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区这一影响因素成为可能。 这一模型的另一大特点
就是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产业层面的, 这正好也与
本文的初衷相符。 该模型的基本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 一) 弹性的确定
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在该模型中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求得这些值,我们首先假定
M =f(P ,P ,y ) (i,r (i,v)
( 二) 需求和供给函数
*
假 定 Pi,r 是 国 家 r 向 世 界 出 口 商 品 i 的 出 口 价
格 ,P (i,v),r 是 国 家 r 出 口 的 商 品 i 在 国 家 v 的 国 内 价 格,两者有以下联系:
*
*
P(i,v),r =(1+t(i,v),r )Pi,r T = (i,v),r Pi,r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提出后, 两国有不少的学者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相关 问题 进 行了 研 究。 其 中,石 峡 、李小 红 和罗 林敏 (2007)等 从 贸 易 关 联 性 的 角 度 对 中 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势在必行;李晓峰、 张巍 (2006) 认为 建 立中 韩 自由 贸 易 区 是 解 决 中 韩 贸 易 摩 擦 的 有 效 途 径 ; 李 秀 敏 (2006)等 用 贸 易 引 力 模 型 对 东 北 亚 国 家 的 贸 易 潜 力 进 行 了 实 证 分 析 ,认 为 韩 国 对 中国的出口还有一定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中国对韩国的出口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建 议 通 过 建 立 自 由 贸 易 协 定 等 方 法 加 强 经 济 合 作 ;刘 翔 峰 (2005)认 为 中 韩 经 济 显 现 出 巨大 的 合作 潜 力,两 国间 建 立自 由 贸易 区 是必 要的 ;韩 国 学 者 李 圭 泽 (2005)认 为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缔结还有一些困难, 并建议采取以城市为中心构筑两国间自由 贸易区;薛敬孝 (2004)等采用 CGE 方 法对 东亚 地 区各 种 可能 的 贸易 合作 安 排的 效 果进 行了 模 拟分 析 ,认为 单 独建 立中 韩 自由 贸 易 区 会 使 中 国 和 韩 国 的 GDP 分 别 增 长 1.76%和 1.15%,出 口 增 长 分 别 为 34.11%和 20.18%,进 口 增 长 分 别 为 37.89%和 19.25%。 他们还测算出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 30 个行业产出的影响。
4
Vol.25 No.5 May.2009
国际贸易
响, 而很少测算自由贸易区对两国间具体行业的进 出口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第三,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 规划已经不是中韩两国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初次尝 试了。 早在 2002 年中国和东盟就签署了《中国与东 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和东盟进 入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接着,中国 内 地 又 和 香 港 (2003 年 )、澳 门 (2003 年 )达 成 了 《更 紧 密 经 贸 关 系 安 排 》, 与 巴 基 斯 坦 (2003 年 )、 智 利 (2005 年)、新西兰(2008 年)也分别签订了自 由 贸易 区协议。 而韩国也与智利(2004 年)、新加坡(2006)、 美国(2007 年)、东盟(2007 年)签署了自由贸 易 区协 议。 在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格局下,每个协议的签 订无疑会对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效应产生影响。 因此, 在考察中韩自由贸易区效应时不应只考虑到 中韩贸易自由化后会怎样,而更应该放眼全局,尤其 要关注那些对中韩两国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的经贸 合作情况, 譬如同是中韩贸易大国之一的美国于 2007 年与韩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议。
参数选定具体的数量值。 在此过程中,假定该模型可
以无限次地复制这些基准值。 一旦模型被校准(给参
数赋值),这个模型就可以被用来模拟一些不可观测
的或非现实的政策对经济体的冲击效应。 因此,可以
用来预测经济对现有政策体系变化的反应。
本 文 以 Francois 和 Hall (2003) 的 GSIM (Global
李晓峰 1,2
口市场,2007 年又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市场。 由此可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双 边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中韩贸易在两国对外贸易中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 鉴于中韩经贸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中韩两国也一直致力于寻求进一步巩固和
桂嘉越 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2.国际经贸研究中心 广 东 广 州 510006
在 本 文 中 ,笔 者 根 据 李 荣 林 、 鲁 晓 东 (2006 ) 使 用 的校准方法,首先建立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其
中有大量待确定的参数值。 然后根据经济运行的状
况为该模型选择一个基准解,并将其代入模型中,此
时参数变为未知数,而原来的待求解变为常数,依据
基准解, 通过技术处理可以为该模型所包含的所有
希克斯同质产品的假定,可以推出:
