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诉闲话不言殇
——《老王》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随感式、质疑式、比对式、补白式的批注方法,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1.二、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趣——自主批注
1.(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2.学生自主批注课文的词语、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重点语句等,用线条、符号或简明的文字加以标示和评点(在课前预习中完成)。
【设计意图】引题导趣指课堂导入环节,虽然这一环节所用的时间不长,但它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
对此,于漪老师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以愉悦学生的耳目,触发学生的情思,开启学生的心智,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创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自主批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活动,是学生“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直面文本,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捕捉阅读感受,为了避免注释、批语的苍白无力,教师要把常见的一些批注形式教给学生,以求得批注的实效。
(二)诱情导评——展示批注
1..以小组互评的方式,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提高批注质量。
2..班级交流,课件展示交流成果:
(1)注音: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
(2)释义:塌败滞笨取缔愧怍
(3)鲜活的人物形象:
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
从老王的职业、生活、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反映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
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纯朴的好人。
(4)事件:老王三送——送冰;送医;送鸡蛋
我:送鱼肝油。
我对他老王的态度本着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关心、爱护老王。
(5)主题:通过叙写我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突出关怀不幸者的主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初读感知”基础上的由表及里、进一步感知文本的阶段,它是精读的前奏,其主要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体化、明确化。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的“场”,让他们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促使学生由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向群体合作式的交流沟通迈进,克服从众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获取更佳的阅读效益。
展示批注可以有如下两种形式:一是小组展示,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组长随时记录下组员精彩的发言,准备到大组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的活动,并相机点拨,同时要捕捉普遍性的疑点,挖掘较高价值的问题,为导评作好准备。
二是个体展示,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的发言作自然、灵活地补充,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以激励学生的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点拨导思——深入批注
1.“有生之年,只诉温暖不言殇,花味渐浓,茶味渐醇,倾心相遇,安暖相陪”,温情和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纯真渴望,但在那个毁灭人性的特殊年代,在杨绛先生刻意平淡,苦心经营的朴素的文字背后,我们却读出了太多的沉重和苦痛,纯美和绚烂。
用随感、赏析、补白等方式批注最有感触的词句,体会杨绛遣词造句的匠心。
2.个体批注,合作交流,班级展示。
3.投影提示值得玩味的语句:
教师示例:
(1)题目是《老王》,一个“老”字,足见亲切,揭示出亲近的情感,好像老邻居,老朋友。
(2)“有个哥哥”读起来心中一热,“死了”心中一冷;“有两个侄子”心中一暖,“没出息”又凉了半截。
“死了”“没出息”放在后面,更突出了老王的孤苦无依。
(3)五处“只”的意味
(4)老王外貌描写的意味
(5)“愧怍”的意味
……
【设计意图】点拨导思是指教师在整合前一阶段学生感知的信息和质疑问难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与学生共同确定需要探究的话题,然后以话题为凭借指导学生进行定向批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导思应该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乐此不疲地去诵读、思考、讨论、评价,从而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多边对话、答辩、争论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
教师的点拨导思还要适度、适当,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即可,切不可搞成师生之间简单的线形方式的一问一答,从而致使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惟有如此,才能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才能在脑中拥有多条教学“路径,具备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的能力,才能敢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预设与突然生成的挑战。
深入批注是指学生在话题引领下开展专项批注的阅读实践活动。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思考批注时间,以使他们能够潜游于文本的深处去细琢细磨,以求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更准确或更多元的结论。
只有这样,到了交流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可能言之凿凿,并且出现不可多得的课堂争辩场面。
(四).拓展导练——扩展批注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朋友给我讲了一件真事。
说有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
屠户满心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近前准备开宰。
这时,牛的眼睛里已是满是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
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
突然,牛的两条前腿“扑通”跪下,牛的眼睛里泪如雨水。
屠户从事宰业已十多年,倒在刀下的牛不计其数,牛在临死前掉泪他见得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
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然后,对牛剥皮开膛。
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咣当落地——在牛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头小牛犊。
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它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
屠户沉思良久,破例作出了一个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啊!
1.文中写屠户“沉思良久,破例作出了一个决定”,根据上下文,揣摩理解:他“沉思”的是什么他将会作出怎样一个决定?
2.请为本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3.本文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用简明的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择取课内外文章,使原作与新文对接,引导学生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联系的阅读批注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就文本的主题内容及写作特色作简要的归纳、概括,以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要精心选择一两篇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第三,要大胆地把阅读批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阅读批注的数量、形式、角度和深度作出选择,并找寻恰当的时机进行反馈交流。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文,相信杨绛笔下的“老王”形象,肯定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的震撼。
让我们学会像作者那样,用善良去体察善良,多多关注我们周围的不幸者、弱小者,用自己的善良与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同享头顶上美丽的蓝天白云,共同沐浴人间温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