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毒性皮肤病热疮

病毒性皮肤病热疮


• (1)阿昔洛韦是西医目前最常用的抗单纯疱 疹病毒的药物,口服,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滴 注。,或口服泛昔洛韦。
• (2)外治一般用0.25%~l%疱疹净软膏或5 %~30%庖疹净溶液、3%~5%阿昔洛韦软 膏、0.5%~3%酞丁胺溶液、5%阿昔洛韦 霜等外搽患部。对某些局部炎症反应明显的 患者,可先用收敛剂,3%硼酸溶液外用清 洁和湿敷。外用百多邦。
辨证论治
外治
一、内治法 (一)辩证论治
• 证候:面部疱疹新发,簇集成群,基底潮红 灼热刺痛;舌红,苔黄。 • 治法:清热疏风解毒。
• 方药:银翘散加减。
• 证候:疱疹反复发作;红肿斑片,上 有簇集丘疹疱,五心烦热;舌红,苔 少,脉细数。
• 治法:养阴清热,疏风解毒。 • 方药:养阴清肺汤+双花、连翘、生苡 仁。
• 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活检组织标本固定后 染色镜检,见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 包涵体,可初步判定为疱疹病毒感染。感 染部位分泌物、疱液、唾液、脑脊液、血 液标本,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可 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HSV)。
☆诊断要点:
1、群集性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 处。 2、易反复发作。
证候:疱疹反复发作,水疱黄白,红晕色 淡;伴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苔白, 脉缓。 主治:补气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中成药: 银翘解毒丸 双黄连口服液 参苓白术丸 梅花点舌丹 养阴清肺丸
①疱疹未破,用青黛散外用,用水调 或植物油调 。 ②疱疹糜烂、渗液,可用板兰根、马 齿苋、黄柏、大青叶等煎汤,凉湿敷。 后
(1)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 果.忌辛辣炙煿、肥甘厚味之品,保持 大使通畅。 (2)保持局部清洁,促使干燥结痂,防止继 发感染。结痂后宜涂软膏,防其痂壳裂 开。 (3)对反复发作者,应尽量寻找并避免诱发 因素。
谢谢聆听

1、部位: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常见于口角、唇 缘、鼻孔周围、面颊及外阴等部位。 2、皮损:初起为红斑,灼热而痒,继而形成针头大 小簇集成群的水疱,内含透明浆液,破裂后露出 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留有轻微色 素沉着。(图) 3、一般无全身不适感。发病前患处皮肤有发紧、烧 灼、痒痛感。 4、原发感染,可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5、病程: l~2周,易反复发作。
• 肺胃热盛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二 经,蕴蒸皮肤而生。 • 脾肺气虚脏腑虚实不调脾肺气虚,表 卫不固。 • 阴虚内热反复发作者,为热邪伤津, 阴虚内热所致。
• 西医认为本病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HSV)引起,该病 毒可分为I型病毒、Ⅱ型病毒两型,I型病毒主要引起 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感染,Ⅱ型病毒主要引起生 殖器皮肤黏膜的感染及新生儿的感染,两型之间存 在交叉免疫,近年来研究发现I型病毒、Ⅱ型病毒分 别与唇癌和宫颈癌有关。 • 本病多在感冒,猩红热、疟疾等过程中发生,劳累、 受凉、日晒、月经来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 为诱发毒性皮肤病
热疮是一种 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中医文献有‘火燎疱 “热气疮”之称。 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 其临床特点是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互 相融合,多在1周后痊愈,易于复发。
本病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 如感冒、猩红热、疟疾等。 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 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鉴别诊断
• 蛇串疮皮损为多个成群的水疱,多沿神 经走向排列成带状,疱群间有正常皮肤 间隔;刺痛明显;愈后多不再发。 • 黄水疮好发于面部等暴露部位;初起为 水疱,继而形成脓疱,疱破结痂较厚, 呈蜜黄色。
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要治法。初发以清热解毒 治之;反复发作者,宜扶正祛邪并治。
内治 肺胃风热证 阴虚内热证 脾肺气虚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