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引言远古的文明,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没有什么比这些元素更吸引观众的眼球,现在世界上正兴起一股古墓经济,美国的商业大片《盗墓迷城》,《夺宝奇兵》无不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拥有无比灿烂的文化,今天,让我们走进金戈铁马的春秋战国,体味诸子百家。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春秋时代: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和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艺术;天文和物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体现在文化的交互更迭中。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思想的海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汲取的传统文化精髓与核心,及其借鉴之处。

“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

2.文学的宝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3.科技的盛世: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艺术的殿堂: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知识结构要点一、老子和孔子1.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2.儒家创始人孔子①“仁”的学说②对教育的贡献③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3.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4.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5.庄子的道家思想6.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1.文学的成就:①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②屈原和《离骚》③诸子散文2.艺术的发展:①绘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②音乐: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四、先进的科学技术1.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2.历法的进步3.《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4.名医扁鹊和他的“四诊法”教学要求和建议一、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编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十九年七闰”法;《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迅速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历史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2》对自然改造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了提高,对自然斗争的力量有所增强。

3》社会处于变革:学术思想领域比较活跃、宽松。

在此基础上,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

三、“老子和孔子”关于老子:1.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他的学说汇总在《道德经》里。

2.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老子把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道”或“无”,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4.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

认为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天下就能安定,政权才能巩固。

如果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到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时候,任何法律、刑罚都不起作用。

他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

5.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大家都过着简单的原始生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企图把历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关于孔子:1.孔子的仁爱: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的学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进步思想。

孔子讲“爱人”虽然是有阶级性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人道原则,具有进步意义。

孔子的保守思想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

孔子在政治上有保守的一面,但并不是顽固派,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的制度也可以“损益”改动。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等政治主张,都是建立在“爱人”思想基础上的。

2.孔子的教育: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办学“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使平民通过读书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改革。

3.孔子的文学:孔子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

相传孔子编订和整理的《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五部书,后来被奉为儒家的“五经”。

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封建正统思想,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材,儒家文化也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

四、“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有儒、墨、道、法等家。

其中以儒、墨两家影响最大,并称“显学”,其次是道家。

当世有“非儒即墨,道家次之”2.墨、儒、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主张: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

《墨子》一书收录墨子和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

《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孟子: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有“亚圣”之称。

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重民”思想。

他认为“政在得民”。

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荀子:唯物主义思想,一是他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是还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

其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可以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加以利用,造福人类综述儒家: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还主张在政治上“损益”旧章法,逐步改良。

他的保守思想是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要宽刑薄税。

法家: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他们的区别是:儒家主张以德治民,实施“仁政”。

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除国君外,一切人一律都要受法的约束。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历史进化观点和法治思想。

1)韩非子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因此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

2)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

“法”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令制度。

韩非子主张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民都必须遵守。

做到“法不阿贵”,法律不袒护权贵。

意义: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

认识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他的主张,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五、繁荣的文学和艺术1.文学的成就①《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雅大部分是春秋时的作品,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②屈原和《离骚》第一,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但丁,哥白尼,莎士比亚)。

第二,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第三,《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③诸子散文:第一,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先秦诸子的文章各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庄子。

孟子的文风以刚柔相济的辩证见长。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这篇文章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孟子的议论文中善于运用比喻。

而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秋水》等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名篇。

2艺术:清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①绘画已成为独立的艺术。

一是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二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②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六、先进的科学技术1.“天文和物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天文学的发展:第一,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更准确的“天时”,对天文学,特别是对历法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第二,《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它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第三,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这比西方早160年。

第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战国)说明我国的天文历法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②物理学的成就: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规范化和对生产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进行科学抽象的著述开始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