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岔施工综合技术

道岔施工综合技术


道岔原位组装时,利用CPIII控制网,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定位出道岔的位置控制点。
17
(1)利用CPIII点测量成果,采用精度0.5秒徕卡全站仪自由测站,后视8个 CPIII棱镜,放样道岔控制桩。每组道岔在直股的岔首、岔心、岔尾及两处轨排 接缝、曲股岔尾以及道岔前后50~100m范围内设置控制桩。 (2)在岔首、岔心、岔尾控制桩位置,垂直直股线路在道岔两侧分别设置 外移桩。 (3)为保证咽喉区内的6砟道岔间的相互位置,各组道岔单独放样后,要校 核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4)道岔两端至少预留100m的正线作为道岔和区间线路衔接测量的调整距
31
4.3
扣件安装
按照相应岔枕部位相应垫板的要求摆放平垫板、滑床板、护轨垫板、支距垫板。摆 放顺序:垫板就位---缓冲调距块就位—板上胶垫就位—盖板就位—岔枕螺栓就位(含弹 垫)---螺栓预紧,注意在安放弹性铁垫板时,要使轨底坡朝向轨道内侧,螺栓孔中心与
预埋绝缘套管孔中心对正。(尖轨跟辙叉部分,运输至现场时,扣件与钢轨为一体)
离。
(5)铺设前复核道岔中心控制基桩的中线、里程和标高,检查路面高程, 复测岔前、岔后直股、侧股控制基桩。
18
3.1
道岔运输 道岔厂内预铺、调试合格后,对道岔各部件做出对号标记,进行道
岔分解,分解方式以满足汽车运输为原则,单件分解为主。 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辙叉的技术状态在出厂时已经组装调整到 位,分解为组装件整体运输,并安装临时固定零件。连接钢轨(配轨)应 按钢轨接头编号相对集中装运,厂内已安装胶结接头的钢轨不得分解。 道岔扣件拆解后,须按编号、类型等分别装箱运输。岔枕堆码后, 捆扎为集束方式运输。岔枕长度大于3.5m时,长短枕分解运输。电务转
换设备应根据设备特性分解为若干单元件后装箱运输。
19
20
道 岔 散 件 运 输
21
3.2
道岔装卸 机具要求
3.2.1
道岔构件装卸采用符合起重要求的起重机械,配合大刚度、柔性吊带、 多吊点专用吊具进行吊装。 3.2.2 起吊作业要求
(1)吊具与道岔构件连接后,要对锁具锁紧可靠性和平衡性进行检 查;先进行不大于100mm起升高度的试吊,验证起吊设备、吊具的可靠性, 保证轨排垂向和横向最大变形量不超过100mm。
直 线 尖 轨
距尖端 575mm 距尖端 2889mm 距尖端 7304mm
曲 线 尖 轨
距尖端 964mm 距尖端 3855mm 距尖端 8604mm
转辙器组件
6
检测位置 心轨尖端 距心端389mm 距心端1225mm
降低值(mm) 16 4 0
轨头宽度(mm) 0 22.5 50
辙叉组件
7
绝缘接头设置在曲股时客专18号单开道岔配轨图
4.4
道岔组件安装
道岔钢轨件首先安放基本轨与尖轨组件、辙叉组件,之后按照从前至后,先直向 后侧向,先外股后里股的顺序安装其余钢轨组件。 (1)将道岔钢轨组件按设计图纸要求,用专用吊具将其吊放到扣件上。其中基本轨 -尖轨和辙岔钢轨组件需要整体吊放安装。钢轨间预留8mm的缝隙,并用鱼尾板连接。将 直、曲基本轨端 头用方尺方正,并与道岔岔首控制桩位对齐。 (2)先将直基本轨扣件拧紧,用弦线法校正直基本轨的直线度,误差控制在
2mm/10m内。
(3)以直基本轨为控制轨,通过轨距和支距来调整其他钢轨件的安装位置。 (4)调整岔枕水平,没隔10根轨枕采用水准仪找平,其余轨枕以这些为基准,采用 拉线的方式找平。 (5)所有钢轨件连接完成后,对道岔的起终点、直线度、轨缝、轨距和支距再次进 行校正,几何尺寸满足要求后,用定扭距扳手将道岔扣件拧紧。
1

