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错题集:项目建议书中的环境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加以说明;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而不是国家的)。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的依据;(3)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4)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动力、运输、供水、通讯等协作配合条件;(5)建设地点、厂区布置方案、占地面积;(6)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工程;(7)环保、防震等要求;(8)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9)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制设计文件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标准、规范和程序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文件,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
一般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的项目按三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简单的项目可在简化初步设计后即进行施工图设计;对大型开发区、联合企业或特大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前做规划设计。
设计工作程序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初步设计有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材料表和工程概算。
设计任务书是项目确定建设方案的决策性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一般包括:⑴建设目的和依据、设计指导思想;⑵建设项目功能要求;⑶确定建设规模,产品大纲、工艺原则、服务设施大纲;⑷资源材料、动力、运输、水文、地质等配合条件;⑸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的要求;⑹建设地点、占用土地面积、场区布置原则、范围;⑺防空、防震要求;⑻设计及建设工期要求;⑼投资控制额;⑽劳动定员控制数;⑾图纸及文件要求。
内框架承重体系的特点。
其特点包括:(1)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由于取消了承重内墙由柱代替,在使用上可以有较大的空间,而不增加梁的跨度。
(2)在受力性能上有以下缺点:由于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由于柱基础和墙基础的形式不一,沉降量不易一致,以及钢筋混凝土柱和砖墙的压缩性不同,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使构件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3)由于柱和墙的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给施工工序的搭接带来一些麻烦内框架承重体系多用于教学楼、旅馆、商店、多层工业厂房等建筑。
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
其中薄壳常用于屋盖结构,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建筑物。
平面结构体系中的屋架是较大跨度建筑的屋盖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晋祠圣母殿为减柱构造的实例,两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常为“前殿后塔”结构。
炎热地区遮阳隔热的方式。
遮阳: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
按照材料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遮阳、活动式遮阳、简易式遮阳。
隔热: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卢浮宫东廊——古典主义;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是典雅主义的代表作,由斯东设计,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悬索结构。
建筑场地地形条件主要有:(1)布局。
(2)竖向。
(3)小气候。
(4)坡度。
从设计上解决建筑保温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
建筑空间的秩序、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影响着空间的效果。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问题是建筑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多层住宅设计基本特点有:(1)从平面组合来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规范规定住宅6层以下不设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2)与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相比,多层住宅比低层住宅节省用地,造价比高层住宅低,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
(3)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上面几层的垂直交通仍会使住户感到不便。
因此,从高标准的要求来看,四层以下的住宅可不设电梯,四层以上的多层住宅也应该设置电梯。
由于空间与空间的连续性或周围边界不完全闭合,建筑空间经常表现为复杂、通透,尤其是一些较开敞的不规则空间,其渗透和流动更为突出。
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等。
玻璃钢和钢纤维混凝土属于纤维增强型材料。
拱是一种较早为人类开发的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与桥梁工程中。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
这种结构应特别注意拱脚基础的处理。
拱特别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散装仓库等建筑。
网架结构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各杆件间互相起着支撑作用,具有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
场地内供电、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的设施条件须了解电源位置、接线距离、可供电量、电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
空间结构体系包含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
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变形,如撤除外力的作用后,若材料几何形状恢复原状,则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
材料受力时,在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突然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脆性破坏。
具有这种破坏特性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等。
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中各建筑构件组成原理和方案的学科。
各个相关建筑构件之间相互连接方式和方法也属于建筑构造研究的内容。
它是一门综合型技术知识,它涉及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等许多方面问题。
中心商务高度指: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类型可分为两种形式:分散布局的群体组合和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
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把某些性质上比较接近的公共建筑集中在一起,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或中心,如居住区中心的公共建筑、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市政中心等。
薄壳结构的曲面形式:(1)旋转曲面。
由一平面曲线作母线绕其平面内的轴旋转而形成的曲面称为旋转曲面。
如球形曲面、旋转抛物面、椭球面、旋转双曲面。
(2)平移曲面。
在工程中常见的椭圆抛物面双曲扁壳就是平移曲面。
(3)直纹曲面。
扭壳、抛物面壳、筒壳、柱状面壳等均是直纹曲面。
薄壳常用于屋顶,结构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建筑物,如展览馆、俱乐部、机库和仓库。
空间的视觉要素包括:形状、材料、大小、色彩。
南向:西南一面,夏季午后热,东北一面日照不多,一般较少采用。
中国传统建筑中平行横向柱网线之间,习惯以步架称谓。
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一般来说材料孔隙率与密度无关。
装饰性混凝土一般包括露骨料混凝土和彩色混凝土。
厂房设计中,有进出口车间一面距道路最小距离为3m 。
我国设计工作程序。
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建筑空间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包括平面形状与剖面形状。
场地设计的防震措施如下:(1)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易爆的建筑物。
(2)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措施。
(3)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
(4)基地内通道最好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便于地下管道发生断裂时及时开挖抢修。
(5)场地内的一切管道,采用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
(6)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
场地设计中交通状况应考虑的因素。
包括:(1)城市道路。
包括城市道路的性质,即是交通性道路还是生活性道路;是城市主干道还是城市次干道;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
另外,还有道路转折点、变坡点、交叉口的标高与坐标。
(2)铁路。
编组站的位置、标高,专用线接线位置的坐标、标高和引线方式。
(3)水路。
码头的位置及其标高,海、河、湖水的枯水期、丰水期水位等。
(4)交通。
车流量与人流量情况以及城市交通组织的要求。
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消防的要求。
(1)当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2)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其间距不大于80m(可结合楼梯间设置)。
(3)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4m 。
(4)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 ,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 。
(5)尽端式消防道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15m ×l5m 。
(6)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
(7)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超过2000座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3000m 2的展览馆、博物馆、商场,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场地功能分区就是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等要求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
四川住宅是山地民居之典型,其特点是适应地形,灵活多变,采用适应性强的穿斗式构架。
场地内的排水有三种方式: (1)排入河湖,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的污水,要了解并处理好排放口的坐标和标高,避免河湖水倒灌;(2)排入沟渠,应注意排出口的坐标和标高;(3)排入城市排水管网,需了解其管径、坐标、标高和坡度,并核对允许排入量的要求。
屋顶防水构造可分为卷材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
项目基地范围由规划部门划定的项目用地界线来确定。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道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
通道的宽度 及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 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
主管部门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划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通风以及景 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与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等方面。
坡地住宅应结合地形布置,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等条件。
建筑与等高线的关系、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以及临街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都是坡地住宅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场地内的供水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城市供水系统管网供给,需了解城市供水管网布置情况,与场地连接点的管径、坐标、标高,保证供水的压力等;另一种是自备水源。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色彩有利于提供视觉刺激、改善单调、强调体积,或用于象征和装饰。
马斯洛即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由底层向高层依次排列成金字塔形状:①生理需要——人类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②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③友爱需要——关爱别人和被别人关爱;④尊重需要——自尊、被他人尊敬;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完善自己,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一栋住宅建筑与地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方式:建筑与等高线平行,建筑与等高线垂直,建筑与等高线斜交。
斯东设计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1958年)属于大跨度建筑,屋顶采取了圆形双层悬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