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民族自决权

论民族自决权

“民族自决”最初是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于17、18世纪提出的,源于民族自决运动,原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世界革命的一个要求。

发展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自决还只是一项政治原则,而不是法律权利。

但此时民族自决权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联合国宪章》第1条第2项明确规定“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

随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宣告独立,作为主权国家参加联合国。

到80年代,世界上原有的殖民地、附属国已经基本上取得了政治独立,但由于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国家仍然漠视民族自决权,悍然侵占其他国家,蹂躏其他民族,因此,继续争取和维护民族自决权的斗争仍然是世界人民的一项重大任务。

何谓“民族自决权”,不同的文化意识背景,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依照大英帝国百科全书的定义,首先指被帝国主义统治的殖民地人民取得民族独立的权利,也泛指一个民族不受外族统治干涉、决定和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利。

一切民族都有自决权,根据这项权利,一切民族在排除外来压迫和干涉的情况下应自由决定自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在现代国际法上,民族自决权是受国际法保障的法律权利。

同时,它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原则,意指各民族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直到自由分离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争取社会主义的利益出发,历来赞成民族自决权原则。

列宁认为:“对我们纲领中关于民族自决的那一条,除了从政治自决,即从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这个意义上来解释而外,我们决不能作别的解释。

”把它作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武器和促进各民族自愿联合的手段加以强调,
斯大林认为,民族自决权就是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组织独立国家的权利。

但是,“不应当把分离的权利理解为分离的义务,分离的责任。

每个民族都可以行使这种分离权,但是也可以不行使这个权利”。

就是说,一个民族有权选择分离,也有权选择不分离,决不能把民族有权分离,理解为必须分
离,认为民族不分离就是没有民族自决权。

列宁还指出,民族自决权“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

这是列宁主义对民族自决权的正确解释。

我们相信承认分离权就会增加“国家瓦解”的危险。

这是遵循“只捉不放”这一格言的梅穆列佐夫的观点。

而从一般民主主义观点来看,恰巧相反,承认分离权就会减少“国家瓦解”的危险。

者说承认和支持民族自决实际上增加了多民族国家的分裂危险,令人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多民族大国不能使用承认民族语言、实行自治和成立自治议会等等自由的方法,去试图巩固国内诸民族同国家的联系呢?
从纯粹逻辑方面来看,诸民族在某一国家内含有的自由愈多,诸民族同这一国家的联系也就会愈加坚固,这不是很明显的吗?试问能不能有什么比分离自由,比组织独立民族国家的自由更大的民族自由呢?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就拿离婚问题来说吧。

反动派反对离婚自由,号召大家“小心对待”它,说离婚自由就是“家庭瓦解”。

实际上离婚自由并不会使家庭关系“瓦解”,而相反地会使这种关系在文明社会中唯一可能的坚固的民主基础上巩固起来。

责备拥护自决自由即分离自由的人是在鼓励分立主义,正象责备拥护离婚自由的人是在鼓励破坏家庭关系一样愚蠢,一样虚伪。

只有拥护特权婚姻所赖以支持的特权的人,才会反对离婚自由,同样地,在现代国家中,否认民族自决即民族分离自由,只能意味着拥护统治民族的特权和警察管理手段,损害民主手段。

承认民族自决权,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支持民族分离。

它可以支持某一民族实行分离,也可以不支持以至反对某一民族实行分离,这要以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和整个人类进步来决定。

列宁说:“决不允许把民族有权自由分离的问题和某一民族在某个时期实行分离是否适当的问题混为一谈。

对于后一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在各个不同的场合,根据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和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分别地加以解决。


从尊重国家主权,维护世界秩序的角度来讲,对民族自决权的理解和应用应把握两个原则:1. 民族自决权是国际关系原则,属于国际法范畴,其适用对象应该有一定意义上的国际法主体资格,而不能用此项原则来处理过于内部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一国不能援引此项原则插手他国内政,破坏侵犯他国主权。

近年来,加拿大魁北克省曾就是否脱离加拿大而独立举行过公民投票,但魁省人民是否有权以公民投票方式实现独立,没有宪法依据,在国际法上,一国国内宪政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制度并非国际法所规范的对象,公民投票仅是指殖民地人民实现民族自决的手段之一。

2、民族自决权只能作为民族整体的权利而存在,不能解释为个体的权利。

许多民族地区往往有许多民族的人民组成,从实践角度看,使所有民族都拥有“自决权”是不实际的。

主权原则是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绝对遵守的,不能动摇。

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而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标志。

主权原则对其他原则制度有制约作用,也是判断其他原则制度是否符合国际法的标准。

传统的国际法上曾经有过“片面领事裁判权”、“保护国”、“附属国”等制度,其之所以被认定为非法并逐步淘汰,就是因为侵犯了别国的主权,有违于国家主权原则。

是自古国际法上不承认的。

由此可见,国际法上的原则制度都是要以主权原则为根据和前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