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的转换(1)金融工具模式→权益法例1:2014年1月4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 000元取得乙公司股票10 000 000股,占乙公司10%的股权,准备长期持有,因其取得该项投资时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乙公司股票在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因此甲公司取得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2014年6月30日,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的该项股票投资公允价值为125 000 000元。
2014年7月1日,甲公司又以银行存款250 000 000取得乙公司股票20 000 000股。
此时甲公司共计持有乙公司的股票占乙公司股权的30%,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此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000 000 000元,公允价值为1 100 000 000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100 000 0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5 000 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 00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75 000 000贷:银行存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250 000 000 100 000 000 25 000 00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 000 000 贷:投资收益25 000 000 (2)金融工具模式→成本法例2:2014年1月4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00 000 000元取得乙公司股票10 000 000股,占乙公司10%的股权,准备长期持有,因其取得该项投资时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乙公司股票在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因此甲公司取得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2014年7月1日,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的该项股票投资公允价值为125 000 000元。
2014年7月1日,甲公司又以银行存款750 000 000取得乙公司股票60 000 000股。
此时甲公司共计持有乙公司的股票占乙公司股权的70%,对乙公司具有控制权。
此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000 000 000元,公允价值为1 100 000 000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个别财务报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100 000 0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5 0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 00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875 000 000贷:银行存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750 000 000 100 000 000 25 000 00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 000 000 贷:投资收益25 000 000 合并财务报表:仅需按照正常抵销和调整处理。
(3)权益法→成本法例3:2013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00 000 000元取得乙公司股票30 000 000股,占乙公司30%的股权,准备长期持有,因其取得该项投资时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甲公司取得时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2013年1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000 000 000元,不存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的可辨认净资产。
至2013年12月31日,乙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 000 000元,其他综合收益为100 000元。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持有的乙公司的该项股票投资公允价值为375 000 000元。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银行存款375 000 000取得乙公司股票30 000 000股。
此时甲公司共计持有乙公司的股票占乙公司股权的60%,对乙公司具有控制权。
此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100 100 000元,公允价值为1 200 000 000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个别财务报表: 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00 000 000贷:银行存款300 000 000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30 000 000 30 000贷: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 000 000 30 000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705 030 000贷:银行存款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375 000 000 300 000 000 30 000 00030 000合并财务报表:先做如下调整:借: 长期股权投资 44 970 000贷:投资收益44 970 000 再按照正常抵销和调整处理。
2.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导致的转换(1)权益法→金融工具模式例4:2013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75 000 000元取得乙公司股票30 000 000股,占乙公司30%的股权,准备长期持有,因其取得该项投资时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甲公司取得时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2013年1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 000 000 000元,不存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的可辨认净资产。
至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该项投资未发生减值,乙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100 000 000元,其他综合收益为100 000元。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的该项股票投资处置了2/3,取得处置所得300 000 000元,剩余的1/3的对乙公司的股票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50 000 000元。
此时甲公司仅持有乙公司的股票占乙公司股权的10%,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乙公司股票在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因此甲公司取得时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个别财务报表: 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75 000 000贷:银行存款375 000 000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 000 000借: 资本公积 30 000贷:投资收益30 000——其他权益变动30 000贷: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 000 00030 000借:银行存款300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250 000 000 20 000 00020 00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 000 贷:投资收益20 00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50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投资收益125 000 000 10 000 00010 000 14 990 00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 000 贷:投资收益10 000 (2)成本法→权益法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的,且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例5:2013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9 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 5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 000万元。
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2/3进行了处置,取得处置所得8 000万元存入银行。
此时,甲公司丧失了对乙公司的控制权,但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此时,甲公司持有的对乙公司的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 200万元,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 700万元。
乙公司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100万元。
2014年度甲公司因存在其他具有控制权的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个别财务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9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90 000 000 借:银行存款80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收益60 000 000 20 000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1 200 000 200 00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0 000 1 080 00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 000 合并财务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40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31 400 000 8 600 000借:投资收益 2 400 000贷:盈余公积——年初未分配利润——年初240 000 2 160 000借:资本公积200 000 贷:投资收益200 000 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的,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例6:2012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 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1/3出售给丙公司,出售取得价款3 600万元已存入银行,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6 000万元。
甲公司原取得乙公司60%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 000万元(假定乙公司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均相同)。
自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为100 000元。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甲公司在部分出售乙公司的股权后,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为40%。
此时,甲公司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60 000 000 借:银行存款36 00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收益20 000 000 16 000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20 000 00040 000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000 000 18 000 00040 000(3)成本法→金融工具模式例7:2012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 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
2014年1月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5/6出售给丙公司,出售取得价款6 500万元已存入银行,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6 000万元。
甲公司原取得乙公司60%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 000万元(假定乙公司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均相同)。
自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为100 000元。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