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
元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尼族的土掌房
这种房屋主要材料是土、木。一般盖两 层,下层是猪、牛的圈舍,上层是人的居 住和生活区,楼面和屋顶是用土筑的平 顶,可做晒场和凉台。后来,很多人家逐 渐把下层作为厨房、食堂和会客的地方, 住房、仓房设在第二层上。 这种房子冬暖夏凉。酷夏夜晚,很多人 到屋顶去乘凉、睡觉。清风徐来,蚊虫 回避,十分惬意。 这种土掌房根据人口的多少,有大有小。 大的有天井、院落,成四合院,也有成∏ 形。楼上当面是敞开的。假如是依山而 建的土掌房村落,毗连栉次,层层叠嶂,远 远看去,象一座雄伟的五、六层大厦,有 人惊奇的赞誉这是一座小巧的布达拉宫。
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
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
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 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 的大帐篷。竹楼是用各种竹料 (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 牵扯,极为牢固。 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 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 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 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 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 利于洪水的通过;五是建盖竹 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 比较经济。
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
彝族的“一颗印”,最常见的 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 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 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 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 的空气,促成阴凉,采用了小 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 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由于住 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故称 “一颗印”。
大理
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
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
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 住房多采取 三房一照壁 或 四 合五天井 格式。 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 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 术。 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 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 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 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 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 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 力 。
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
在白族民居中有一个独特的建筑形 式———照壁。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 值,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因此 白族民居正房院落对面的围墙,一般 都要做成照壁。 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式样有独 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 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 一致,不分段;“三滴水”照壁壁面 分成三段,左右两边稍矮,大小对称, 中间段较高,形似牌坊。
丽江
略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 之小结
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建筑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 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对少数民 族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值得高兴的是,云南已经意 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有将古建筑及少数民族建筑保 存、保护得更好,才能对旅游业起到更好的帮助, 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大理、丽江古城的改造。 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原本的生活状态、生态系 统必然会改变,如何做到两全其美是值得我们认真 研究的 。
谢谢观看!
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
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大多建有 飞檐,还非常重视装饰,一般在照壁 的周边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在照壁的 中间区域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 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或镶嵌 精美的大理石图案,使照壁显得高雅 秀丽,充满文化内涵。 照壁题字内容,一般为四字题辞。有 描写大理山水的“苍洱毓秀”、“风 花雪月”等;书写家规的“清白传 家”、“吉祥之家”等;也有的人家 根据照壁方位题写吉祥的字句,如院 落之东的照壁题书“紫气东来”,南 边的照壁题书“彩云南现”等,也有 题写一个大“福”字的。照壁前面院 落中,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 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 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
纳西族的木楞房
典型的纳西民居木愣房建 筑:三坊一照壁前后院、 一进两院的形式、天井宽 大。
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
这种木楞房多为长方形,在长 的一面木墙上开一道门,房子 正中间设一个火塘。除有门的 这一边,其余三边都有木支架, 上铺板子,人们可在上面睡觉、 休息。 如果家里人口较多,木楞房就 被分为大小各一间,分别居住。 总之,傈僳族人民充分发挥自 己的创造能力,根据当地的自 然条件,建盖起样式各异的房 子,但这些房子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那就是古朴、简单、 适用。
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 “四合五天井”
与三坊一照壁不同点在于去掉 了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代之以三 间下房的一坊,围成一个封闭 的四合院,同时在下房两侧又 增加了两个漏角小天井,故名 为四合五天井; 四坊多为三间二层(厢房、下 房也有一层的),但正房一坊 的进深与高度皆大于其他各坊, 其地坪也略高,多朝东、南, 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确一个 用于大门入口,设门楼,亦多 朝东、南。
略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
略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 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 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 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 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略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
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 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 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 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 展而形成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及彝族发展形成的“一颗印”等,在结构、布 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 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