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专题一人口、城市与交通知识体系■ 核心提炼1模式。
2.人口问题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3.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4考点透析1.人口增长发展水平、人口政策、文化背景和婚育观念等方面分析人口增长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1)判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高(>3.0%) 高(>3.0%) 低(<1.0%)传统型高(3.0%左右) 低(2.0%左右) 高(>1.0%)现代型低(<2.0%) 低(<1.5%) 低(<1.0%) (2)影响图623.人口问题(1)人口结构项目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②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
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别胎儿性别。
③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2)人口问题的区域差异图63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1 图61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图61(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考向一人口增长特征分析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图64),回答1~2题。
图64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B. 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C.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 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2.从图中可以看出( )A. 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B.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C. 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D. 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的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的低考向二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图65,含预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回答3~4题。
图653.在人口红利期( )A.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B.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C.0~14岁青少年人口数量减少D.2010年前后人口抚养负担最轻4.我国要想适度延长人口红利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实施“单独二孩”政策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④促进国内人口迁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命题点二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2 图66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
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图66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考点透析1.人口迁移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气候、淡水、土壤和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和家庭等)、政治因素(国家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2.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企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3.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答题要点(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迁入地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②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 新题预测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
图67为北京市流动人数占国内流动人数比重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675.2014年1月17日至31日,北京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6.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图示期间( )A.能够确定2月1日北京市人口总量最少B.北京市人口总量减少C.不能确定2月1日北京市人口总量最少D.北京市人口总量增加命题点三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体系3 图68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1)~(2)题。
图68(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 B.商务区C.住宅区 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4 图69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图69A.⑥①② B.⑤③⑥C.③②④ D.①④⑤■ 考点透析1.功能区类型:城市主要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除此之外还有行政区、科教文化区、休闲娱乐区等。
2.影响功能区形成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它们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3.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方面:(1)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2)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3)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
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
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4)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
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5)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4.城市等级体系从城市数量、功能、服务范围和距离区别城市等级高低。
■ 新题预测考向一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610(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610(b)示意地租变化。
读图,回答7~8 题。
(a)(b)图6107.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 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8.图(b)中曲线能反映图(a)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考向二城市功能区的判断与布局图611为某城市用地功能组成示意图,河边的箭头指示河水流向。
读图,完成9~10题。
图6119.城市中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在图中分别对应的图例应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10.甲地拟规划为疗养区,其有利的区位是①处于上风向②处于河流上游③地势高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命题点四城市化和城市化问题■考点透析1.理解城市化含义2.从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说明城市化的标志。
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3.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水平随时间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其中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2)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从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高低、速度快慢及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