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影像
食管的蠕动将钡剂由上向下推进,可分两种:
第一蠕动波系由下咽动作激发,使钡剂迅速下行,数秒内进 入胃。
第二蠕动波又名继发蠕动波,由食物团对食管壁的压力引起, 常始于主动脉弓水平向下推进。
所谓第三收缩波是食管环状肌的局限性不规则收缩性运动, 形成波浪状或锯状边缘,出现突然,消失迅速,多发于食管 下段,常见于老年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1)透视及X线平片 (2)钡剂造影 CT 超声 MRI
1.腹腔积气
站立位气体位 于横隔与肝或 胃之间,显示 为透亮的新月 型影。
常见于胃肠穿 孔、腹腔术后 或合并感染。
特殊积气(少见) 肝内脓肿
肠缺血坏死门脉内 积气
胆肠瘘或吻合术后
(3).结肠梗阻
结肠梗阻导致近侧结肠气扩大并积液。胀气 扩大的结肠可显示出结肠袋借以与小肠区别。 扩大的结肠位于腹部周围。平片诊断有困难 时,可作钡剂灌肠检查以确定结肠梗阻病因。
乙状结肠扭转是乙状结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 转而造成的梗阻。
闭袢梗阻型乙状结肠扭转较常见。即近端与远端各有一梗阻 点。表现如下:
胃肠穿孔后,胃肠内容物,包括食物及消化液进入腹腔引起 化学性和细菌性腹膜炎,胃肠液及炎性渗液不仅产生腹液征 象,同时也可使相邻的胁腹脂线变模糊,使相邻的肠曲产生 反应性淤积,甚至肠麻痹。
原发性腹膜炎的X线表现与胃肠穿孔所致全腹膜炎的表现相 同,但无气腹征象。
从发病到出现X线征象,需要一定时间。除游离气腹征象出 现较早外,其他征象的显示一般需6小时以上。因此,诊断 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③结肠造影;分为钡剂灌肠造影及口服法钡剂 造影,前者为检查结肠的基本方法。
气钡双重造影法
简称双重造影,是先后引入气体与钡剂,使受检 部之粘膜面均匀涂布一层钡剂,气体则使管腔膨 胀,以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及微小异常。
肠系膜 上动脉 超选插管 造影显示 结肠有 出血位置
(一)咽部
分为鼻咽、口咽、喉咽。 吞钡正位观察:
腹腔脓肿多位于腹腔的间隙或隐窝中。常以腹壁、器官及韧 带作为脓腔壁。 主要X线表现是: ①脓腔内有气体时,可见含气、液的空腔或气泡征象;
②脓腔内无气体时,表现为软组织块影。如与实质器官相邻, 则因缺乏对比而不易显示; ③脓肿相邻器官受压移位;
④脓肿周围炎症浸润,使相邻脂线增宽、密度增高,甚至消 失; ⑤如炎症扩散,则有关的间隙、隐窝因引流而有新脓肿形成;
因而有肠曲向某一固定部位聚集的表现。 肠壁循环障碍而导致肠壁增厚,粘膜皱襞增粗,肠
内积液、液面较高等改变。 闭袢性肠梗阻,还可见“假肿瘤”征。绞窄性小肠
梗阻后期,可合并腹腔积液,由于合并动力性因素, 结肠和直肠可以充气。
X线表现:
小肠系膜扭转、内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合并肠段扭转时,常合 并“假肿瘤”征;
①闭袢的乙状结肠曲明显扩大,横径可达20cm以上,自盆腔 上升至中腹部甚至可达上腹和膈下;
②扩大的乙状结肠曲常呈马蹄铁状,其圆顶向上,两肢向下 并拢而达盆腔,内含大量气体和液体;
③上述乙状结肠曲的肠壁显影如三条纵行致密线,向下方梗 阻点集中。如平片不典型需作钡灌肠,可见直肠乙状结肠交 界处阻塞,上端逐渐尖削如鸟嘴状,有时可见到旋转状粘膜 皱襞。这是乙状结肠扭转的特征性表现。
多次检查肠管改变不明显是其重要特点。
2.胃肠道穿孔与急性腹膜炎
常发生于溃疡、外伤、炎症及肿瘤。以胃、十二指 肠溃穿孔最常见。依穿孔穿入腹腔内或腹膜后间隙 而有不同的X线表现。
