨操场实地调研
(一)、安徽建筑大学新区
1、总平面分析
■新区的风雨操场位于整个校区的西北角,紧靠校区次入口。
北面紧邻紫蓬路,南面为部分体育活动场地以及学校教学区,西面为田径运动场,东面为学校生活辅助区。
场地的定位较为合理,与教学区域有一定距离,联系方便的同
时减少噪音干扰;同时远离校园住宿区,动静分区。
但是也由于风雨操场用地临近紫蓬路,使得建筑过于靠近道路,走在风雨操场北边的道路上时会感到比较压抑。
2、平面功能分析
■建筑物的一层暂时未做明显的功能划分,一层被中庭分为两个大厅。
厅中梁柱交错,西侧厅适合用作小型球类运动以及小型活动的排练,东侧连接室内篮球场主场,用作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休息工作空间,以及辅助设施的放置。
■二层同样是分为两个大厅,其中,西侧用作室内羽毛球场,东侧是室内篮球场地,贯穿一二层。
卫生间位于楼梯休息平台下方。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3、结构分析
■风雨操场中的篮球场设置在二层,四周布置了看台,与另一侧的羽毛球场地的结构相同,均为桁架结构。
大跨度空间提供更安全的结构基础。
4、立面分析
■从远处走进风雨操场的过程中,从立面形式看并不像是风雨操场,反而像是
美术馆、博物馆一类的建筑。
但是由于建筑位于校园内再结合建筑的体量使
我们想到它应该是风雨操场。
从它的立面看出建筑如果只是依靠立面上的开
窗来采光显然是不够的,由于建筑内的大空间运动场地均在顶层二层,因此在运动场地以及一些交通空间设计了天窗,以满足室内的自然采光。
■建筑底层的开窗形式为大面积的玻璃窗,满足采光的同时,与二层的墙面很好得形成了虚实的对比,但是在实墙上的矩形开窗则显得杂乱、缺乏韵律。
(二)、合肥学院新区
1、总平面分析
■合肥学院的风雨操场位于二期校区内,靠近校区主入口。
北面为景观水池,南面为住宿区以及食堂,西面为田径运动场地,东面为体育活动场地。
整个
校区的分区不是很明确,图书馆位于体育活动场地东侧,可能有噪音干扰;
而生活区位于运动和教学区中间,虽然联系方便,但是互相干扰较大,没能很好得注意功能上的动静分区。
2、平面功能分析
■体育馆的一层为小型球类的比赛场馆,以及一些辅助功能区;二层主要是用作大型球类运动,其中篮球场地贯穿一二层。
卫生间等辅助空间分布在建筑一层的侧面。
同时一层的数个分布在建筑周边的出入口也是用作运动员以及工作人员出入;二层有三个主要出入口,分别连接三个大型平台,用作观众
出入。
两层的出入口对不同人群做了很好的分流。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3、结构分析
■合肥学院的风雨操场的大跨度空间采用的同样是桁架结构,整个室内空间比起安建大新区的风雨操场要更加开阔,四周也布置了看台。
■其他的辅助用房以及小空间也是采用了框架结构,经济合理。
4、立面分析
■从主入口进入合肥学院时,体量庞大的风雨操场就映入眼帘,并且可以立刻看出这个建筑就是风雨操场。
整个建筑也给人比较大气的感觉。
■立面采用了大量的竖向线条,简洁大方,同时减小了建筑的体量感。
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大面积采用玻璃,上层则为实墙,同样运用了虚实对比的手法。
5、细节分析
■在调研的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细
节,在体育馆的二层平台与楼梯
的交界处出现了图中地面不平齐
的情况。
对于平台地面的倾斜,
我理解的是为了排水。
而平台紧连着楼梯,这样的做法在视线状况不佳或者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应当尽可能避免。
■体育馆的出入口都做了无障碍设
计,但是一层设置的无障碍卫生间
却没有无障碍通道,使用上造成困
难。
(三)、合肥八中
1、总平面分析
■八中的风雨操场位于整个校区的西侧,同样紧邻校区入口。
整个校区布局较之前的两个大学更为紧凑。
风雨操场的南侧为田径运动场地,东侧为教学区,东北侧为住宿区。
校区分区明确,联系方便。
但由于基地面积的限制,操场和教学区有一定的干扰,因此两者之间用校内步行道路隔开,并保持一定距离,尽可能减少噪音污染。
2、平面功能分析
■八中风雨操场体块即分为两部分,右侧为大跨度风雨操场,左侧为艺术教育中心。
在满足体育运动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了美术、音乐和舞蹈的功能,以满足教学需求。
一层为乒乓球训练馆、体操房、更衣室;二层为风雨
操场、美术教室;三层为国画馆、篮球馆、体操房、舞蹈形体室;四层为油
画室、合唱室、音乐教室。
总体而
言是低层为体育活动空间,高层为
艺术活动空间,但是又有部分的动
静穿插,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艺
术活动集中在左侧艺术楼中,而体
育活动集中在风雨操场主体建筑中。
一层平面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四层平面
3、结构分析
与前两个案例一样,八中的风雨操场也是选用了桁架与框架结构的结合。
小空间采用框架结构,经济合理;大跨度空间采用桁架结构,同时在室内屋顶布置了大量海绵,用以营造更好的室内声学效果。
4、立面分析
■八中的风雨操场外立面的特征也较为明显,主入口处也是由大台阶直达二层进入建筑内部。
主入口墙面上的浮雕使得这个体育馆建筑带有了文化艺术气息,与其中的功能也相符合。
■立面也通过实墙与大面积玻璃的运用,使得建筑层位上下两层,实现了虚实对比;同时北立面的木格栅与银色墙面也形成了材质的对比。
■由于场地紧张,北面的主入口向后做了退让,形成同学休闲看书的灰空间。
然而同时造成体育馆的东西向开窗,使得室内光线条件不是十分良好;但是,又由于高窗的运用,避免了炫光对室内空间使用的影响。
三、调研总结
通过这次的调研,我收获颇多,对后期的风雨操场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借鉴作用。
■在风雨操场的设计中,要做好功能分区和选用的结构之间的相互结合,大跨度空间使用桁架结构,而小空间则采用框架结构,并且要做到两种结构的有机结合。
■风雨操场在光照条件不好的阴雨天会被更加大量的使用,因此自然采光十分很重要,可以通过天窗的设置才满足采光要求。
■建筑的外立面需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使得立面有韵律美感的同时,尽量消减风雨操场庞大的建筑体量给人带来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