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特此声明!)第一篇建筑学一、熟悉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1、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与交通联系P3-4◆空间组成包括:主要使用部分(教室、实验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次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三类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水平交通:简单交通、主要交通兼顾他项功能、综合功能的廊道。
◆垂直交通: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
*楼梯梯段连续踏步数不多于18级、不少于3级;*坡道一般8%—15%,常用10%—12%,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为12%;*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同样重要,宜靠近布置,以利协调使用;*以电梯为主要交通的建筑物或建筑物内,电梯不少于2台;*电梯应位于核心位置,不宜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不超过4台,双侧不超过8台;*自动扶梯一般为30度。
◆人流组织分为平面和立体,人流疏散分为紧急和正常。
◆室内空间组织:走道式、单元式、穿套式、大空间穿插与分割等组织形式。
◆室外空间组合:建筑(群)及其附属建筑、室外场地、道路、广场、绿化、小品、道路入口等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P11-12◆要点:A总体联系方便紧凑合理;B室外空间组合完整统一;C室外空间效果丰富多样。
……◆空间组合类型:分散式布局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3、住宅建筑的类型及设计P14、16、17、18、19◆层数类型: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层(10—30层)区位类型:炎热地区、严寒地区和坡地住宅性质类型:单一和底层公建式住宅。
构造类型:一般式和工业化住宅◆多层住宅的平面类型: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集中式(点式)◆工业化住宅的模数构件法:单元、套型、基本间、部件定型法。
4、工业建筑P20◆总平面设计特点(与他类建筑比较):A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B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C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D多学科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
◆工业建筑分为生产、辅助生产、仓贮、动力、管理、生活单元。
◆功能单元的组织形式:区带式、台阶区带式、成片式。
二、熟悉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1、气象条件P23 、24◆风象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来表示。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风吹的速度。
风玫瑰图包含风向频率玫瑰图和平均风速玫瑰图。
◆从水平性质来说,下风部位受污染的程度与该方向的方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
2、地形地貌P25、27◆在同一张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线间距是变化的,且与地面坡度成反比。
◆◆建筑对土壤的承载力要求: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100—120KPA,四五层120KPA◆里氏地震分为10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地震烈度分为12度。
4、城市规划对设计要求 P30、31、32◆对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基地范围与界限、基地与道路红线的关系、出入口要求、建筑限高、停车场车位数目、配套设施、指标控制、总平面布置。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有联系否则应设通道与之连接◆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台阶、基础、窗井、平台、底下建筑。
(除联系城市管线的管线外)◆◆◆基地出入口设置要求A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桥、引道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的建筑出入口不应小于20M;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B人员密集建筑基地应至少一面直临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长度应不少于基地周长的1/6;至少有两个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出口;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聚散的空地。
◆局部突出的楼梯间、烟囱、电梯机房、水箱等一般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
◆指标要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口毛(净)密度。
5、建筑朝向与间距P33-35◆建筑朝向是指一幢建筑的位向,影响朝向的主要因素是日照和通风,寒冷地区避免北向,炎热地区避免西向。
◆日照标准Ⅰ、Ⅱ、Ⅲ、Ⅵ气候区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2H,中小城市大于3H;Ⅳ气候区的大城市大寒日大于3H,中小城市冬至日大于1H;ⅤⅥ冬至日大于1H◆◆建筑布局方式:从形体组合的关系看分集中式、分散式、群组式;从组合手法看分规整式、自由式、混合式。
7、外部空间设计P36◆外部空间类型:以视觉感受为依据分开敞(视角≤18°)、围合(18°≤视角≤45°)、封闭(视角≥45°)三种空间形式8、竖向设计P37-38◆设计地面形式分平坡式(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台阶式(大于8%或场地超过500M,坡度小于3%时)、混合式。
◆9、场地排水P39三、了解建设程序及熟悉设计阶段1、了解项目建议书P412、熟悉我国的设计程序P46-47四、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1、了解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类型P48-492、了解大跨度建筑结构类型P50-513、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P53五、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P542、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P55六、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物的组成构件P562、了解地下室的防潮P59七、了解中国建筑屋顶的基本形式1、了解中国古建屋顶的基本形式P612、了解塔的基本类型P64八、了解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1、了解古典柱式的基本类型P682、了解四位大师的理论及其作品P78-80九、了解建筑色彩的基本知识1、了解建筑色彩三要素P88-892、了解建筑环境的概念P90第二篇城市道路工程一、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准备知识1、净空与限界P95-962、车辆视距P96-98二、掌握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1、机动车道设计P98-992、自行车道设计P1003、人行道设计P102三、熟悉城市道路交又口设计1、立交分类P1062、平面交又口形式及其平面布置P106-1083、环行交叉口P110四、了解纵断面设计1、最小纵坡P1112、竖曲线P112五、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1、了解停车场的分类及停车方式P1132、停车场用地指标P1143、自行车停放方式P117第三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1、熟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5条、分规3条、详规5条)P128 