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

根据 mis 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 mis 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 )、管理信息系统( mi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三个阶段。

1 面向业务的edps 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主,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主。

2 面向管理的 mis。

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mis 逐渐成熟起来。

mis 由 edps 发展而来,与 edps 相比, mis 更强调信息处理的系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

早期的 mis 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

3 面向决策的 dss 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

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 dss 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1.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根据其功能和复杂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级别。

最基础的是面向某项业务如生产、财务、经营、物资供应、人事等处理的系统,称为事务处理系统。

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进行数据处理,帮助业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MIS是一种较复杂的信息系统。

它是在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能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输出、维护信息。

MIS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仅能进行数据处理,而且还将数据处理与优化的经济管理模型、仿真等结合起来,能向各级领导提供决策用的信息。

MIS可以按照企业业务处理的功能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如市场营销、产品质量、生产作业、劳动人事、成本财务等。

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MIS的建设中,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

比如: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的种类成千上万,规格型号、归属部门、安装位置等千差万别。

MIS要管理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及运行后的状态等涉及的内容很多,很难通过调研完全确定所有的内容。

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

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

有的系统调查花数周或二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竞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展开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

(2)人为因素过多干扰信息系统的客观性
MIS成败的关键是人,是人的思想观念,MIS好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MIS的效果以及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事实证明,凡是信息化效果显著的单位,其主要特点是领导班子及职工队伍素质好,并有一支愿为推进信息化作不懈努力的、技术素质与思想水平都高的骨干队伍。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缺少使用者、决策者的积极参与,导致系统的开发需求不明确。

在企业日常运行当中,管理信息系统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有时为了某一方面的利益领导决策者会施加压力,造成系统不能够有效客观进行下去,从而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客观性。

(3)信息系统安全性
管理信息系统中涉及大量企业机密,在使用过程中尤其依靠网络的分布式系统,信息的泄密对企业来说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在实际使用中信息安全性不可忽视,这就要求有相关的配套技术及设备、人员。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对系统本身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系统的高效性必然造成人力资源的冗余,考虑到多方利益关系,所以有些企业宁愿过多使用人力,管理信息系统真正体现的高效性体现不出来。

3.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问题的解决
MIS建设应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确立适度的开发目标和内容,使企业的决策者和系统的开发者都对系统建设心中有数,以便有效地安排和布署开发工
作,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确立新的工作方式。

首先,系统的目标和内容涉及因素很多,而应考虑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1)系统分解。

系统建设的规模一般较大,不易掌握和控制,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子系统,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原有方式总是按照工作相关的程度分为多个部门,因此,划分子系统是方便的,关键是要制定描述子系统间联系的约束规范,以此保证各子系统最终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2)全面评估。

对于各子系统,全面评估系统开发的目的、内容、效果、条件相运行后的维护扩展等因素,这些因素关系到系统建设的成败,应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要从大局着眼进行认真的分析。

盲目求大求全就会导致图虚名而招实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逐步迫近。

在满足系统约束规范的基础上,用快速原形法开发各子系统。

这样就不必首先进行详尽的需求分析,以完全掌握原有的方式,而是通过试运行把用户的需求不断吸收进去,让系统直接逼近开发目标。

这样做有许多益处:可以降低开发者掌握原有系统的难度;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确立新的工作模式;开发过程中,用户已经接受了新的系统。

其次,企业自身的重视。

作为企业开发、利用好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源不外乎自身的发展,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合理的利用好,避免资源上的浪费,真正利用好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指导作用。

这就要求企业的积极参与,一是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可行性分析、风险预测等;二在开发阶段充分调研,真正的用户、使用者参与,最大限度满足业务需求;三是避免人为、利益因素的干扰,这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周志英.管理信息系统原理
2、朴顺玉,陈禹.管理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张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视野2006
4、王小铭.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开发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班级:管理111
姓名:张夏阳
学号:20113050101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