交 叉 价 格 弹 性 N =θ (i,v),(r,s) (i,v),s (Em+Es)
(2)
Σ 需 求 价 格 弹 性 N =θ (i,v),(r,r) (i,v),r Em- θ E (i,v),s s sr
=θ(i,v),r Em-(1-θ(i,v),r )Es
Simulation Model) 模 型 为 基 础 , 构 造 可 计 算 的 局 部
均 衡 模 型 。 该 模 型 脱 胎 于 世 界 银 行 开 发 的 SMART
模型, 但相比而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现实数据结
合度,而且研究维度可以扩展至无限大,这使得本文
在研究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效应时加入韩美自由贸易
Σ Σ ΣΣ M^ i,r =
M^ (i,v),r =
N P^ + (i,v),(r,r) (i,v),r
N P^ (i,v),(r,s) (i,v),s
v
v
v sr
Σ ΣΣ =
N(i,v),(r,r)[Pr*+T^(i,v),r ]+
N(i,v),(r,s)[P*s +T^(i,v)s ]
v
v sr
M^ N P^ ΣN P^ = + (i,v),r
(i,v),(r,r) (i,v),r
(i,v),(r,s) (i,v),s'
sr
(6)
P^(i,v),r =P^*i,r +T^(i,v),r
(7)
X^ i,r =Ex(i,r)P^i*,r
(8)
其中,符号 ^ 表示变化率。
3. 均衡条件
将方程(6)、(2)和(3)代入方程(8),则有: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本文中试图运用 2006 年 的关税税率,在考虑韩美自由贸易区的情况下,测算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间具体行业进出口的 影响等相关的看法。
二、模型及其校准方法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如自由贸易区)静态效应的 估计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后估计。 较为典型的就是引 力模型,最早是 Tinbergen 和 Poyhonen 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将其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中来的。 在之后几十 年的发展中,由于研究问题的特殊性,经济学家又从 多角度、多方位丰富和拓展了引力模型。 其中,对贸 易协定影响的估计通常的做法是加入虚拟变量;另 一种是事前估计。 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效应研究就 属于此类。 目前用于事前估计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就是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模型。 其虽然是以一般 均衡理论为架构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张彬、张澎 (2005)指 出 ,CGE 模 型 的 分 析 结 果 对 假 设 、 参 数 和 数据敏感, 必须进行相应的解释; 李荣林、 鲁晓东 (2006)指 出 ,CGE 模型 的 模 拟 结 果 往 往 只 是 给 出 各 种经济总量指标的变化, 但是政策制定者一般需要 根据具体的产业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因此, 对于产业层面的研究大多使用着眼于产业分析的局 部均衡模型。
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途径。 早在 2004 年 APEC 会议期间,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 韩国总统卢武铉就对中韩两国启动双边自贸区可行性民间联合研究达成了共识。 2005 年 3 月, 中国国务院发 展研 究 中心 和 韩国 对外 经 济政 策 研究 院在 北 京正 式 签 署了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备忘录 。 2007 年 3 月,中韩自由贸易区进入 了官产学联合研究阶段。
(9)
令世界总进口等于世界总出口 , 即M^ i,r =X^ i,r ,将
(9)和(8)代入,得:
Σ Ex(i,r)P^i*,r =
N(i,v),(r,r)[Pr*+T^(i,v),r ]
v
ΣΣ +
N(i,v),(r,s)[P^s*+T^(i,v),s ]
v sr
(10)
方 程 (10)是 整 个 GMIS 系 统 的 核 心 方 程 ,通 过
程度的受到韩美自由贸易区贸易转移带来的影响; 如果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则更有利于两国
比较优势的发挥。
关键词:中韩自由贸易区;韩美自由贸易区;局部均衡;校准
中 图 分 类 号 :F74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2-0594(2009)05-0004-05
收 稿 日 期 :2008-12-31
5110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RESEARCH
第 25 卷 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 要:文章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建立校准模型,从产业层面测算了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
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 模拟的结果表明:如果中韩不建立自由贸易区,那么中韩贸易将会较大
综上 所述 ,笔 者有 以 下几 点思 考 :第 一 ,中 国 自 2001 年 加 入 WTO 后 关 税 一 直 都呈下降趋势,如果在 5 年的过渡期内对贸易区建立效应进行测算,其效应就可能 会被高估。 因此,有必要在过渡期结束后,在中国入世关税调整基本完成的条件下 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再进行测算;第二,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都将注意力放 在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两国总体宏观经济的影响上, 如总出口和总进口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