2、熟悉城市用水分类P1283、了解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方法(6种方法)P130-1314、熟悉主要给水设施布局原则P132(1)水源选择与水源规划原则(2)给水设计布置形式P133(3)给水工程设施布置的一般原则(7条)(4)职水工程ā设施选址原期(8条)5、熟悉给水管网规划原则(1)输水管渠选线(2)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1条)(3)给水管道敷设要求(5务)6、掌握水源和给水设施保护(1)城市水源保护(地表水、地下水)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1、熟悉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总规6条、分规3条、详规4条)2、熟悉城市排水分类与排水体制(1)城市排水分类(3类)(2)排水体制A分流制排水系统(直排、截流式)B分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3)排水体制选择的因素(四方面)3、污水量预测和计算(1)熟悉城市污水排除率4、熟悉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原则(8条)5、熟悉污水管道布置原则(8条)6、了解污水管道敷设要求(5条)7、雨水管渠系统布置原则8、排水设施防护(1)污水处理厂(2)泵站(3)出水口、城市供电工程规划1、熟悉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5条、分规4条、详规5条)2、了解城市用电负菏与计算(1)额测方法(2)用电量标准3、熟悉城市电源规划(1)区域变电所选址(9条)(2)电厂规模与用地(3)变电所布局4、熟悉供电网与线路规划(1)电压等级(2)高压线路规划原则(9条)(3)送配电线路敷设5、熟悉供电设施与线路保护四、城市燃气工程规划1、熟悉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主要容(总规5务、分区4务、详细5条)2、了解燃气负荷预测(1)供应对象确定与供气标准(2)预测方法3、熟悉气源规划(1)气源选择原则(2)气源选址规划(煤气厂10条、液化气供应基地7条、气化站3条)4、熟悉燃气输配设施布局(1)燃气管道压力等级(2)储配站(3)调配站(4)液化气瓶装供气站6、熟悉城市燃气管网布置(1)供气管,网形制与选择(2)供气管网布置原则(6条)(3)各级管网布线原则五、城市供热工程规划1、熟悉城市供气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6条、分规3条、详规4条)2、了解热负荷预测(1)负菏分类(2)供热标准(3)预测方法3、熟悉热源规划(1)热源(2)热电厂选址原期(10条)4、熟悉供热管网布置(1)供热管网形制(2)管网平面布置要求(3)管网敷设方式(4)转换设施(热力站、制冷站)六、城市通信工程规划1、熟悉坡市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8条、分规7条、详规5条)2、了解通信需求量预测3、熟悉邮政设施布置(1)邮政网点设置标准(2)邮政局所选址原则4、熟悉电信设施布置(1)电话局所选址原则(2)线路布置(3)移动电话网布置(4)微波站址布置(7条)5、熟悉有线电视广播线路规划(1)线路路由规划(3条)(2)线路敷设(8条)七、城市环卫设施工程规划1、熟悉城市环卫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总规5务、详规4务)2、了解固体废物收集处理(1)固体废物种类(2)固体废物量预测(3)收集方式(4)处理、处置方法(8种)3、熟悉公共卫生设施布置(1)公共厕所设置(2)废弃物处置设施(3)卫生工作设施设置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信息化是各行各业的共同趋势。
学习信息技术,促进自己的应用,也有利于规划师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应用。
网络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教材中有了概要论述,不难理解。
GIS是关于空间信息储存、查询、分析、表达的工具G1S不适合工程设计,CAD的查询、分析能力不强GIS技术只是应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GIS所储存的数据:(1)属性表(2)栅格图象(3)矢量图形了解图形和属性的关系,了解栅格和矢量的优缺点了解使用拓朴结构是便于数据更新、保证质量,便于空间分析,但也带来软件的复杂性。
GIS的数据获职,输入有多种途径,工作量很大数据质量问题并不因为有了计算机而自动解决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不久,基础地形图将不需要用户自己数字化空间数据的转换、维护是为了将原始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特合应用的要求有些处理(如空间插值)是为了简化数据的收集、输入工作,同时使得到的数据质量较高城市规划的许多分析图、成果图相当于专题地图,用GIS完成,比用CAD高效,灵活常用的查询;分析功能可看教材了解,这些功能用CAD或手工是很难实现的GIS在城市规划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教材讨论了该技术更深层次的应用遥感部分考试要求不高,但教材比较详细,读者可通过自学掌握遥感的物理基础是地表物质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辐射接收反射、辐射电磁波的仪器称传感器城市规划一般以太阳为电磁辐射源,以装载传感的卫星(航天)、飞机(航空)为遥感平台,远红外、可见光为最常用的遥感光谱获取遥感信息有摄影和扫描二种方式,前者分辨率商高,后者直接获得数字图像航天遥感以扫描为主,摄影为辅,发射一个卫星可长期对地观察航空遥感以摄影为主,现也在发展扫描,一般根据项目需要而组织飞行,图象质量好几何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获取信息的时间为遥感信息的主要质量指标解译套遥感图像就是判读图像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物体和物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行业的图像解译以目视为主,计算机判读为辅,需要相当的经验一般来说,经过解译的、数字化的遥感信息才可作为GIS 的数据源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典型应用土地使用调查建筑物调查结合土地、建筑调查估算城市人口热场、热岛监测绿化调查大气、水体污染分析固体废弃物分布调交道路交通调查景观分析第五篇城市经济学一、概论1、了解城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P3)及其特征(P6)二、外部经济问题1、了解外部经济的要领及正负效果(P15-16)2、了解外部经济的公共政策(P16)3、了解经济学的环境观(P18-19)三、城市土地经济问题1、概念P212、土地的经济特征P223、城市土地的产权关系P24-254、土地市场P25-26四、城市公共经济问题1、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P312、城市公共财政P34五、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济1、增长与发展P39-402、经济增长方式P423、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P46第六篇城市地理学一、概述我国及世界城市规划学科的两大渊源:一是建筑学(包括一些工程学科)的延伸,意识地理学(主要是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大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