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传统文化

春秋传统文化

偪:同“逼”,威胁(堂兄弟们威胁其地位)。 桓庄之族(晋侯的同祖兄弟们)又有什么罪过,可是晋
侯却把他们作为刑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桓庄之族的势 力威胁到了他晋侯的地位吗?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況以国乎?】 以:介词,凭借。凭借宠势(在尊位的势力)而构成威 胁。 況:同“况”。 以国:即“以国偪”,承上省略谓语动词“偪”。
卿士:天子身边的执政大臣。 勳:同“勋”。对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 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将虢是灭:前宾语,(晋国)将灭虢。是,代词 ,复指前宾语“虢”,可以看作是前宾语标记。
爱:舍不得。何爱:爱何,前宾语。 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于:介词,引介比较的对象,“比”。 其:时间副词,将。(辨析 王力:指晋) 之:指代虞,我们。
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没有改变,都是相同的祭品,但只是有德 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冯:意同“依”,保佑,后作“凭(憑)”。 神灵所保佑的对象,将转移到那些有德之人了。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明德:使德明,即推行德政。 以:连词,表修饰。(辨析 王力:表目的的连词) 荐:献,即向神献祭品。 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语气。 假如晋国攻取虞国,同时又在国内推行德政来向神灵奉
王曰:“虽然, 必告不谷④。”对 曰:“以君之灵 ,累臣得归骨于 晋,寡君之以为 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 之,以赐君之外 臣首;首其请于 寡君,而以戮于 宗,亦死且不朽 。
虽然如此,请你一定要 告诉我你的想法。不谷 :不善,古代诸侯自称 之谦辞。
以:依靠;灵:福。
累臣:知罃自称。
再说,我们虞国跟晋国的关系,能够比桓叔、庄 伯跟晋侯的关系更亲近吗,他晋侯将会更加爱惜 我们虞国吗?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以为戮:以(之)为戮,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
即把他们杀了。介词“以”的宾语省略常见。戮:杀, 这里用如名词,表示杀戮的对象。
唯:语气系词,表判断。(王力参用王引之《经传释词 》“因为”。因果关系当是语句之间的语意关系,隐含 )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非人实亲:非亲人,“实”,代词,复指前宾语“人”,可看作 是前宾语标记。
依:意同“据”,保佑。 鬼神并不是亲近任何人,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人。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 物。’】
明德惟馨:惟,语气系词。只有光明的德行才真是馨香。 惟德繄物:繄,语气系词。惟,范围副词。
寡君:我的国君。
外臣:外邦之臣。臣子 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的 臣。
其:将;请:请求。
宗:宗庙,古代家族权 利很大,可以依据假发 杀人。
若不获命,而 使嗣宗职,次 及于事,而帅 偏师以脩封疆 ,虽遇执事, 其弗敢违。其 竭力致死,无 有二心,以尽 臣礼。所以报 也!”王曰: “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 而归之。
对于晋国的贪心是不可以启发的,对于外来的入侵者是 不可以放松警惕的。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一:数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做一次。再:数词活用为动 词,做第二次。 之:代借路这件事。 其:通“岂”,哪。 做一次这种事情都已经是过分了,哪能做第二次呢?
【辅车相依,脣亡齿寒】 辅:面颊。车:牙床骨。 脣:同“唇”。两字形都是形声字,声旁同为“辰 ”,形旁一为“肉”,一为“口”。 齿:当唇者为齿,即门牙。(古时称大牙为牙,即 臼牙)
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 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何知:即知何,知道什么。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中寿:大约指活到六七十岁,此時,蹇叔已七八十岁:過了中寿的
年龄 拱:两手合抱。 与:参加。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
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 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
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 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殽: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 后:君。指夏天子皋,夏桀的祖父 文王:周文王。 所辟风雨:避雨的地方。 是:这 间:当中 焉,在那里 遂,副词,接着就 东,用如动词,指向东进发。 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 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
惩:戒,克制。 忿:怨恨。 宥(yòu);宽恕,原谅
。 释:释放。 累:捆绑;囚:囚犯;
累囚:被捆绑起来的俘 虏。 好(hào):友好。 及:赶上;与及:等于 说发生关系。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知罃的意思是:你并 不是为了我而是放我, 我凭什么对你感恩? 何以:用什么。 任:担当
献馨香的祭品的话,神灵还会不吃他们的祭品吗?
左传
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 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
杞子:秦將,受命于郑国防守,《烛之武退秦师》。 管:类似于现代的锁。 潜师:指秘密行军, 访:咨询,征求意见。 诸:兼词,之于。
有一个成语叫“暮虢朝虞”,或者叫“灭虢取虞”
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虞国大夫。 谏: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 假:借。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
通过别国领土。 僖公五年:—655年。
【虢,虞之表也。】 表:外面,外围,这里指屏障。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启:启发,开启,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àn):同“玩”,习惯而不留心,掉以轻心,放 松警惕。(去声为读书音,阳平为口语音,也即文读和白 读的区别)
馘(guó):割下敌方 战死者的左耳(用来 报功)。这里与“俘 ”连用,指俘虏。
鼓:取血涂鼓,意思 是处死。
即戮(lù):接受杀戮 。
对曰:“二国图其 社稷,而求纾其民 ,各惩②其忿以相 宥③也,两释累囚 以成其好。二国有 好,臣不与及,其 谁敢德?”王曰: “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 受怨,君亦不任受 德。无怨无德,不 知所报。”

