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开元杂报:(无存)泛指开元年间(713—742)流传在外的官报,内容为记录皇帝、臣僚活动的杂乱报道,没固定期刊和报头,为抄件。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进奏院状”:封建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

由进奏官发给藩镇节度使,介绍朝廷政事动态、消息,手抄件。

“敦煌进奏院状”:887年(唐),沙洲,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报纸。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产生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时间:1815.8.5(2)创办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麦都斯(3)地点:马六甲,少量至广州(4)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及圣经翻译,少量的封建伦理和天文地理诗文(5)雕版印刷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时间:1833.8创刊于广州,1837至新加坡(2)创办人:德国郭实腊(郭士立)(3)内容:少量宗教,全面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文学艺术5教会中文报刊《万国公报》:(1)1868—1874:前身《中国教会新报》,周刊,宗教性报纸,主旨宣传基督教教义(2)1874—1883:更名《万国公报》,读者群体扩大,减少宗教性内容,以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行情为主,目的是影响干预洋务运动。

(3)1889—1907,广学会,复刊改为月刊,主旨“开放中国上层人士思想”,大量发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和评论,介绍西学知识,引起社会关注。

(4)主编、撰稿人:林乐知、李提摩太6《申报》(1872—1949国民党报刊):(1)创刊:1872,英国商人美查,1916史量才出任总经理(2)性质:商业报纸,以赢利为首要目的(3)特点:①经营管理:a降低成本b重视发行c大量招登广告d多种经营②内容上:a尽量中国化b重视言论c重视新闻报道:(娱乐版面)猎奇性、趣味性、时效性d刊登文艺作品7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外国人在华办报的活动(评价=特点+性质+影响)传教士与近代报业:(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①时间:1815.8.5②创办人: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麦都斯③地点:马六甲,少量至广州④内容:主要为基督教教义及圣经翻译,少量的封建伦理和天文地理诗文⑤雕版印刷(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①时间:1833.8创刊于广州,1837至新加坡②创办人:德国郭实腊(郭士立)③内容:少量宗教,全面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科技、文学艺术;外报在香港的发展(3)《香港公报》:香港第一份近代英文报纸,主编英军翻译马儒翰,1841.5出版(4)《遐迩贯珍》香港最早的中文月刊,1853.9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历史地理、科技知识,铅字印刷。

外报在上海的发展:(5)《字林西报》(1864—1951):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也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

纯英国风格的商业报,但政治性比较强,是英国驻沪领事馆和租借当局的喉舌,有“英国官报”之称。

(6)教会中文报刊《万国公报》:①1868—1874:前身《中国教会新报》,周刊,宗教性报纸,主旨宣传基督教教义②1874—1883:更名《万国公报》,读者群体扩大,减少宗教性内容,以中外新闻、西学知识、商业行情为主,目的是影响干预洋务运动。

③1889—1907,广学会,复刊改为月刊,主旨“开放中国上层人士思想”,大量发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问题的新闻和评论,介绍西学知识,引起社会关注。

④主编、撰稿人:林乐知、李提摩太(7)《申报》(1872—1949国民党报刊):A创刊:1872,英国商人美查,1916史量才出任总经理B性质:商业报纸,以赢利为首要目的C特点:①经营管理:a降低成本b重视发行c大量招登广告d多种经营②内容上:a尽量中国化b 重视言论c重视新闻报道:(娱乐版面)猎奇性、趣味性、时效性d刊登文艺作品特点:1多由英国伦敦教会传教士创办,旨在显示西方文明,消除中国人戒心。

2传教士懂中文,熟悉中国情况。

3得到商人、外交官支持,主旨并非经营报业,而在政治宣传、情报活动。

影响:1外报从东南沿海扩展至中原腹地2外报垄断的实质:殖民主义3外报扩展的影响:(1)客观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2)办报实践有助于我国报业发展第三章国人办报的先导与维新报业的勃兴8王韬:(中国新闻报纸之父—林语堂)1828—1897,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政论文集的主要特点:A及时论述时政(报刊时评)B广泛的政论内容C系统的中心思想:与办报主旨一致(强中、诹远、变法)D:战斗的政论文风:言辞犀利→总体:1000字左右,内容集中,观点鲜明,文字浅显9《循环日报》1874年创刊于香港,大型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也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他们政治主张的重要阵地。

