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方法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其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好课堂的作用,就要通过有效的课堂调控,来创造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教学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为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产品,则每节课都是师生共同制作的一次性产品。

因其共同性,不可预作;因时间限制,不可重复;因其一次性,不可修改。

这就加大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难度,课堂调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取决于教师的个人素质。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乐业爱生,微笑相伴是课堂有效调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起码的、必备的素质,尤其是一个数学教师一个学年可能要爱500个学生,比起班主任的爱一个班50-60个孩子来说要多得多,这个爱就显得尤为辛苦也尤为伟大。

当然,仅有乐业爱生,微笑相伴是不行的。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调控课堂气氛,掌握有效调控课堂的策略,使课堂出现张驰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这既是现代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情绪调控,注活力课堂。

我认为调控好课堂,先从调控好我们教师自己的情绪开始。

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

倘若教师板着脸孔,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如果教师态度凶狠,学生就会胆怯紧张、焦虑不安。

教师无精打采、两眼无神,讲课有气无力,学生就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甚至睡意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要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好的心情带入课堂,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关爱学生,以自己积极、乐观、激昂的情绪带动学生。

首先教师应在上课前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以尽快进入教学“角色”。

一是排除干扰。

课前提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外,做几次深呼吸,把一些杂念、不良情绪排除在教室之外再走进教室。

二是意念介定。

让自己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如阳光、山川、大海等,让自己身心舒畅,感受到快乐再进教室。

这样才会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自信的情绪投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随着教师的快乐而快乐,随着教师的激奋而激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

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整个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应表现出不同的神情。

如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我这样描述:“我国有秀丽多姿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阳光和煦的海滨浴场,四季飘香的春城美景,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奇异多样的花卉禽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的风土人情。

”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

如在讲述草原荒漠化时,我描述道:“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曾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丽景象,但由于人们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致使许多美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却是'一阵大风沙,回头不见家’的凄凉景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破坏草原是多么愚蠢的做法。

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2、能力调控,展魅力课堂。

课堂调控要得法,还需教师不断学习钻研、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一看你是否有足够知识素养,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如数家珍;二则看你整个课堂驾驭能力;再有便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技能要求了,如你的板书、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你的体态神情等等;此外,一个品格高尚的教师往往在学生心中有很高的威望,比如“知错必改”、“明辨是非”,“体贴学生”、“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这些看似与课堂教学并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因素,教师若注意到了,却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较强的学习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教师而言,这“米”太重要了,就是说自己一定要有料。

这些料不是天生的而应该是我们平日储备积累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如教学杂志、教育理论著作、本专业期刊、经典文学作品等,它可以活跃思维、丰富语言,不断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

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调控在课内,功夫在课外”,因此,教师在课外要通过广泛阅读接受新信息,提升对学生个性、心理的认识水平,始终让自己保持“一桶活水”。

此外,常常听别人的课,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哪怕那个学科与你所任的学科风马牛不相干,也总有课堂上该教师的生管方法可以借鉴吧,更何况,当今提倡学科边缘化,学科间整合呢。

梅兰芳说:“不听别人的戏,就演不了自己的戏”,就是这个道理。

(2)积极的思维能力:多思,是知识内化的必经之路,只有多思,才能把读来的知识变为教师的能力。

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既有共性,更有个性,应用怎样的方式去启发、鼓励他们?这是对教法上的思考;如何用思想去启迪指导学生解题?这是对学法的思考。

此外还有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思考等。

教师的思维成果不仅丰富教师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广博的知识能力当然,广读多思是大备课,大备课是小备课(即写教案)的前提,小备课是大备课的物化。

由于教学课堂变化性大,实施课堂调控的直接依据是课堂教案,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精雕细琢,写好课堂教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都要通过具体的专业知识为载体,所以良好的课堂调控既要遵循教案,又不拘泥于教案。

毕竟教案是死的,而师生的思维是活的,所以要审时度势,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4)良好的亲和力。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学生很容易将与老师相处的情绪带入课堂,如果这时教师调控能力不够而任其发展,整个课堂就会显得过于“热闹”,就好比脱缰野马拽都拽不回,也势必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

因此,对于有些“混乱”的课堂,除了教师树立适当的威信外,教态要亲和。

这里的教态是指除语言、行为之外的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站立姿势,和随着言行激昂、低沉时的一些附加动作倾向,即常说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

教态要有亲和力,让学生感到你的和蔼可亲,朋友似的关怀,这样才能营造关系融洽、配合默契的心理气氛。

教态有多种,有母亲似的和蔼,大姐姐式的活泼,长者式的幽默……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态,当然也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类型的教态。

好的教态能营造一种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或低婉幽长,或激昂奋发,或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就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了,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命的快乐。

(5)丰富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

课堂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

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还要幽默风趣,才能解除学生的疲劳,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讲究语言的艺术和技巧,课堂调控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注意表扬与鼓励的策略。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都愿意听表扬与鼓励的话。

在教学中我常用夸张评价法(你的发现都超过了数学学家!),榜样评价法(这个小组合作的特别默契,希望其他小组也能像他们学习),赞美评价法(你这种想法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假设评价法(如果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完美了!)。

又如数学教师描述数学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数学意境;讲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数学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如有次我发现课堂上有几位同学思想溜号,我大声说:现在咱班已有几位同学被我带入了科学的迷宫,正在那遨游呢。

又如当有趴桌子睡觉同学时,我又说咱班又有一些同学,学习非常专注,已达到了梦寐以求的地步了,一句幽默的语言,既保留了学生的面子又起到了警示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

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言语教学外,还应该重视非言语的沟通,如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掌声的妙用等。

如在讲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时,可将左手掌心朝下,五指分开,左手腕上戴的手表比作“帕米尔高原”,拇指比作“喜马拉雅山”,食指比作“喀喇昆仑山”,中指比作“昆仑山”,无名指比作“天山”,小指比作“阿尔泰山”,其中拇指和食指、中指间为“青藏高原”,中指与无名指间为“塔里木盆地”,无名指与小指间为“准噶尔盆地”。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而带来的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而产生的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而形成的谐趣,既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又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

(6)敏锐的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人际关系也有重要的影响,它能改变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动机。

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彼此信任等,它能使学生感到愉快、乐于学习。

师生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而师生间的影响则靠人际沟通来实现。

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交流信息的过程。

课堂上,师生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等无一不透露出内心活动的情况,通过观察,都可以大致了解对方的态度、心理状态等等。

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贯彻非常敏锐,能捕捉学生的表情变化,判断其心理状态。

比如,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在积极思考,是否走神了等等。

根据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速度、方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他们过度紧张或消沉的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