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二地理(等级) 试卷2017.4 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岩浆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形成右图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沉积D.海浪侵蚀3.菊花的花期在秋季。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临界值时才能开花。
若在下列城市栽种相同品种的菊花,自然状态下开花最早的是A.北京B.南京C.上海D.广州4.下列有关城市环境与城市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下垫面的改变会影响城市局地气候B.热岛环流易引发城市暴雨C.郊区上空污染物多易造成降水量大于城区D.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城市蓄水5.右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6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图示时刻A.甲地天气晴朗B.乙地正遭受寒潮影响C.丙地阴雨绵绵D.丁地锋面正向西移动6.下列气候类型中,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均有分布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7.20世纪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
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1/5。
洞庭湖库容减小将会导致A.长江下游降水减少B.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8.12月22日前后,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下列要素中达到其一年中最大值的是A.白昼长度B.正午太阳高度角C.大气温度D.降水量9.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地区出现了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下列关于鬼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片面追求经济发展C.严重依赖资源开发D.城市环境污染加剧10.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
下列现象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A.人口快速增加B.城市之间距离扩大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D.产业快速转移11.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优势是①土地价格较低②矿产资源丰富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上海徐家汇商业中心,没有大型仓储式大卖场,因为这里A.地租较高B.交通拥挤C.人口密度高D.商业集聚度高13.生活在我国横断山区的傈傈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建筑,即用众多高高低低的木柱支撑房屋。
这种建筑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14.“滴滴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互联网+交通”的经济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 .RS B .GIS C .GPSD .GIS 和GPS15.右图为我国传统村落八大地区的空间分布雷达图(单位:个),其分布特征是 A .北多南少 B .东多西少 C .西北地区最少 D .西南地区最多16.下列古诗句中能体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7A .①B .②C .③D .④18.右图为我国甲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
该区域位于我国的A .西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青藏地区19.下列地区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田农业的是A .恒河三角洲B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C .尼罗河三角洲D .黄河三角洲20.上海长江隧桥由南端的隧道和北端的大桥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桥结合工程。
与桥梁相比,隧道的优势在于A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B .受地震等地质灾害影响小C .便于旅客欣赏风景D .受台风、暴雨天气影响小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分)南美洲自然带简图21.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8分)22.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6分)23.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说明其反映哪种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并分析成因。
(6分)(二)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分)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现已成为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
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
未来崇明将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24.据图说明崇明湿地的分布特点及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6分)25.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郊农业特点等方面,分析崇明成为上海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6分)26.根据表中数据,从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两方面,说明崇明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地位。
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说明崇明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合理性。
(8分)(三)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其资料,回答问题。
(20分)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
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了水利工程。
波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中下游河段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波河流域及其在意大利所处位置简图27.据图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4分)28.波河一般春末夏初和冬春季节都容易形成汛期,分析其原因。
(4分)29.意大利多地质、地貌灾害,分析其成因。
(4分)30.根据材料,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虹口区高二地理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2017.4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C 2.B.3.A 4.C 5.A 6.B 7.B 8.A 9.D 10.C 11.C 12.A 13.B 14.D 15.D 16.D 17.C 18.B 19.A 20.D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考生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一)(20分)21.(共8分)该地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2分),同时这里还有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2分),两者的结合,形成世界上流量最大的亚马孙河(2分);也造就了一片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2分),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2.(共6分)乙地处于迎风坡(2分),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2分);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2分),因此乙地形成了与甲地相同的热带雨林带。
23.(共6分)非地带性(2分)地形(起伏)(2分)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2分),难以获得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
(二)(20分)24.(共6分)位于崇明岛边缘(沿岸),岛的西部、北部和东部。
(2分)湿地中的水生生物,能够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净化水体;湿地能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丰雨减旱,调节气候,调节河流径流,减少洪涝灾害;湿地能提供水资源,补充地下水;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4分,每点2分,任答2点)25.(共6分)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农业用地效益最低,一般分布在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不适合布局的城市外围地区;上海市民对蔬菜的需求大;蔬菜生产附加值高,不宜储藏,适宜在邻近市场的近郊区生产;崇明生态环境好,蔬菜无污染,品质高。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26.(共8分)崇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比第一产业大,比第二产业小(居第二位)(2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在三大产业比重中最大(2分)。
第三产业多附加值高的产业,崇明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创造更大的产值,促进经济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对资源的索取相对较少,有利于保护环境;第三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就业以及保障社会稳定。
(4分,每点2分,任答2点)。
(三)(20分)27.(共4分)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水系呈树状、羽毛状);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
(4分,每点2分,任答2点)28.(共4分)春末夏初,气温回升快,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冬春季节,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波河得到较多雨水补给,形成汛期。
(4分)29.(共4分)意大利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多火山、地震;地势落差大,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0.(共8分)在中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下游地区开挖新入海河道;切实有效保护上游山区的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中上游配合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电;在中下游疏通航道,完善航运设施;优化流域内的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注重城市和乡村的均衡发展等。
(8分,每点2分,任答4点)。