穿孔穿入腹腔内时,主要出现气腹、腹液、腹脂线 异常和麻痹性肠胀气等X线表现。它们的X线表现如 前述。
在X线表现中,以游离气腹最重要。 胃、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正常时可以有气体,因此穿孔后
(一)急腹症 (二)胃肠道 (三)肝胆脾胰
(一)急腹症
急腹症是腹部急病的总称。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阑尾炎、 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急 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子宫外孕破裂等。此外, 某些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血卟啉病、低血钾征、 败血病、脊柱外伤或脊髓疾病,也可出现类似急腹症的临床 表现。 正确的治疗依赖于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又依 赖于全面的收集病史资料及进行多方面的检查。影像检查是 临床检查常用方法之一。
二、食管与胃肠道
X线检查 1.普通平片价值不大 2.钡餐检查,可以和胃镜检查相媲美。 血管造影
用于胃肠道血管性疾病、胃肠道出血的检查和介入 治疗,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USG和MRI
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价值较小。
胃肠道造影所用的造影剂是医用硫酸钡
钡的原子量高,不易被X线穿透,在胃肠道内与周 围组织形成鲜明对比。
不同病因所致还有特定的X线表现特点。
蛔虫团堵塞所致肠梗阻,小肠内的大量蛔虫, 常扭曲成团、束。
胆石性肠梗阻除有肠梗阻征象外,可发现腹内 较大阳性结石,由于有胆肠内瘘,还可见肝内 胆管积气征象。
(2).绞窄性小肠梗阻
常见病因有:扭转、内疝、套叠和粘连等。 由于有小肠系膜受累,肠曲活动被牵制。伸展受限,
⑥上腹腔炎性淋巴引流,可出现胸腔积液、肺底炎症及小叶 性肺不张等。
3.腹部外伤
腹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闭合性损伤。 实质器官破裂腹部平片检查价值有限,仅有腹腔积液和脏器
增大及周边界限不清等征象,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和CT。 空腔器官破裂,若累及腹腔内器官,例如胃、十二指肠第一
段、空肠、回肠、横结肠等,胃肠内容物及出血进入腹腔, 可出现腹腔积液及急性腹膜炎等征象。 除空、回肠破裂外,一般均有游离气腹征象出现。若空腔器 官破裂累及的是腹膜间器官并穿破入腹膜后间隙,例如升、 降结肠和十二批肠降段的后侧面穿破,肠内气体,肠内容物、 出血进入腹膜后间隙,则可能显示腹膜后间隙积气,腹后指 线模糊或消失。 确切的诊断需借助于USG和CT等。
宽度可达2~3cm。右缘可见主动脉弓和左主支气管 压迹。
右前斜位:
观察食管的常用位置, 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 由上到下为主动脉弓压 迹和左心房压变迹。在 上两个压迹之间,食管 往往略显膨出,勿误诊 为憩室。
在老年,明显迂曲的降 主动脉可在食管下段后 缘造成另一个压迹。
食管的粘膜皱襞表现为数条纤细纵行而平行条纹状影,与胃 小弯的粘膜皱襞相连续。
梗阻的位置和原因等。
(1).单纯性小肠梗阻
梗阻发生后3~6小时可出现X线表现。 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 立位像可见肠内高低不等液面,胀气肠曲呈弓形,