奚 荐 贤
祁 奚 荐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 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
请老:告老,请求退休.
《说文》:老者,考也.

考者,老也.
嗣:动词用如名词,指接替中军尉职务的人.
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 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 舌赤佐之。
以:用来。
求:索取。
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 帅。
②王送知罃,曰: “子其怨我乎?” 对曰:“二国治戎 ,臣不才,不胜其 任,以为俘馘。执 事不以衅鼓,使归 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 怨?”王曰:“然 则德我乎?”
治戎:治 兵,演习军 队。这里的意思是交 战。
竭:尽;致死:献出生命。
臣礼:人臣所应尽的义务。重为之礼而 归之,为,在这里有“行”的意思。
③知罃之在楚也, 郑贾人有将置诸囊 中以出,既谋之, 未行,而楚人归之 ,贾人如晋,知罃 善视之,如实出己 。贾人曰:“吾无 其功,敢有其实乎 ?吾小人,不可以 厚诬君子。”遂适 齐。
诸:之于。 如:到。 厚诬:深加欺骗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 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 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劳师:使师劳。 以:连词,表目的。 非所闻: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说我不赞成。 远主:指郑国国君。 无乃不可乎:表示委婉的反问句,相當“恐怕……吧” 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 行吧?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 里,其谁不知?”
所为:采取的行动。 而:转折连词。 无所:无所得,没有得到什么收获。 悖心:悖逆之心。 其:语气,加强反问语气 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
。 适:到。
解读:
知罃被俘九年,因为晋楚两国和解,交换俘虏 ,可以回国了。楚王很想借此机会拉拢他,再 三再四提问,总想套出他几句感恩戴德的话。 知罃却完全撇开个人恩怨,公事公办,毫不领 情。最后一问,逼他非报恩不可,他出于礼貌 ,先说两句“死且不朽”,但是报答的方式, 仍是公事公办,“无有二心,以尽臣礼”。这 样坚决地维护国格,真使楚王大出意外,不由 得更加礼重,并且由此得出“晋未可与争”的 结论。

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靠的,嘴唇没了门牙就会受 寒。 【其虞虢之谓也。】 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语气,恐怕。 虞虢之谓:谓虞虢。宾语前置。 恐怕就是说的像我们虞国和虢国这种互相依存的关 系呵!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大伯:大,后作“太”。大王的长子。 昭、穆:“左昭右穆”,宗庙在左的位次叫昭,在右的为穆,昭
于是:

在这时.
于是:

于是.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 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
于是: 在这件事情上. 比:本义是挨着,紧靠.引申为串通,勾结,这里指
偏爱亲人. 党:偏私,袒护.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 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 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唯善,故能举其类。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