王韬任主笔时,系统地宣传他的政治改良思想。

1959年终刊。

特点:(1)创办宗旨:“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2)首创中国报刊政论文体(3)对于报纸的认识:A办报的目的是:“立言”→议论朝政,宣传政治主张B办报的功用是:“知地方机宜”、“知讼狱之曲直”、“辅教化之不及”→了解信息,论论监督,教化C报纸的主编应该:秉公诚正,绝伦超群D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不修饰,干净利落。

王韬政论问题及循环日报评价:1其政论为变法强国制造舆论,树立文人通过文章影响政治的榜样,开创“文人论政”的先河。

2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历史上第一份“华人资本,华人操权”日报3开创新报刊文体,对桐城派旧文风挑战纠正,对当时文坛、以后维新派报刊政论有很大帮助。

10《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发刊,由汪康年、黄遵宪、梁启超发起创办。

旬刊,逢一出版,内容兼顾“论说”与“域外报译”。

影响:刊行不久,风靡全国,推动了变法运动的高涨。

11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大致时间、基本状况、特点):1896-1898年,国人共创办近100种报纸特点(1)主张维新或倾向于维新(2).重视对西方文化教育及科学知识的介绍(3)文言白话并用(4).重视儿童和妇女教育第四章革命改良双重奏与第二次办报高潮12《新民丛报》:(1)创办:是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是他一生中主办时间最长的报纸(2)评价:政治主张仍然是改良,因此在政治倾向上,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13《民报》: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大型机关报。

19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开始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刊。

先后由胡汉民、章太炎、张继、陶成章、汪精卫等任主编,撰文者均为重要革命党人,共出26期。

14“苏报案”:我国近代著名报案之一(1)时间1903(2)起因:《苏报》邹容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3)经过和结果:清廷请租界当局查封《苏报》,章太炎、邹容被判监3、2年,《苏报》永久停刊。

(4)影响:历时10个多月,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极大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革命发展,革命党人又在上海创办了多家革命报刊。

15论述《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一) 从1904年4月开始的,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要不要推翻清政府,实行反清的民族革命2.要不要实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民生主义及土地国有。

(二)论战的情势:1.立论:《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揭示清廷腐败无能;《新民丛报》为清廷和皇帝辩护但论点有失根据2.论战阵容:梁启超VS胡汉民、汪精卫等3.声势:《民报》>《新民丛报》(三)结果:1907年11月,《新民丛报》停刊(四)意义:大论战的意义是巨大的1.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2. 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形成了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

3. 促进了报刊政论文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驳论文得到广泛使用第五章政党报刊的勃兴与中共报刊的创立16黄远生:(1)(1885-1915)原名黄基,字远庸。

江西九江人。

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

(2)新闻通讯特点:①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②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③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④语言通俗生动(3)其政论出色,继承“时务文体”的特点而又深刻见长;在思想上,强调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强调新闻要真实、精确、客观、系统;对记者有“四能”要求: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17《热血日报》:《热血日报》:A时间地点:1925年6月4日-6月27日,创刊于上海B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C主编为瞿秋白。

D主要目的:是为加强在五卅运动中的宣传鼓动工作,与《向导》一起成为五卅运动宣传战线上的司令部。

E内容有社论、国内外及本埠要闻、副刊等。

18论述向导等报刊创办的经过、主要内容、特点(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报刊:.《共产党》:1920年11月7日,创办于上海,假称在广州发售。

月刊,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

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地址,在《新青年》刊出广告启事和要目。

作者主要为陈独秀、沈雁冰、李达等。

工人报刊: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中,工人报刊的创办最早,第一批工人报刊是由上海、北京、广州的党组织创办的,如《劳动界》(1920年8月创刊于上海)、《劳动者》(1920年创刊于广州)、《劳动音》(1920年11月创刊于北京)等。

(2)中共中央报刊:《向导》: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

1927年7月被迫停刊。

主编先后为蔡和森、瞿秋白等。

以报道评论国内外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

周报,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

《热血日报》:A时间地点:1925年6月4日-6月27日,创刊于上海B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C主编为瞿秋白。

D主要目的:是为加强在五卅运动中的宣传鼓动工作,与《向导》一起成为五卅运动宣传战线上的司令部。

E内容有社论、国内外及本埠要闻、副刊等。

第六章从国统区到延安的新闻传播19反“客里空”运动:(1).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

原意是空喊家,中文音译为“客里空”。

新闻界借用它泛指新闻报道中虚构、浮夸的现象和作风。

(2)反“客里空”运动: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的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20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两条战线:左倾和右倾两种倾向所谓右倾指的是粉饰太平、忽视实际问题的倾向,而左倾则指的是片面看待问题、强调或夸大阶级斗争严重性等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