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原因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原因分析
• 1.5 心理原因 患者常有悲观、忧郁、自卑、孤独的心理,据调查患
者中有忧郁症状的约占21.8%~60% [3] 明显高于一般人。特别 是患者对糖尿病的晚期并发症如失明、截肢、瘫痪等抱有恐惧心理, 常常担心疾病疗效及经济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干部和在职人员 因担心疾病影响前途而刻意隐瞒病情,少服或漏服药物,造成血糖的 控制欠佳。另外,部分糖尿病患者本身肩负着养家糊口或照顾家人的 重担,因此,心理压力较其他患者 为突出,造成血糖高居不下。
•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
治疗、心理治疗等。
பைடு நூலகம்
1 原因分析
1.1 饮食控制 在饮食控制中要求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 50%~60%,脂肪占总量的30%,蛋白质的含量不超过总热量的 15%,按早、中、晚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 1/3 [1] 。目前在饮食上常见的误区有:(1)极少数患者如管 理干部、企业老总及一部分工人完全放任自流,极不重视控制饮 食,经常外出应酬、宵夜,造成血糖波动较大。(2)少数患者 走入另一极端,一味减少食物,特别是米饭等主粮,每日糖类摄 入量仅2两左右,造成消瘦,饥饿、贫血、乏力,低血糖发作, 抵抗力低下。此类患者以极少数对健康过度关注的老年人多见。 (3)绝大部分患者饮食控制尚可,但不知食物交换原则,造成 偏食或某种食物的过多摄入,使部分维生素或营养物质的缺乏。 因此必须加强卫生宣教。目前大部分卫生宣教仍是照本宣科,对 于某些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下降、听力较差,不能有效指导饮 食调控。因此健康宣教,应以实物实例为主,让患者能听、能摸、 能嗅,加强感性认识,切实做到听一次讲座,有一次收获。
拒绝使用药物,仅只进行饮食及运动控制,造成血糖长期 高居不下。(2)部分患者心存顾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由于我国乙肝患病率高,且脂肪肝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 较正常人高,约为21%~78%不等 [2] 。因此有肝脏 基础病变的少数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糖尿 病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常拒绝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爱社交 的患者因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使用易造成多屁而要求换药。 (3)家属及患者对长期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旦血 糖控制良好,即认为自愈,自行停药或尝试减药。(4) 部分患者道听途说,迷信广告、偏方,盲目使用保健品或 其它医疗仪器。(5)药物治疗的最大问题是血糖监测。 患者没有养成主动定时监测血糖的习惯,很多患者半年或 一年复查一次血糖,部分患者长期只监测空腹血糖。因此, 当现药物继发性失效时患者因为没有症状而造成长期血糖 升高而不自知。
1.2 运动治疗 患者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1)一些在职患 者因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运动;(2)部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 者,缺乏改变良好生活习惯的动力;(3)部分患者虽进行运动,但随心 所欲,运动量是忽大忽小,运动类型及时间均不固定,造成血糖波动。
• 1.3 药物治疗 (1)少数患者听说需长期服药,担心上瘾,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原因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的发病 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1978~1980年我国第 一次调查成人患病率2.5%,另有糖耐量减低者 2.5%,估计我国现有 约3千万 [1] 。因此, 及时诊断糖尿病,并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水 平是当务之急。 许多糖尿病患者没有将血糖控 制良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血糖控制不佳 的原因分析如下。
• 1.6 专科医师 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血糖控
制不佳来自专科医师。(1)内因:缺乏责任 心及相关工作经验。当患者出现慢性并发 症时,要能识别,并要与其他相关科室进 行协调处理。(2)外因:部分医院工作量大、 单调、枯燥,造成医师的厌烦心理。同时, 由于医疗纠纷增多,出于自我保护意识, 出现血糖升高而不作为。
1.4 胰岛素治疗 (1)很多患者长期药物治疗欠佳时,仍拒绝使用胰岛素, 担心上瘾、疼痛、发胖,低血糖反应及使用不方便。(2)部分高龄患者 有多种基础疾病,如肺心病、慢性心衰、肝硬化等,使血糖波动较大, 不易达到良好的控制。(3)在门诊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要求患者有较 高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会监测血糖,能正确安装、使用胰岛素,可 识别低血糖发作,并能及时正确处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胰岛素 的使用。
2 讨论 • 综上所述,造成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有很多方面不是专科医生或 者患者本身能解决的,因此,呼吁全社会 都要重视糖尿病,加强专科医师的培训及 再培训,普及和宣传糖尿病知识,积极消 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自 我保健的能力和意识,掌握基本知识,改 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定期监测,长期服药延缓并发症的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