多发的液面呈梯状排列。 早期蠕动亢进,透视可见肠内液面上、下变化活跃。
病情发展,肠曲胀气扩大逐渐加重,肠壁张力减低, 蠕动明显减弱,液面增宽。 肠壁和肠和肠粘膜皱襞除非是慢性梗阻,一般无明 显增厚。 梗阻远侧肠曲无气或仅见少许气体,因而可根据胀 气扩大肠曲所涉及的范围来估计肠梗阻的位置。
粘连性肠梗阻在不同体位的X线照片上,如仰卧前后位和侧 卧水平位,可见充气积液的小肠曲活动减低,部分病例可出 现肠曲纠集征象和肠曲转角较急的表现;
急性肠套叠以回肠(或同时合并盲肠)套入结肠这一类型最 为常见。腹部平片主要表现为低位小肠梗阻,有时右腹或上 腹部可见肠形肿块及套叠远端结肠和套鞘积气征。钡剂、空 气灌肠可见包括套入部梗阻端所形成的杯口状或圆形充盈缺 损和套鞘因钡剂或气体进入两层肠壁之间所形成的弹簧状影。
硫酸钡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不被胃肠道吸收, 不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
应用前依造影要求将钡剂加水调制成不同浓度的 混悬液。有胃肠道穿孔时禁用。
1.钡剂造影检查按检查范围可分为:
①上胃肠道造影: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及 上段空肠;
②小肠系造影:可在上胃肠道造影后每隔1~½ 小时检查一次,用于空、回肠及回盲部的检查;
回肠:肠腔内不见 环状皱襞
结肠:可见结肠袋 的间隔
5.腹内肿块影 肿块在相邻充气肠曲对比下显示,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块
影,有较清晰的边界。畸胎瘤于肿块内可见牙、骨及脂肪 影。假性肿块又称“假肿瘤”征。是两端闭锁的绞窄肠段, 闭袢内充满大量液体。密度较高,致使仰卧正位片上,呈 肿块影像,而侧卧水平位上则在该影的上部显示小的液面, 可与直正的实体性肿块区别。 6.腹内高密度影 主要为阳性结石、钙斑和异物。在急腹症中,阳性结石包 括泌尿系结石、阑尾粪石和胆石。阑尾粪石常呈分层同心 环状、居右下腹。 7.腹壁异常 包括腹脂线异常,腹壁软组织肿胀、组织间积气和腹壁肌 张力异常等 8.下胸部异常 膈下脓肿,常有同侧胸腔积液、肺底炎症、膈上升、活动 度减小和胸壁局部肿胀等。
大都有游离气腹征象。 小肠及阑尾,正常时一般没有气体,穿孔后很少有气腹出现。 胃后壁溃疡穿孔,胃内气体可进入网膜囊,如网膜孔不通畅,
气体则局限于网膜囊内。立位照片则于上腹中部显示气液腔 或气腔,即网膜囊上隐窝充气,气体并不进入腹腔。 腹膜间或腹膜后空腔器官向腹膜后间隙穿孔,气体进入肾旁 前间隙,并可进入腹膜后其他间隙,出现腹膜后间隙积气征 象,而腹腔内并无游离气体。 因此,没有游离气腹征象并不能排除胃肠穿孔。
动力性肠梗阻分为麻痹性肠梗阻与痉挛性肠梗 阻,肠道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
血运性肠梗阻见于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有 血循环障碍和肠肌运动功能失调。
X线检查的主要目的;明确肠阻的类型。 是机械性的还是动力性的? 如果是动力性的,则应确定是痉挛性的还是麻
痹性的,
如果是机械性的,则应确定是单纯性的还是绞 窄性的;是完全性的还是不完全性的;
深吸气时膈下降, 食管裂孔收缩,常 使钡剂于膈上主停 顿,形成食管下端 膈上一小段长约 4~5cm的一过性扩 张,称为膈壶腹呼 气时消失,属正常
表现。
(三)胃
胃四种类型。
牛角型胃:位置与张力均高,呈横位,上宽下窄,胃角不明显, 多见于胖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