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贸易区专题书目推荐

自由贸易区专题书目推荐

彻底搞懂中国自由贸易区优惠作者:刘德标,祖月主编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8-1内容简介:走进21世纪的10年,中国已经签订了8个自由贸易协定和1个优惠贸易协定。

但是,中国企业对“自由贸易区与区域贸易协定的关系”还不知晓,对“自由贸易区优惠的游戏规则”认识不够。

因此,本书致力于普及自由贸易区知识,对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介绍、比较、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掌握立法内容,明确运行机制,熟悉操作规程。

本书力图从纵横两个方面阐述。

纵向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走进中国自由贸易区;第二部分,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第三部分,内地与港澳签署的《安排》;第四部分,中国签署的《亚太贸易协定》,并汇编了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目录作为附录。

横向又分为五个部分,即货物贸易关税的优惠,区域原产地规则的优惠,服务贸易承诺的优惠,投资的优惠,其他经济合作的优惠。

而且,在具体章节后面,都附有“中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及填制说明”。

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证研究作者:成新轩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内容简介:重叠式自由贸易区是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现象。

重叠式自由贸易区并非传统自由贸易区简单的叠加,而是对传统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书从原产地规则的角度,分析了重叠式自由贸易区的短期经济效应和长期经济效应,并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验证。

探讨了重叠式自由贸易区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提出了原产地规则的国际协调思路,分析了以中国为轮轴的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发展对策。

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作者:赵传君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1内容简介:中国与自己的最大邻国、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最具市场潜力的经贸合作伙伴——俄罗斯还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是中俄两国具不具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条件?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应、战略效应和区域安全效应?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和障碍?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应选择何种模式和监管机制?如何加速推进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对于上述问题,本书作者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给出了令人信服的明确答案,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作者:蒋满元主编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等内容。

空港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实践探索作者:《首都空港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编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1内容简介:本书集系统性、理论性、超前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是具有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本书以首都临空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并进一步对空港自由贸易区的演进规律、带动作用、功能定位、战略实施步骤以及政策支持等进行了系统性的剖析。

二是具有理论性,本书着重对空港型自由贸易区的演化发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中探索出了一般性规律。

三是具有超前性,目前国内还没有空港自由贸易区,更没有研究空港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方面的专著,本书的出版将对空港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具有实用性,本书对首都建设空港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步骤和政策建议,对于首都空港自由贸易区的运作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内外其他地区建设和发展空港型自由贸易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研究作者:张海森著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1内容简介:本书对中澳经贸关系发展进行了回顾,系统地比较了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FTA 战略,对双方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测算了主要产业的比较优势,运用美国普度大学开发的并在国外广泛使用的全球贸易分析预测模型(GTAP)模拟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

在模拟方法上,不仅考虑静态效应,同时考虑长期内贸易、投资和收入的内在联结机制,模拟资本内生化条件下,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长期动态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对于双方建立自贸区存在的问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作者:李艳丽著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2-1内容简介:随着多边贸易体系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尤其是多哈回合的失败,一些国家开始转向了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即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启动本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

中国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战略启动较晚的新兴大国,在制定和执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较显著的“非经济”因素考虑的特征,传统的单纯从福利角度分析自由贸易区参与国经济得失的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本文运用政治经济的分析方法对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进行解析,并同时参照美国、日本等大国的战略实践,为完善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自由贸易区战略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服务于一国多元化的战略意图。

《中国经济文库·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2):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从三个层面来研究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目标与执行效果。

首先研究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经济效应,并引用引力模型,将自由贸易区虚拟变量加入引力模型中,研究其对双边贸易量的影响。

回归结果认为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逐年下降,自由贸易区战略中的“非经济”因素考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次研究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国际安全的关系,认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石油安全以及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密切相关。

最后研究自由贸易区战略对中国大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影响,认为中国充分运用了自由贸易区战略,为大国崛起战略的执行谋求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经济文库·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2):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的创新首先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

本书运用政治经济的分析方法,不但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而且将国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也纳入分析中,研究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国际安全和大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的创新还体现在观点的创新。

《中国经济文库·理论经济学精品系列(2):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政治经济研究》认为自由贸易区战略可以运用到多个战略意图中去。

对于促进国家石油安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以及维护巩固大国地位等,自由贸易区战略都可以是比较有效的战略手段,为实现中国不同的国家战略意图作出贡献。

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作者:史晓丽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5-1内容简介:《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1952-2012)》是一本综合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

全书分为六章,从“NAFTA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的模式”、“NAFTA保障措施法律制度”、“NAFTA反倾销和反补贴法律制度”、“NAFTA贸易救济制度与WTO规则的相符性”、“NAFTA贸易救济争端案件引发的管辖权问题”及“中外区域贸易协定贸易救济法律制度及对NAFTA的借鉴”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全书体例清晰,资料翔实,学术价值颇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领导干部知识百问百答作者:马勇,贺磊,杨建美编著出版社: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7-1内容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百问百答》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众知识读本。

它们的文字简洁,内容通俗易懂,从专业的角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行了全方位介绍,是面向广大公众和各基层干部领导的知识读本。

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路径选择研究作者:胡庆江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1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格局中,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成为东亚地区与欧美地区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竞争的一种新思维和新形式。

然而,由于成员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建成将面临任何其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未有过的挑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路径选择研究》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深入探讨了影响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路径选择的经济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对南北型自由贸易区路径选择的比较研究,指出了东亚国家应如何借鉴EU、NAFTA的成功经验并吸取APEC自由贸易安排的教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文库: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的路径选择研究》最后探讨了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路径选择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时间角度提出了东亚自由贸易区具体的最优现实路径以及我国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对策和途径。

中日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作者:徐梅等著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7-1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谈判步履维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各国和地区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作为WTO的最大例外,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其主动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优点,成为各国和地区区域化对策的主要内容,乃至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潮流,大有顺之者兴、逆之者衰的趋势。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08年版《通商白皮书》中的资料,2007年,韩国、日本和美国已签署和正在谈判的FTA分别覆盖各自对外贸易额的50.6%、34.7%和42.1%,澳大利亚、墨西哥的这一比重在2006年就达到58.6%和86.7%,而我国已签署和正在谈判的FTA仅涵盖对外贸易额的25.3%。

这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极为不利。

APEC走向亚太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作者:宫占奎,刘晨阳主编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2-1内容简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89年成立,1994年确立茂物目标,即APEC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

1995年制定的《大阪行动计划》将茂物目标具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内容包括4个领域,便利化内容包括11个领域,同时确定了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基本原则。

从1996年开始,APEC各成员为实现茂物目标提交自己的单边行动计划(IAP),并从1997年1月起推进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到目前为止,APEC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也实施了11年。

在此期间,APEC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也有不足。

为了使APEC成员的承诺得到落实,APEC始终注重评估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