一、道岔型号简介

二、道岔尺寸及主要组成部分
三、道岔施工工艺流程 四、道岔施工技术 五、体会及建议



2
盘县车站高速道岔主要采用18号长枕埋入式高速道岔 ,直股通过速度为350km/h,侧股通过速度为80km/h。
VRC60 -1100 -1:18

VRC60:中国标准断面型式60kg/m钢轨 1100:道岔线型R=1100m 1:18:道岔号数18
35
道岔组件安装顺序示意图
36
道岔组件安装
37
道岔组件安装
转辙器组件就位:基本轨前端轨距中心线垂线与基本轨前端里程处的线路中心 桩重合,纵、横向偏差不超过5mm,转辙器跟端直股轨距中心线垂线与线路中心 线重合,横向偏差不超过5mm。
38
道岔组件安装
辙叉组件就位:采用专用起重机械在标明的吊点处按照吊卸作业要求吊卸。 采用辙叉直股趾端和预设的桩位重合的方法定位,纵向偏差不超过2mm,横 向偏差不超过2mm。辙叉直股跟端和预设的桩位横向偏差不超过2mm,并使直
导曲线段钢轨 21575~29413mm 辙叉侧股轨排 22762×1226mm
18号道岔分解图
5
尖轨 类型
检测位置 尖轨尖端
降低值 (mm) 23 14 3 0
轨头宽 度(mm) 0 3 15 40
尖轨 类型
检测位置 尖轨尖端
降低值 轨头宽 (mm) 度(mm) 23 14 3 0 0 5 20 50
股直线度符合要求。
39
直股钢轨件调整
40
曲股钢轨件调整
41
高程调整
根据放样的高程基 准点,通过转动竖向螺杆 实现道岔升降,从而调整
道岔的高程,当所有基标
点高程调整至0-3mm后。 再通过弦线调整基本轨全
长范围内的高程,使基本
轨顶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如图;再用轨距尺检测各 点的水平(超高),如图, 起升竖向调节螺杆,检测 曲股水平,将高程调整到 位。
扣件系统具有-8~+4mm的规矩调整量,通过调整轨距块可实现-2~+4mm的轨距
调整,附以缓冲调距块的掉边可实现-8~+4mm的轨距调整,调整无需备件。
11
一般部位轨距块及缓冲调节块安装示意图
道岔组装时,严格按照安装手册安装轨距块及缓冲调节块。在混凝土浇筑前的 粗调及精调时,慎用调整件,为道岔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预留调整量。
长度大于25m轨件吊点示意图
24
25
道岔存放主要应注意如下的要点: (1) 道岔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平整度不大于1mm/1m,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排水畅通,严禁积水。 (2) 转辙器轨件、可动心轨辙叉组件单层堆放。钢轨件的码垛层数不得多 于4层,并将尖轨摆放在顶层,轨件和地面间应铺垫缓冲衬垫(如木质垫)。
道岔几何尺寸在整体调整到位后,采用集中搅拌站拌和混凝土,汽
车泵进行灌注。

道岔施工主要工序流程
道岔厂内预组装
装(原位法) 混凝土浇筑
控制点测设
运输、装卸及存放
道岔精调
道岔组
道床板
道岔粗调 道岔焊接。
钢筋、模板安装
14
每组道岔出厂前,均应进 行厂内试铺,严格检测道岔各部 分尺寸和几何形位,消除超限点 位。消除因加工和制造误差超限 产生的质量缺陷、及时更换零部
26
27
最多五层岔枕的堆放(长度≤5m)
28
4.1
组装平台安装
根据测设的道岔
控制桩位置安装组装
平台。组装平台两支 撑刚梁的间距为1.5米,
中间采用拉杆整体固
定。其安装高度需要 保证道岔组装完成后,
低于设计标高10mm以
内。
29
4.2
散布岔枕
人工按 设计要求的 编号位置将
岔枕搬运到
组装平台上。 岔枕位 置放样时, 采用100m长 尺进行,避 免误差累积。
件。厂内试铺时还应安装电务转
换和锁闭装置,进行道岔工务和 电务系统的联合调试。
15
16
道岔施工前,必须先进行线下工程贯通测量,对站场范围及两端相邻区段相关联的
导线、水准点、线路中线、高程进行贯通闭合测量。对照线路中线复核线下工程构筑物位 置及几何尺寸,确认满足道岔铺设要求。 道岔控制桩放样除测设道岔岔心、岔首、岔尾中心桩位外,还应在道岔前后50~100m范围 测放线路中线桩,以便控制线路同道岔平顺连接。
为便于道岔厂内试制和组装,客专道岔厂内配轨时按轨缝为8mm计算钢轨件
长度,现场铺设时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切轨。
配轨
8
通用部位扣件结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滑床板部位扣件结构
尖轨跟端部位扣件结构
辙叉部位扣件结构
9
典型部位扣件结构
10
Ⅱ型弹条分开式扣件系统部分零部件使用说明 轨距块分为9-11、10-12两种型号,用于调整钢轨左右位置;
12
岔区及前后过渡段测量放样
桥梁地段铺设“两布一膜”中 间分隔层 拆除组装平台、安装侧向支撑丝杆
绑扎道床板底层钢筋网,摆放中层钢筋
道岔拆解、单件产品运输
安装道床板钢筋网架,绝缘测试
安装、调整原位组装平台
道岔专用吊具卸车
道岔精调、工电联调
拆除道岔转换设备 安装岔枕、调整岔枕间距、位置 调整 安装普通垫板 侧向 丝杆 及支 道岔钢轨件就位、联接 水平调整器 竖向调整器 撑螺 杆 轨检小车检测道岔 合格 道岔区道床板砼施工 砼拌合 场生产 施工区封闭、砼养生 道岔第二次精调、固定 不 合 格 清理杂物、安装模板
1 2
≤8m
≤6m ≤25m
≤6m
≤8m
长度小于25m轨件吊点示意图
23
起吊作业要求 长度大于25m的钢轨件,装卸作业时应采长度大于30米的专用柔性多 点吊具吊装,吊点间距最大值为3m。
1
2 3
......
A≤6m
L≤3m
L≤3m
L≤3m
L≤3m
L≤3m
L≤3m ≥25m
L≤3m
L≤3m
L≤3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