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
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系统建设目标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
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
具体目标为:◆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
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在系统设计上尽可能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并在设施建设、设备配备方面适度超前,保持技术先进性,使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林业管理的要求。
4.宏观性与微观性高度结合,面向实用的原则系统按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及对系统功能需求的不同在应用意义上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形成省级、市级和县级系统互为依托、相互兼容、各有侧重、相互统一的整体,并确保与国家系统畅通连接。
系统建设在组织、技术和实施等方面以兼容、简便、实用为原则,做到宏观性与微观性的高度结合,进行动态管理。
5.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共享性原则系统建设要保证数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运行,把系统故障降低到最低程度。
留足接口,方便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形成易于移植的开放性系统,同时,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6.统一开发、分级建设,边开发、边应用的原则在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下,分级、分步骤开展系统建设。
有计划地组织各级各类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建库工作,同时根据各方面需要各自组织开发子系统,为系统投入运行进行必要的准备。
做到边开发、边应用。
7.整合资源、节约资金、提高效率和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技术和基础设施,统一标准、建立规范、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使各地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数据和网络等资源,节约资金,提高系统的建设效率。
三、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一)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系统建设的目标从应用层次上为二部分。
一部分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着重解决相关部门与相关行业对森林资源基础数据迫切需求的问题;另一部分为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林业各职能部门的子系统,如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信息系统、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着重提高林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按服务功能与对象的不同分为省、市和县三级系统。
这三级系统互为依托、相互兼容、各有侧重、相互统一地构成了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系统的建设中,将采取软件集中研建,数据分级负责,建设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规程规范。
采用国家统一的规程规范,使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更新、处理在统一的框架下开展,以保证系统在科学、有序的状态下正常运行。
同时,通过规程规范,使各地有章可循,使我省自行开发建设的各类系统从技术层面上与国家级系统相统一,保证数据共享、资料共享、成果共享,提高系统兼容性。
2、建立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
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库、遥感数据库、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完善。
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的建设中,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为核心,以二类调查区划的小班为基本单位,建立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信息、资源属性信息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
同时,完善全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库,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将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专项调查、重点工程规划、林业专项管理信息等纳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中。
逐步将各地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与林业重点工程有关的森林资源管理(规划设计)数据纳入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库中,并通过系统相应的功能设计,在一定管理条件的约束下,使各类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做到及时更新,以保障系统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及时、科学、客观的动态信息。
使系统运行在丰富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基础之上。
3、开发研制软件。
系统软件分为二大部分。
一部分是围绕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的建立、运行、维护、使用、更新、管理及网络化所需的软件;另一部分是围绕提高全省各级林业管理部门现代化管理水平所需的软件。
选用先进的软件平台,按各自管理需求,研制开发应用软件系统。
软件研制开发以空间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传输与数据交换技术为核心,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遥感数据、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数据为基础,以各类数据的动态更新为保障,以简单易用为目标,开发建立科学、适用、功能全面、实时变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分析评价、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
4、建立安全完备的网络系统。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安全、高效、节约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全省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着重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以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权限管理技术等为主要手段,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信息发布系统和网络信息查询系统。
(二)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1.应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库技术(DBMS)和网络技术(WEB)等,在国家基础地理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支持下,以森林资源一类、二类和其他专项核调查数据为基础,分级建立省、市和县三级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
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公共数据平台。
2.选用适宜的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对小班的遥感影像、矢量地形图、栅格地形图、矢量小班信息的集成管理。
3.采用各种先进实用的软件技术,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开发林业管理信息子系统。
4.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平台,使省、市和县级系统物理上相互联通,逻辑上构成统一整体。
5.充分应用各类经营管理信息,结合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它信息系统的运行成果,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对森林资源基础数据高效的实时更新。
四、系统功能主要特点(一)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采用基于MPLS 的VPN 实现林业虚拟专网,系统中还采用VLAN 技术,控制网络广播风暴的产生,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交换机交换机SDH备份路由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路由器server server 省林业厅市林业局县林业局SDH/ADS L SDH/ADSL 交换机交换机图1 系统网络结构图(二)严格的数据建库流程提供严格的建库流程,加强数据检查,提高数据质量。
图2数据建库流程图(三)灵活的软件架构和丰富的应用系统系统采用组件式开发的方法。
首先将系统抽象为一个个的模块,在此基础上,确定公共模块,这样就可以实现省市县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公共的部件可以通用,提高开发效率,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的应用子系统基本涵盖了林业的方方面面。
硬件平网络图3 软件逻辑结构图(四)强大的三维仿真显示能力系统提供自主研发的单机、局域网和互联网三个层次的三维仿真引擎,在数据源保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三维显示和分析功能。
利用森林资源信息系统的三维模块可以快速建立河南省各个主要林业的DEM模型,并将林班矢量数据、植被类型栅格数据、TM影像叠加以及三维林木数据叠加在DEM上。
使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三维林区漫游、飞行等交互浏览功能,还可以在三维空间实现对所要了解的林区进行属性的查询,并提供三维分析功能,为林业资源管理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图4 三维仿真系统流程图五、系统建设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1. 成立系统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要成立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系统建设领导小组。
负责系统建设的组织与协调,主持项目建设中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组织成果验收。
2.成立系统建设工作组。
具体负责系统建设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协助领导小组公开招标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协助承建单位编制完善系统建设技术方案;组织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协助承建单位搭建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系统集成和信息交换;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主要技术人员分批进行系统软件运行和系统维护及实际操作技能集中培训;协助完成成果的评审验收等。
各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技术保障成立专家咨询组。
聘请森林资源监测、林业和信息化工程、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遥感、地理信息、数据库、网络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系统建设专家咨询组。
参与系统建设技术方案、系统设计、实施方案、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参加成果的评审验收;针对系统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提出建议;提供技术咨询;为系统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三)质量监控保障招聘项目监理单位。
公开招标选择项目监理单位,其主要职责、义务、权限在招标文件中标明。
同时要至上而下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编制各个工序的规章制度和检查验收办法,明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承建单位、技术工作组、技术人员的技术责任与奖惩制度,保证数据安全、系统高质和运行稳定。
(四)资金保障1、经费概算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建设相关标准,参照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方案》要求的配置和试点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结合我省实际和市场价位,经概算系统建设总费用,扣除前期二类调查已使用经费,还需要4327.4万元(不包含网络使用费和机房建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