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皖江2021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皖江2021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皖江2021届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这一名称是近代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后才产生的。

中国古代对医学和医生有自己的称谓,如岐黄、杏林、青囊、郎中等。

19 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中医”概念的最早使用者。

作为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知识体系,中医学绵延发展已逾两千年。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诊病治病养生的理论基础。

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浓缩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的认知。

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儒家、道家思想精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之一。

可见,中医既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也具有治病救人的重要功能,这并无任何争议。

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西方医学开始为人所知并广为流传,而中医的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存在重大不同,由此引发了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

而这就涉及科学的标准和边界问题。

知识社会学主张将科学放在历史背景下、置于文化情境中去解释和理解,而事实上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的划界标准也一直随着历史变迁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范式”理论,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包括概念、理论、方法、话语体系。

中医很早就已发展成为一套拥有自身概念范畴且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并为“中医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同认可。

与库恩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发法”和“正面启发法”四个部分。

从中医发展历程看,“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构成其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内核”;经络穴位、五脏六腑、阴阳平衡等学说形成“辅助假设保护带”。

在此意义上,中医学理论体系完全够得上是“进步的研究纲领”。

科学哲学实际上未能回答中医作为文化和科学的矛盾问题。

文化,人文教化,狭义上主要指文学艺术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

广义的文化,泛指一切人类创造物一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在此意义上,科学也属于文化范畴。

从漫长的人类社会演进史看,“科学”是直到晚近几百年才出现的文化现象,人文主义思潮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

科学产生于文化,尔后又逐步从文化中独立出来。

一般而言,狭义的文化具有地域属性;而“科学无国界”,指的是追求客观真理和普遍性规律的科学知识须超越地域属性,放之四海而皆准。

中医学从起源上属于地方性知识。

从中医典籍可以看到,中医发展之初,就尽量自觉地与巫术划清界限。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古代科学划入“前科学”范畴。

西医在早期也是源自欧洲的地方性知识,由于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紧密渊源,很快发展扩张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

早期的中医当然只限于中国甚至只限于汉族范围,但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了藏医、苗医、波斯医等民族传统医学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中医已大踏步走出了国门。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我国国内抗疫以及外派医疗队参与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均担当了重要角色,这表明中医药对于整个人类具有普遍意义。

正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科学”条目的解释,“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应用”。

千百年来中医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有效性,表明其理论能够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摘编自石英《文化与科学:中医的知识社会学解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中医学在中华大地.上已绵延发展两千多年,“中医”这个概念却是19世纪来华的西方传教士首先使用。

B.中医的治病救人功能本无争议,但由于其治病救人的理论基础与西医截然相反,因而有人怀疑它不是科学。

C.文化即人文教化,不仅主要指文学艺术精神生活层面的内容,还泛指包括科学在内的物质生活层面的内容。

D.从人类历史看,文化与人类社会同步诞生,而科学出现才几百年;科学源于文化,尔后又逐步独立于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中医”名称来源人手,引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医进行解读。

B.文章通过引述科学哲学家库恩和拉卡托斯的理论与观点,以此来证明中医符合两人对于“科学”的.界定。

C.文章不但阐释了文化的内涵,而且揭示了科学与文化的关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与科学的矛盾问题。

D.文章以中西医学在起源和发展上的对比和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有力证明了中医具有科学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精粹,中医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例如《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医学典籍,也蕴含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B.美国的库恩认为科学就是一-定时期科学共同体拥有的共同信念,而英国的拉卡托斯则认为科学就是“进步的研究纲领”;两人看法并不相同。

C.虽然中医在早期只限于中国甚至汉族范围,但后来不断汲取其他民族传统医学的有益成分,近代以来已迅速走出国门,成为全球性知识体系。

D.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关于“科学”条目的解释,联系千百年来中医有效地治病救人战胜瘟疫保障种族延续的实际,可以认定中医也是科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近年来,“智能汽车”一直是极其热门却又停留在试验阶段的话题。

而此次《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发布,让消费者感到,智能汽车真的要来了。

业内人士指出,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智能汽车正加速驶来》,2020年3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业界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动辄以十亿美元起步、其实现周期长达10年甚至更久,加之术业有专攻,“注定”自动驾驶汽车不是单个玩家可以轻松玩转的。

传统车企在汽车市场、整车制造、品牌影响力方面显然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但也需要科技力量来参与这场创新变革。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把汽车这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

重新定义的未来汽车正在重塑未来出行。

其中智能网联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互联网企业有极强的技术能力,车企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是赢得这场汽车革命的重要举措。

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科技公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量产,需要整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制造及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必须借助车企的能力和平台来实现,最终也是通过实车走向用户。

在车企和科技企业大量投入的同时,想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从实验室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测试评价体系,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从2017年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深圳、北京等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

即便如此,与自动驾驶完成商业化落地需要的110 亿英里(约177亿公里)的测试里程相比,我国目前的测试能力依然远远不足。

而且自动驾驶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结合了传统汽车、信息技术、网络通信、交通、能源等的前沿技术,对涉及其他领域的核心技术、测试标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编自《智能汽车进入国家顶层发展规划自动驾驶落地需多方合力》2020年3月12日《经济日报》)材料三智能驾驶领域也的确面临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痛点。

芯片如同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负责将数据转化成知识,其效率直接决定了决策的好坏。

“按照我们的统计,自动驾驶每往上走一级,芯片算力就要翻一个数量级。

而且,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行业内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标准。

”地平线公司创始人余凯认为,技术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实现更低单位成本下更高的算力,让算法和芯片架构尽可能契合,才能让车辆更“聪明”。

除了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协同发力,才能实现最大效益。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正在运用强化学习、模仿、生物学等手段,将人的社会阅历知识化,赋予车辆一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但目前仍处于非常基础的探索阶段。

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光有技术还不够。

专家认为,想达到这个目标,起码要同时满足5个条件技术成熟、社会基础完善、法律法规同步、成本下降、社会接受度良好。

显然,每个条件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摘编自《智能驾驶“开”到哪儿了》,2020年6月7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智能汽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它采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

B.与传统汽车产业不同,智能汽车本地属性明显,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受多种因素影响。

C.智能汽车是跨界融合的产物,其中融合了多种前沿技术,因此,对诸多方面的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智能汽车有两个发动机,其中数字发动机是芯片,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质量和“聪明”程度。

5.下列对材科相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年我国将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B.汽车本是典型的机械产品,但“新四化"正在将其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一个用软件操作的机械电子产品。

C.自2017年始,我国已建立了16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测试区.- -些城市也开放了部分道路用于自动驾驶路试。

但测试能力依然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D.虽然近年来“智能汽车”-直是极其热门的话题,但它目前仍然处在试验阶段;要想真正实现智能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6.如何推进智能汽车尽快实现市场化应用?请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说明。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